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比较新闻 >亚健康重视传媒人亚健康理由

亚健康重视传媒人亚健康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3451 浏览:90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龙年岁尾,当我们大家正忙于辞旧迎新时,却有噩耗传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务总监、高级编辑陈新民患肝癌不幸去世,正值盛年,令人扼腕叹息!这是本年度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三起不幸事件,前两次追悼的,一位是发行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华,因患肺癌而去世;另一位是省记协的同事,因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一年之内,本集团接连三位媒体人英年早逝,再度向我们敲响了传媒人健康堪忧的警钟!

一、传媒人亚健康的现状

事实上,传媒人早逝的案例并不鲜见。上网一查,近年从到地方媒体中较有影响而英年早逝的名单竟然有一长串,令人触目惊心。
众所周知,传媒人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在这一从事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新闻职业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人群中,普遍存在着透支健康的现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好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好于一些发达国家,而新闻工作者的健康水平却与此形成显著反差。
据有关方面不久前发布的全国十大高危行业排行榜,新闻记者位居前三名,仅次于矿工和。《新闻记者》杂志曾披露,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中,已死亡的在职职工平均年龄为45.7岁,其中患癌致死者的比例高达72.7%;因病住院的平均年龄为44.2岁,同时消化系统疾病、眼部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记者中发病率极高,而这些疾病往往都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引发的!
早在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国内最大的体检机构对传媒从业者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媒体从业体检者中亚健康检出率为97.5%,比国内百万受检者73.1%的亚健康检出率高出24.4个百分点,媒体界属于亚健康高发行业。该报告称,传媒人将比普通人群提前10年进入亚健康状态。
到了2011年,有关方面对传媒从业者健康状况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论是传媒界亚健康高发状况仍然没有好转。
所谓 “亚健康状态”,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通俗地讲,它指的是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即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发生的问题主要是功能性的。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甚至会成为引发癌病的诱因。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除了过量吸烟、酗酒、环境污染、个体性格差异等特别原因之外,主要诱因来自于不规律的生活、不合理的饮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高强度的精神压力。而这些主要诱发因子在传媒业内表现得特别突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结果表明:有80%的新闻从业者处于较为重度的压力状态,并伴有焦虑、压抑、躁动或抑郁等不稳定的心理情绪。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加之不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使新闻从业人群的健康大打折扣。调查发现,传媒人普遍有工作疲倦感,睡眠质量较差、食欲不振、视力差,头晕、头昏与偏头痛等症状也多发。媒体行业常见病症有:胃病、颈椎病、眼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理疾病等。
诚然,记者的健康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欧盟有关机构调查表明:欧盟国家中近一半的专业记者患有紧张症和周期性疲劳症,近1/4的记者每天需要服用镇静或兴奋药物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由此可见,亚健康状态在传媒业群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

二、传媒人亚健康的预防

健康状况与职业特点、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记者职业看似风光, 可是其辛苦、劳累、紧张却不足为外人道。有短信这样形容新闻记者:“投身媒体英勇无畏,其实生活极其琐碎;日不能息夜不能寐,电话一响立即到位;一年到头加班受罪,身心憔悴暗自流泪;逢年过节家人难会,分分秒秒不敢离位。”还有一个经常被媒体记者拿来自嘲的段子:“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狗晚,几年后比谁都老。”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记者这个行业背后的辛酸。
应该说,记者行业的收入、福利和医疗保障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但为什么会成为亚健康高发的重灾区呢?客观上讲,是由新闻职业特性导致的,其从业人群中普遍存在压力过大、三餐不定、久坐不动、用眼用脑过度等老大难问题;主观上讲,也是传媒界很多人忽视身体锻炼,不讲究合理的生活方式与方法所引起的。
如何防治传媒业里亚健康高发的问题呢?综合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与本人的切身体会,我觉得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1.牢固树立健康为本意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传媒人以天下为己任,却常常漠视自身。责任与重托,光荣与梦想,催使我们新闻人像高速运转的陀螺难以休止,然而这种超负荷的工作运转,总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的。一旦身心扛不住压力,出现毛病或疾患,不仅工作难以为继,更会打乱本人及家人的正常生活。
哲人说:“没有一个朋友能够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够比得上疾病。”我们平时也常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提起关于健康重要的道理,我们传媒人似乎比常人要懂得更多,但身体力行者却大大少于常人,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许多人好像知晓健康重要,但做起来却并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方法,更不知怎样防病治病;还有人很少考虑如何保健强体,不懂得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的要义,以牺牲身体健康来干事业,甚至出现了“我拿青春赌明天”,“先用命换钱,再用钱换命”的现象,其实挣再多的钱也写不来健康。大量实例表明,对“健康为本”指导思想的轻视与忽视,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令我们真切醒悟的,常常是患病之后才懂得健康的可贵,而这样交的学费却太昂贵了。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人应以健康为本。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一定要以健康为基准。这一标准,有利于个人,有了健康便能快乐地生活、高效地工作、幸福地享受;这一标准,有利于家庭,也有利于社会。人们的健康,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美满的基础。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我们每个传媒人都应把健康与事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量,因为身体是事业所载之车。

2.防治“未病”,打牢健康四大基石。

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我们通常泛指患了疾病,但在我国古代“疾”与“病”的含义是不同的。“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医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看,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对诊治疾病的非常重要性。
防治“未病”之理念,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因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所引起的当代社会病——“亚健康状态”,目前,医疗卫生界的专家们正在积极倡导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其健康准则又称之为“健康四大基石”——有四句话,共十六字:劳逸结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有关专家据此建议说,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一是要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二是要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按时进餐,不要饥一餐饱一餐,更不能暴饮暴食;三是要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开朗达观的心态;四是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此外,对嗜好烟酒的人来说,最好是戒烟限酒。
据称,这些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广泛倡导的健康准则。有关报道还称,做到这几点,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3.经常锻炼,适量运动。

导致传媒人亚健康的重要诱因之一就是工作压力。压力好比洪水,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合理释放。面对每天 “鸭梨山大”的繁忙工作,体育锻炼是减压的最好方法。因人而异,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又适宜于自身状况的体育项目,每天挤时间坚持30分钟左右的锻炼,对于消除工作疲劳和精神压力是大有益处的。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利用周末和节检测日时间到户外去爬山、钓鱼、踏青,让这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增添生活情趣,就会远离亚健康的困扰。
也许有人说,我每天忙得要死,哪有时间去锻炼?这话,说轻点是健康意识薄弱的反映,说重点是难以驾驭工作的表现。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将帅所为,张弛有度。主席日理万机,年轻时就坚持锻炼,到老了还数次畅游长江,并发出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豪迈情怀;、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不管工作怎样忙,都要坚持锻炼身体。这种健身意识与习惯值得我们效仿。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我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起初当过五年的夜班版面编辑,其后分别干过驻站记者、农业战线的编辑,也干过报刊发行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历经磨砺与辛苦。每当身体透支,感觉不适时,我的自我调适解压方法就是挤时间锻炼,或跑步,或按八段锦等传统方法进行健身。年过半百后,我的兴趣转向了适合中老年运动的太极拳。忙中抽空坚持健身,使我及时克服或遏制了肥胖症、肩周炎、膝关节炎和血糖血脂升高等萌芽状态上的疾患,总是充满活力地献身于我所热爱的新闻事业。从业30多年来,我虽偶患小疾吃过药,但至今为止没有患病住过院。我的切身体会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疗效是健身。
三、结语
人生就是与疾病的斗争史。未病要加强防患意识,染病时要及时诊治。平时要遵照健康四大准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争做健康的主人,不做疾病的奴隶,让生命远离疾病的威胁!愿我们每个传媒人都能健健康康地在本职岗位上干到退休之时,然后再去安享幸福的晚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