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编导 >简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因革命之名

简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因革命之名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6786 浏览:225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长影集团出品的史诗巨制影片《辛亥革命》在中国影坛掀起一股吸金狂潮,该片于2012年荣获第十二届五个一精神文明工程奖,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既有深度也有票房”的主流影片。本文从剧情、主题、人物、结构方面对影片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辛亥革命》;剧情;主题;人物;结构
2011年,由长影集团联合二十多家电影厂及影视公司联合拍摄的史诗巨制影片《辛亥革命》一经问世,在万达、星美等国内十三家主流院线鼎立加盟下,在中国影坛掀起一股票房吸金狂潮。这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精心创作的献礼影片,于2012年荣获第十二届五个一精神文明工程奖,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既有深度也有票房”的主流影片。

一、关于剧情

这是王兴东与陈宝光两人继《建国大业》之后的又一次携手。《辛亥革命》如同《建国大业》一样,以其恢宏的气势,史诗般的风格,将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其细致入微的笔触、独具风格的匠心将一位位历史人物描摹得入木三分。
晚清末年,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派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前赴后继,秋瑾、徐锡麟等仁人志士相继壮烈牺牲。
革命一时陷入低潮。1910年底,孙中山在海外重新召集同盟会成员,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力阻孙中山回国。最终孙中山到美国继续募捐,黄兴自己则与抛弃封建礼教的徐宗汉检测扮夫妻,秘密回国准备领导广州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青年英勇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人冒着危险将72具烈士遗体安葬于黄花岗。徐宗汉误认为黄兴欲寻短见,黄兴却说又不是没败过,原来他是想将受伤的手指截去。
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奉命入川,武昌城力量空虚。由于革命党制造炸弹失败,湖广总督瑞澄开始对革命党人进行捕杀。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半推半就的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孙中山得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异常兴奋。他立刻派黄兴赶往武昌领导革命,自己则动身前往欧洲游说四国银行团。
清廷迫于无奈,请出隐居的袁世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大玩两面派手法,一面镇压革命军,一面试图通过汪精卫与革命党进行和谈。黄兴与徐宗汉先后到达武昌,黄兴的到来振奋了革命军的士气,两人的感情也日益深厚。在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阳夏保卫站失败,黄兴决定转战南京。由于孙中山在欧洲成功说服四国银行团拒绝向清廷贷款,清廷无力继续战争,不得不坐下来与革命党进行和谈。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中,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临时大总统,他表示,只要袁世凯成功逼清帝让位,就可以让位于袁世凯。最终在如火燎原的革命形势下,隆裕太后被迫宣布退位。孙中山践诺,宣布辞去临时政府大总统。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内容纷繁复杂,线索千头万绪。要想用一部电影来表述清楚,难度可想而知。电影《辛亥革命》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重点围绕血染黄花岗、武昌城起义、阳夏保卫战及创建共和制四个篇章展开故事,使观众能够在欣赏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时坐得住,看得进。不得不说,两位编剧精心选择的电影剧情具备了打动观众的艺术特质。

二、关于主题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用这句写于1959年时期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来概括电影《辛亥革命》的主题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公元1911年,正是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末期。这个时期中国主要面临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与广大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外国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但是清王朝仍旧势图维持自己的专制统治,他们对内使用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群众,对外却卑躬屈膝,卖国求存。电影《辛亥革命》正是表现这一背景下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矢志不渝,追求,谋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故事,反映了先驱者无私无畏、不懈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辛亥革命打破了清王朝对中国260多年的封建桎梏,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彻底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更为重要的是,辛亥革命使人民群众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与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无论是谁,再想复辟帝制,都如螳臂挡车,自不量力。从此,封建帝制被中国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怎么发表www.udooo.com

人民彻底抛进历史的垃圾堆。
纵观历史,没有哪一次革命是不流血的,辛亥革命同样如此,更何况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面对的是清王朝企图苟延残喘而上演的最后的疯狂。电影《辛亥革命》开头便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将革命发生时真实的历史背景交代给了观众,这种纪实性手法,强化了观众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序幕阶段,伴随着阵阵铁链声,由宁静饰演的秋瑾淡定走向刑场。她身后粗大沉重的铁链充盈着整个画面,与其纤细瘦弱的身躯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观众看得触目惊心。秋瑾面对死亡之所以能够如此淡定从容,坦然赴死,正如片中秋瑾所言: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才有了无畏牺牲的决心。在随后的血染黄花岗、武昌城起义、阳夏保卫战及创建共和制四个篇章中,两位编剧仍然是紧紧围绕牺牲这个主题展开故事情节的。林觉民被俘后断然拒绝诱降留下《与妻书》慷慨就义;黄兴面对清政府屡败屡战,毫不畏惧;面对身边纷纷倒下的革命战友,徐宗汉强忍悲痛,投身后续革命事业;即便是远在国外,未亲历战斗的孙中山,也无惧清廷威胁,斡旋四国银行团,切断了清廷用于战争的最终经济来源;辛亥革命成功后,其以“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的理念,着眼大局,做出自我牺牲,毅然辞去临时政府大总统,不失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牺牲。更遑论无数抛家舍业,纾困解难如司徒美堂等海外华侨及在辛亥革命中献身的无名烈士们。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