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关于当代中学生德育现状中心

关于当代中学生德育现状中心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28162 浏览:1306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尤其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或者是社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尤其强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关注。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秩序与道德的改变,特别是大量独生子女的产生以及家庭问题的异常复杂化,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目不忍睹的地步,这主要体现在当代中学普遍缺失明确的信仰,缺失道德感,缺失责任感,不懂得感恩,不知道汇报,自私自利注意思想极为普遍。
其实,这代中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所以根植于这一阶段的道德也带有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沉积出的许多传统美德,科学的信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代人身上几乎找不到踪影。这是因为,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因而不自觉地强化了人们的金钱和财富意识,进而产生了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甚至引发了严重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尽管我们都懂得,当一个社会处于转型之中,其道德结构出现调整期的动荡是正常的,但是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其人生观、世界观就一定会出现问题,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其中很大的比例,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一数据明确警示我们担负着“扶植社会良知”重任的德育教育的确存在着严重缺失。尽管我们传统的德育曾经积淀了非常好的经验和优势,但是现在,一方面是社会上屡禁不绝的查重、贩检测、腐败等等问题冲击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是学校德育本身方法僵化,流于形式多深入人心的少,空洞说教多发挥作用的少,政治色彩多关注人性的少,其结果只能是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却是昙花一现,不说彻底的深入人心的德育效果,就是很多活动就在正在进行时也往往是过眼烟云。到头来,老师还是怨天尤人,家长照样埋怨学校,社会还是怨声连连。
另外,网络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正以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冲击和改变着人类几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道德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方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在网络社会中,正义、美德、邪恶与丑陋充斥其间,缺乏正确判断力的青少年难免会陷入道德的迷茫。尽管我们教育者苦口婆心地规劝、积极引导,其效果依然是微乎其微。面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失范,我们老师痛心疾首;面对受教育者的诚信缺失,我们老师呕心沥血地积极引领并科学培植;面对受教育者发源于网络、现实等的凶杀、暴力、等,社会重拳出击予以打击┅┅然而,现实依然很严峻。那么,面对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做才能有成效呢?
第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活生生的人格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生活者,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比如,禁止学生抽烟而教师却在教室、在公共场合、在学生面前毫不避讳地抽着;严禁学生上课迟到,而教师却经常迟到。试问这样的德育教育会收到什么效果呢?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
第二,德育重在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人们生活在“生活世界”中,任何离开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如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一种道德教育信念从小予以熏陶,也未尚不可,但要作为一种道德内容或行为去予以贯彻或训练,这就未必会有成效。因为一个人若没有经历过远离祖国或亲友的切身体验,他就很难真正领悟“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正涵义。从对中学生的道德要求而言,其内容应更多地限于行为举止的训练、是非善恶的辨别等,这样的道德内容才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容易触摸并善于理解和做到的。
第三,学校还要创建一流的校园环境,用一流的环境氛围熏陶学生的公德意识。任何道德光靠说教是教不出来的,只有让学生通过生活的实例进行善恶对比,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学校可以定期举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行科技活动、文娱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