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查抄袭率理工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查抄袭率理工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34049 浏览:1571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百科之母,在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中,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我发现不少学生缺少对美的感受力。近年来,多次的国培学习,给了我更深的体会、更大的收获。在国培这个教与学能够互动的平台上,认真地学习,反复地思考,愉快地与班级同学和老师交流,聆听专家学者的教导,令我快速提升。我觉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未来的人才要求,不仅需要高度的科学技术,而且需要较强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将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课堂,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追求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朱光潜先生

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udooo.com

曾经指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于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实质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是塑人才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美感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作家从美感出发创造典型形象,反映生动的现实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作品中的美的画面、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式的美感教育,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以美的画面感染学生

大自然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作者们往往把自然美景再现在作品中。
朱自清的《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绘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美妙的春景图,把我们带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热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思。教者如能抓住景物描写中的片断和学生共同赏析,学生定能受到美的画面的感染。
又如鲁彦的《听潮》,通过对海潮声响,情态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神奇变幻的景象,歌颂了伟大力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任意选其中的一幅图,师生共同领略大海的神奇变幻,有时温柔静谧,有时雄壮有力。大海的雄壮美是“伟大的乐章,”催人迎战困难、迎战挫折、搏击风浪、勇往直前。

2.以美的形象鼓舞学生

美的形象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美,充分地发挥美的本质力量,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中具有巨大的力量。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形象,这些优秀人物是社会美的典型。深刻地揭示了这些形象的内心世界,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例如:《背影》一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了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朱自清随父亲一起回扬奔丧,丧事办毕以后,父亲在中途送别作者回北京求学。作者选择了新颖而别致的角度,独具匠心,描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用两手攀道”,“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父亲步履艰难,父亲爱子深切,情真、情深,透过背影,“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背影,是永恒的生命之绿,真诚如火,火焰般的霞光可以点燃每位读者的记忆。父爱如山。我们每一位小读者无法忘记父爱的无私与博大,我们的血液里渗透着父亲的关怀,父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永远挥之不去。无论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抑或在读的初中生,当你需要一缕春光时,父亲会带给你心灵的春天;当你失意的时候,父亲的肩膀是最坚实的依靠。父亲的“背影”丰盈着我们日益强壮的体魄,父爱如雨后彩虹,如雪中送炭。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痴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差役、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予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这是一种社会形象以及人性美的体现。

3.以美的意境陶冶学生

文学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对学生的感染尤为强烈,古诗词是美的意境的仓库。诗言志,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相继歌唱几千年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不朽诗篇,供我们学习。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美的诗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语言精炼,“道向虚中得,文人实处工,经世致用,笃行不倦”。蔡元培先生和鲁迅先生都曾强调用诗词做教育的手段。初中生,正值人生之花,引导他们从古典诗词中赏析美,领悟生活哲理,感受生活真谛,终生受用。

4.以美的语言训练学生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教学中,语文教师务必抓住语言这一环节,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完成美感教育。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可范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节奏,把握好语速的快慢、注重语调的变化,把无声的文字化成有情的语言,唤起学生联想、想象,受到感染,接受美的洗礼,接受美的激励。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立足全篇,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写人的文章,引导学生挖掘人物思想品格;记事的文章,引导学生探究事件的意义;说理的文章,引导学生着力剖析事物间的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为了加强语言的美感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在遣词造句上进行推敲。如:我们欣赏唐朝骆宾王七岁时曾写的一首《咏鹅》诗时,你看,短短的几句话,18个字,描绘出一幅多么具体、动人的图景!白白的鹅毛、红红的鹅掌、绿澄澄的水、多么鲜艳悦目!“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一个“歌”字,一个“浮”字,一个“拨”字,精确地抓住了鹅儿浮水的特点,描绘了情态,让人感受到鹅在水中浮水的情态美。又如诗句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春》中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这个“敲”和“闹”字既写出了动作同时又有声音;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长)出来”,“钻”字写出了小草那种挤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如果把以上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意境就明显不同。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是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将在国培学习中寻求指点和借鉴、进一步探讨。
收稿日期:2012-11-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