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有关于升华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升华作用

有关于升华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升华作用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17107 浏览:717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辞海中“升华”的一种解释是,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由低级转为高级。比如,文章结尾处升华,使文章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换言之,升华就是一种形态的改变,一种层次的提高,一种质的飞跃,也是一种和谐的共鸣。新课程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其中潜能的开发、学习的促进、发展的伴随都是语文课堂中的升华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发挥教师的升华作用呢?

一、深入解读文本,为课堂升华打好基础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比较注重对教案的设计和完善,往往忽略对文本的解读,缺乏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使解读停留在肤浅、不深入的层次。或者阅读课文时,往往被“教参”的解读所束缚,缺乏自己独特的感悟。一般流程,总是先了解一下“写的是什么”,再逐段分析具体又写了些什么,全是字面上的表层意思,很少能做出进一步的深层挖掘。即使有一些深层的开发,也架空的比较多,设计教学过程也只是解决“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理解性阅读的层面问题。对新课程提倡的创造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要求,还相距甚远。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不深入,直接导致了教师在遇到学生有超出一般的文本理解时,无法和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次课堂的火花可能就会被无奈的熄灭。按照大知识观的理论,知识分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把一篇课文的内容弄懂了,只是陈述性知识;而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属于程序性知识,习惯及方法的调控属于策略性知识。只有三者的综合才是完整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真正才能升华成学生对阅读规律、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更高的认识。

二、精简教学环节,为课堂升华争取时间

《庄子》有这样一句话:“文灭质,博溺心”,意思为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已经很少看到满堂灌的教学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铺天盖地的一个接一个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让教师也疲惫不堪。一堂课变成了一次紧张的知识问答竞赛,表面上看课堂效率很高,但实际上在这样的高密度的问答中,学生往往不能充分的思考,回答时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和优生包办的现象也就随即产生了。在一问一答中,课堂教学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被动的应付,教师也只能按部就班,生怕哪个环节被学生“引入歧途”。缺乏充分时间去思索和领悟的课堂,最终只能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似乎高效地在运转,但缺乏生机和活力,只有制造而没有创造,只有量而没有形态的改变和质的飞跃。
课堂教学的升华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酝酿,需要捕捉合理的时机,只有师生在课堂上都从容不迫,才能产生升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优化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大多数课文的内容都具有多元性,只有教学内容选得“精”和“准”,才会有利于课堂练习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就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酝酿和思索的时间,让师生都能在闲庭信步中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这时教学的升华就会在学生思索的过程中、质疑的声音中、错误的方向中以及精彩的表述中产生。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了。

三、优化当堂训练,为课堂升华搭建舞台

教育学家蒂斯多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很多教师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受到应试心理的影响,往往在设计当堂训练时只重视知识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养成。当堂检测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铺路石,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脚步去体会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教师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当堂检测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读了文章后,你感受到了文章的_____美,美在_____”。学生的回答各具特点,有的学生说:“感受到了文章的结构美,美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条理清晰”。有的学生说:“感受到了文章的环境美,美在天之蓝,花之美,鸟声之婉转动听”。有的学生说:“感受到唱歌人的美,美在智慧、豪爽、乐观”……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很成功的,能让学生在训练的体验中融入阅读、生活、思索和表达,让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感知,又能从语言上进行品读,同时从语文写作特点的归纳总结。这样设计问题,显然让根据手头参考书回答问题的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收到思维的束缚,可以从任何一个细微处去思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由此可见,教学的升华的另一个催化剂就是教师设计精彩的当堂检测,不拘泥于一般的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细微的思索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对文本学习体验达到新的高度。
语文教师只有在认真解读文本后,课堂升华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思索过程后,课堂升华才有了时间的保证;只有在充满教学智慧的当堂检测设计中,课堂升华才有了一个展示学生能力的舞台,升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课堂境界。
参考文献:
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05.
张二虎.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
[3]吴洪波.《云南的歌会》课堂精彩提问案例分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