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回归本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转型

回归本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转型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14127 浏览:591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了解决初中教师不愿意教写作、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现状,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收效甚微。这迫使我们寻求问题解决的新方法。库恩认为,范式主要是指某一科学群体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框架,从而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方向。用库恩的主张来关照当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解决,给了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只有彻底地告别旧有的写作教学范式,实现范式转型,

怎么写论文www.udooo.com

才能彻底地解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让教师愿意教写作,学生喜欢写作文。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进行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的转型研究”,在多年的艰苦研究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现实呼唤:范式转型的逻辑起点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指的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实践共同体所共同遵循的一些基本原理、认知框架、行为准则以及心理倾向的综合体,它规定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提高,呼唤新的写作教学范式的出现。

(一)指导意识本末倒置:写作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不少教师的写作教学行为存有泛政治化、泛技术化的倾向,把写作教学看成是“应试写作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大小考试中取得尽可能高的作文分数,很少关注学生的成长。于是,不少教师偏重写作技法的讲授,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规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模式,忽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创新表达,忽视对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的唤醒、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受阻,写作内容受限,写法单

一、情感“复制”,缺少个性化内涵。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只是一个学习者。他们以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就是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们在学习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内容设计杂乱无章:现行教材中写作教学体系的编排缺乏逻辑性,教师确定的写作内容随意性大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是以主题来划分单元的,同一个单元中的每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一致的(文言文、诗歌单元除外),全书有非常明晰的逻辑关系。但有关写作教学的内容则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每个单元不一定都有合理的内容设计,而且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也很难讲求逻辑性:现行教材的单元是严格地按阅读课文的主题划分的,很难再同时设计一个系统的、逻辑严谨的写作指导体系与之对应。综上所述,写作教学可遵循的范本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理解水平不一致,专业素养层次有差别,也增加了教师组织写作教学的难度,也导致教师确定的写作内容随意性很大。
(三)教师不愿意教写作,写作教学似乎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为了中考又必须“啃上几口”
1.教师苦于没有成熟的写作教材可作参考。因为没有成熟的写作教材作参考,教师的写作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大,往往是快要上写作课了,几个教师才仓促地商量,然后确定一个题目(主题)让学生来写。这样确定的题目(主题)缺乏序列性、系统性。训练无序列、效益不高,教师们也认识到了——广大教师也经常受到教育良知的拷问。然而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些教师也做不了,做不了自然不愿意教写作。
2.教师苦于作文批改效益不高。学生的作文大多不能当堂批改,大都是在课下修改。教师改作文的工作量大,战线过长,等到下一周(有时还要隔一个周)再讲评作文时,学生很少认真阅读教师的修改建议,有些学生甚至连看都不看。教师的巨大付出,换来的几近是徒劳无益。对此,广大教师们苦不堪言,但又必须得做,因为当地教研部门、学校业务主管科室都要检查。工作做完了却没有多大效益,教师还想做吗?
3.教师苦于工作绩效得不到全面肯定。教师精心辅导过的作文发表了、获奖了,但当地教研部门、学校大多不把这些工作计入教师的业绩考核;但学生们发表文章、参加征文的愿望很强烈,教师又不得不满足学生的愿望。工作做完了,却没有肯定,教师还想做吗?
4.教师苦于阅卷行为不真实。每到期末、期中考试的时候,一些学校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要求教师在改卷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轻松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导致一些教育惰性高的教师不愿意重视写作教学;这种虚检测的分数也不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打击了那些素养较高、在写作教学上付出较多的教师的积极性,他们敢怒不敢言,自然不愿意向写作教学投入足够的精力。
5.教师苦于个人研究力量有限。广大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写作教学的现存问题需要快速地解决,但苦于个人力量有限,无法组织有目标、有步骤的系统的研究、实践,最终也不得不放弃这一美好初衷。

(四)学生写的不是自己,不是“自己”写,不愿意写作文,为了考试,又不得不写

1.学生苦于没接受过系统的写作素养培训。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写作技法训练,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结构不协调,让大部分学生觉得作文不好写,甚至觉得写作是件痛苦的事。因此,绝大多数学生从意识上排斥写作文。
2.学生苦于作文批改不能反映真实写作水平。教师平时的作文修改有区分度,但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数没有区分度,迫于现实利益,学生普遍认可期中、期末的考试分数。期中、期末作文分数过高,并不是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的体现,教师又不能把这种现状的真实情况告诉学生。这种没有区分度的阅卷行为让差作文也得高分,让写作水平低的学生误以为自己的写作水平真的那么高,不努力也能得高分,这些学生自然不会重视写作训练;好作文与差作文的得分差不多,压抑了那些写作水平高的学生,使他们投入写作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3.学生苦于写作内容不是自己关注的。学生往往在教师的规范约束、劝诫提醒中写作文,写的是老师规定的,自己并不一定认同的内容,便只好揣摩老师的心思,“顺着竿往上爬”,不敢说真话,不敢流露真情;学生在考场上写作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文字量,为了得高分,也不敢写真情实感,只能把写作内容尽量往得分点上靠;学生写作多是为了得高分的技法训练,没有成长内涵,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说别人的话,写别人的事,写作时自己的灵魂并不一定在场,学生还愿意写作文吗?4.学生苦于写作时间不足。尽管不少学生想写作,但写作能力尤其是作文分数的提高较慢,为了满足家庭、自己的升学愿望,不少学生往往把更多的学习精力投向了提分更快的基础知识记忆、阅读题训练。

(五)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写作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副产品

目前,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基本内容都是关于阅读篇目的设计,考试又往往是这些阅读篇目紧密结合,所以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记忆、理解就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要活动,日常写作训练只能零星地、点缀性地出现在阅读教学之余。广大教师倡导让学生写日记,由于批改工作量大,教师根本无法给学生个性化的辅导,日记也不是写作日常训练的理想载体。写作教学的集中训练一般都选择在周四或周五的下午用两节课来进行,由于间隔时间较长,不能给学生持续的写作刺激,无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写作习惯。

二、回归本源:范式转型的基本方向

以往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写作技法训练,培养有写作特长、写好的文人。新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是让写作教学回归教育样式的本源,成为写作教育:通过写作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有人文素养的人。基于此,回归本源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才把握住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旨和归宿,才能真正成为语文教育的主业。

(一)回归童真:“我”在自然地写,写的是真性情

写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实践,应该是率性而为的,是童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追求为文。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当下的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做到:作文是“我”在现场随机写的,写的是现场的自然状态。让学生随意选择自习课、清晨夜晚、茶余饭后,在教室、阅览室、宿舍、卧室完成写作——兴之所至,立即创作,文体不限,表达手法亦可多样。这样,学生是在“道法自然”视野中写作,是宁静的、平淡的自然创作,流淌在学生笔端的才是真性情。

(二)回归生活:“我”在生活中写,写的是生活

1.让写作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产生“无缝隙联系”。写作应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当下生活中的真人和实事,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没有鲜活的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写作脱离了写作的生活时空。回归生活世界的写作让学生随时随地地遇事有感而发,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创作,写作的时空就是生活的时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写作的外延就有多大。
2.优化写作教学的时间。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在不增加语文课时量的前提下,优化写作课的课时结构设置,并重新分配阅读教学课、写作教学课的时间分配,单设日常写作指导课,增加写作教学课的时间。

(三)回归自我:“我”在写,写的是“我”

1.让写作变成学生的事。学生的写作行为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写作意识的强化、写作方法的习得、写作水准的提高需要他们在长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自行体悟、锤炼、内化,单纯的教师讲解很难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应立足学生的生活体验、年龄特征、心理需求,设计一些学生成长需要的写作内容,鼓励学生记录有自己的生活内涵的个性化内容,让写作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人格水平。这样的创作行为持续一段时间后,千百个个性丰满的学生形象、跌宕起伏的个人成长史就逐渐勾勒出来了。
2.让修改变成学生的事。学生作文的第一个读者一定是自己,学生应该是给自己的作文提出修改建议的第一个“读者”。因此,要让修改作文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在反复地优化自己的作文的过程中,会感叹、回味自己的辛勤努力的不容易,便会萌生成功的精神震颤,对自己日后的写作行为自然充满了向往、信心。

(四)回归教材:“我”在用教材写,写的是成长需要的内容

1.写作与教材内容和阅读教学同步进行,以教材为写作范例。在实践中,我们从初中六册课文中选出了若干篇有代表性的、有利于向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课文作为范文,同时针对范文设计了写作训练的对应题目。我们对“人教版”初中六册的课文从课文主题、文体特点、写作技法、语言修辞等方面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一是要把系统的训练目标拆解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二是要选出一批范文,并进行写作技法、文体结构的解读、分析,重新建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联系。
2.编写融日常训练、综合训练与阅读积累为一体的学习指导书。“大作文”、“小作文”、“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学生需要完成的跟写作有关的“作业”名目繁多,却不成系列,教师改、学生写都有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应按照初中生的特点、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系统地编写一套融日常训练、综合训练与阅读积累为一体的学习指导书。这样既给了教师组织写作教学的难度,也使学生的写作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任务,学生可以随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拿出这套学习指导书进行自主写作练习。

三、系统架构:范式转型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中,为了有效地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的转型,我们尝试从写作意识的变化、写作课程的变化、教师行为的变化、学生行为的变化等四个分析域系统地推进改革。

(一)写作教学意识形态的变化

所有的写作教学行为的改进都始于写作教学思维的转变,寻找走出写作教学困境的最佳途径就是实现写作教学思维的突破。
1.人文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写作定位走向教育化。在实践中,我们引导教师要把写作教学作为人文教育来追求,通过写作教学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广博的文化知识的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的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熏染;教师要把写作教学作为思想教育去追求,关注学生的精神的自我反省、人格的自我完善,让学生意识到经常写作就是点点滴滴的自我提高、有效的自我转变;教师要把写作教学作为审美教育去追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真的东西,寻求生活中善的举止,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不断地提高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udooo.com

自己的审美素养;教师要把写作教学作为心理教育去追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写作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排遣或缓解心理上的焦虑、苦闷,升华幸福、愉悦的感觉。2.结构性关联+生活关联:写作目标走向结构化。写作教学范式转型的首要内容是实现写作教学目标设计的结构性,使三年的写作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结构性联系,实现在新旧目标之间、新目标各构成部分之间、新目标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相互关联,便于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形成均衡的写作能力框架。为此,我们编制了《初中三年写作教学目标年级分解》来指导三年的写作教学。

(二)写作教学课程的变化

1.“三线”+“三段”+“三块”:写作内容走向序列化。写作内容要写真实生活,写作体裁仍带有明显的“训练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痕迹,但要追求学生训练的文体多元化,学生喜欢用哪一种文体就用哪一种文体。这样,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而是为了情感抒发的文学表达,凸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探究、发现、体验。
(1)“三线”写作内容
单元主题线。以教材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对学生进行主题序列写作训练,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为“成长”,本单元的同步序列训练主题就为“成长”。
课文写作特点线。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具体课文的写作特点与课后练习的提示、要求,对学生进行微格写作技法的序列写作训练。如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伤仲永》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伤仲永》中,王安石只安排了一句语言描写:‘泯然众人矣!’。这一句语言描写,把王安石的惋惜之情清晰地表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描摹出一个场景,用一句语言描写来突出表达一种情感。不低于120字就可以了!”
时鲜主题线。以班团活动、社会热点、传统节检测日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时鲜主题的序列写作训练。如八年级下学期第一个单元的训练任务对应的时间是3月份,在“链接时鲜”栏目中我们就设计了“3月的重大节日”“时鲜主题学生推荐”两项内容。
(2)“三段”写作内容
我们按照三年制初中的特点,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成长需求,严格设计了写作训练序列。七年级时,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能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八年级时,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生活,思考利弊得失;九年级时,我们侧重于引导学生记录自己体验最深的生活,升华人生感悟和思想境界。
比如,对应“人教社”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周中的课文“第1课《在山的那边》、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设计训练任务时,既关注了写作技法、文体结构的训练,也关注了学生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周一:请以《开学第一课》为题,记叙你在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见闻和感受,不少于200字。要开始初中三年的写作了,很有意义啊!周

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二: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已经写了两天了,感觉怎么样?周三: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刚到初中,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吧,100字够吗?已经写了三次了,继续努力!周四: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周五:马上要到“教师节”了,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目,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3)“三块”写作内容
微格技法训练板块。这是教师进行的限制性分解训练,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文体结构常识,学会基本的写作技巧。因此,本板块的训练分为两种:写作技巧训练和文体结构训练,具体训练任务分配见“表1”。这一部分训练内容侧重了与学生的课内生活同步。
表1:初中三年写作教学技法微格训练内容分解
学期
技法七年级上学期七年级下学期八年级上学期八年级下学期九年级上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写作技巧(1)记叙文的题目、开头、主体、结尾的训练。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的训练。
(2)人物描写

(一)、景物描写的训练。

(3)常用写作技巧的训练: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4)修辞格的训练:拟人。(1)人物描写

(二)、景物描写的训练。

(2)常用写作技巧的训练:前后照应、一线穿珠。
(3)夹叙夹议、动静结合的训练。
(4)修辞格的训练:对比、衬托。(1)说明文的题目、开头、主体、结尾的训练。
(2)说明的顺序、方法、语言的训练。
(3)常用写作技巧的训练:以小见大、镜头剪辑。
(4)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训练。(1)散文的训练。
(2)场面描写

(三)、景物描写的训练。

(3)常用写作技巧的训练:烘托艺术、铺垫蓄势。(1)议论文的题目、开头、主体、结尾的训练。
(2)论点、论据、论证的训练。
(3)常用写作技巧的训练:时空交织、欲扬先抑。(1)诗歌的写法训练。
(2)小小说的训练。
(3)常用写作技巧的训练:一波三折、巧设悬念。
文体结构记叙文(一)、
寓言童话记叙文(二)、
片段拼贴体、日记体说明文、新闻、书信散文

(一)、采访录、故事新编体、散文诗议论文、实验报告、小小说散文(二)、剧本、诗歌

成长主题训练板块。这是限制性综合训练,是要把学生的成长内容放到写作的视野中来关注,具体训练任务分配见“表2”。
表2:初中三年写作教学主题训练内容分解
学期
主题七年级上学期七年级下学期八年级上学期八年级下学期九年级上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自我自我介绍、童年烦恼、理想交往、理解、感动初中生特点、挫折奋斗、自信、乐观、青春选择、生命、初中生活
家庭家人、爱家家庭矛盾、尊老爱幼感悟亲情回报父母家庭教育家庭观念
学校老师、同学学习、检测日课余生活、
校园读书与作业读书与考试校园现象
自然描述景物描述动物解读自然寄情山水、环保意识思考自然感悟自然
社会诚信、合作、生活中的语文故园情、民俗风情、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战争与和平、宽容、节俭追星、凡人、感恩、人类与科学、教育问题、财富、竞争与创新社会公德、社会热点、土地
写作习惯训练板块。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们分期分年,由易到难,序列性地设计了读书随笔、生活随笔的训练任务。这一部分训练内容侧重了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具体任务分配见“表3:初中三年写作教学写作习惯训练内容分解”。
表3:初中三年写作教学写作习惯训练内容分解
年级
项目七年级上学期七年级下学期八年级上学期八年级下学期九年级上学期九年级下学期



笔摘录式(一);
批注式(一);
提纲式(一);
课后仿写、续写、改写、补写等读写结合练习。摘录式(二);
批注式(二);
提纲式(二);
课后仿写、改写、补写、读后心得等读写结合练习。摘录式(三);
批注式(三);
摘要式(一);
课后仿写、改写、补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练习。摘录式(四);
批注式(四);
摘要式(二);
课后仿写、改写、续写、随感评析等读写结合练习。批注式(五);
随感式(一);
评析式(一);
课后仿写、改写、续写、缩写、扩写、读后感等练习。批注式(六);
随感式(二);
评析式(二);
课后仿写、改写、续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练习。



笔写人记事式随笔(一)、写景状物式随笔(一)、抒情悟理式随笔(一)写人记事式随笔(二)、写景状物式随笔(二)、抒情悟理式随笔(二)写人记事式随笔(三)、写景状物式随笔(三)、抒情悟理式随笔(三)写人记事随笔(四)、写景状物随笔(四)、抒情悟理式随笔(四)写人记事随笔(五)、写景状物随笔(五)、抒情悟理式随笔(五)写人记事式随笔

(六)、写景状物式随笔、抒情悟理式随笔

2.日常训练+综合训练+阅读积累:写作载体走向同步化

写作载体走向同步化,一是追求与学生的生活同步,二是追求与课本同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组织编写了《初中写作同步序列训练学习指导书》。
《初中写作同步序列训练学习指导书》与课文同步,共分6册,每学期使用一本。每一册设计了七个单元的训练任务:前6个单元的训练任务与课文内容同步,第7单元的训练任务为自由创作,与课文内容不同步,但训练目标与本册一致。前6个单元按照每个单元三周的训练任务来设计(共设计了126天126个训练任务),第7单元按照两个周的训练任务来设计(共设计14天14个训练任务)。另外,综合训练每一个单元一次、升格作文训练每周两次。这样,初中三年共设计了840天1134个训练任务。节检测日学生自备练习本自主写作。
《初中写作同步序列训练学习指导书》分“单元提示”、“日常训练”、“升格训练”、“阅读积累”、“综合训练”五部分。(1)“单元提示”包括四部分内容:“训练序列(呈现统筹分配的序列训练目标)”、“链接教材(呈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结构、写作特点)”、“链接阅读(呈现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教师推荐阅读的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篇目、学生自主推荐的与本单元有关的阅读篇目)”、“链接时鲜(呈现与本单元、课文对应的重大节日、历史事件、社会热点)”四部分。(2)“日常训练”(见“案例1”)分五天设计,共三部分:“自评、他评(引导学生写完作文就修改、让教师、其他同学提阅读意见)”“目标训练内容(序列目标的训练任务)”“体验最深、有意义的事、话语(学生用一句话来记录当天的重要事件、话语,学生可以记录一件,也可以记录多件,给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的空间)”。(3)“升格训练”设计了周六、周日两天。其中一天让学生再次修改整理出本周五天的写作内容,至少整理两天的选连任务,学生可以在周一到周五期间进行;其中一天让学生根据自己本周的训练不足自主设计一次训练任务。(4)“阅读积累”让学生回顾一周内阅读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的内容,避免学生只摘抄不温习、应用;让学生记录自己搜集到的与本周“综合训练”作文有关的素材。(5)“综合训练”把本单元的训练序列目标综合设计后形成一次“大作文”进行训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越一些、微机水平高一些的学生,我们也倡导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途径进行网络写作,但写作的内容还要来自学习指导书。

3.小课+大课+机动课:课时设置走向科学化

(1)写作时间的调整
初中生最好能在有组织的、且能及时得到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时间内、专业氛围中进行写作。基于此,我们调整了作文课的课时设置:一是把两节作文课分成大课(60分钟)和小课(30分钟),二是把作文课设置在周一上午的第三节课(大课)、第四节课(小课),三是以每两个周为一个分析时段,由教师根据班级的情况,自主选择一节课来总结日常训练的情况。
把作文课调整到周一,一是为了对本周的日常训练目标进一步明确、拆解,然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集中辅导;二是为了把综合训练目标的部分子目标合理地分解到前两周来进行拆解性训练,并在周一时明确地投放给学生。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我们意图进行想象、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综合训练。我们便在第一周投放了一张繁花盛开的小巷的照片,让学生给这条小巷命名,并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景物描写,发挥想象,采用多种修辞、多种感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描写出小巷的美景,不少于150字。第二周时,我们又投放了一张阴暗的小巷的照片,检测设这里曾是个陈旧、阴暗、肮脏、冷清的小巷,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景物描写描述它的样子,不少于150字。第三周时,我们让学生写半命题作文“XX小巷的‘传奇’”,让学生发挥想象,检测设造成小巷陈旧、阴暗、肮脏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人的到来让小巷变得非常美丽?在这条小巷中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让学生写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同时,我们让学生把前两个周的景物描写的最终结果自然地融到这一次的作文写作中。(2)课堂教学流程
我们设计的大课和小课的基本流程是一样的,但日常训练和综合训练的流程又是有差别的。
日常训练的课堂结构。第一,大课的课堂结构。周写作辅导:教师解读本周的日常训练目标,尤其是要明确本周的训练目标和综合训练目标的关系,让学生明确本周的写作目标和任务,对学生的日常训练进行集中辅导,此环节大约安排15分钟;本课写作辅导:投放综合训练目标的子目标,进行写作指导,明确本次训练的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讨论写作思路,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自主写作: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此环节大约安排30分钟。自主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第二,小课的课堂结构。互改作文: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交流大课上写的作文,并推荐出优秀作品,以备班内交流,教师同时也要快速地阅读一些学生的作文,提出修改建议,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升格完善: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内的交流情况与教师的建议,完成升格修改,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佳作赏析:各小组展示佳作,并说明推荐理由,班内加以欣赏、点评,教师加以总结,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升格提升: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明确本周的努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力方向,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
综合训练的课堂结构。第一,大课的课堂结构。投放题目(主题):投放前两个周的分解训练目标、达成情况,明确本次综合训练的目标,此环节大约安排1分钟;写前指导:解读本次综合训练的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讨论写作思路,此环节大约安排4分钟;自主写作:学生独立写作,此环节大约安排50分钟;自主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第二,小课的课堂结构。互改作文: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交流,并推荐出优秀作品,以备班内交流,教师同时也要快速地阅读一些学生作文,提出修改建议,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佳作赏析:各小组展示佳作,并说明推荐理由,班内加以欣赏、点评,教师加以总结,此环节大约安排15分钟。升格提升: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
日常训练总结课的课堂结构。明确目标:明确总结的范围、要求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此环节大约安排2分钟。合作交流:小组互相批阅、交流两个周的日常训练结果,并推荐出优秀作品,此环节大约安排20分钟。佳作赏析:各小组展示优秀习作,并说明推荐理由,互相欣赏点评。此环节大约安排13分钟到15分钟。反思提升: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日常的批改情况,总结这两个星期来的优势与不足,写出自我反思,明确今后的训练方向,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

(三)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学生修改+升格整理:作文修改走向个别化

(1)注重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我们先让学生大幅度地修改,然后才是教师修改。教师的修改着重在观察、分析学生的修改过程的变化,然后给学生提出修改建议,防止整个班级都是教师的主张、话语习惯,学生本人的提高痕迹不明显。凡是修改完毕的所有训练作文,我们都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得意的作文在“升格训练”时重新整理出来,形成全新的完整的作文。
(2)注重修改别人的作文。学生修改别人的作文时,应既注重了纸质书面意见的保留,也注重了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作文录入后放到博客中,让全班同学来跟帖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素材整合+语言推敲:写作辅导走向实用化

(1)辅导学生具备寻找、整合写作素材的能力。尽管我们按照语文教材的编排序列大体设计了写作方向和写作主题,但可供学生选用的素材仍然很多,因此我们辅导学生学会搜集、推敲确定“最有体会”“最有意思”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经常性地把同类别的写作素材整合出来,既便于日后综合训练的进行,也便于学生加深对同一类素材的认识,积淀人生经验。
(2)辅导学生具备语言推敲能力。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最有表述力的语言描述写作素材。
(3)辅导学生具备借鉴典范课文的写作特色的能力。典范课文只是一种潜在的文本,而不是现实的文本。典范课文对学生写作的借鉴意义不单纯是由作者意图、课文本身所决定的,更需要学生的有效阅读、品悟。因此,教师要摒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的辅导观,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
(4)辅导具备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的能力。我们辅导学生使用标准的作文修改符号,一是为了让学生多修改自己的作文,二是便于读懂别人的建议。

3.朗读+刊物+墙壁+博客+专辑:展示平台走向多样化

(1)作品欣赏展示。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每天的批阅情况,选出优秀作文让学生本人朗读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并让学生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作体会,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研究刊物展示。为了展示学生们的优秀作文、教师的研究结果,我们创办了研究刊物,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
(3)班级墙壁展示。一些教师在选出了优秀作文后,在班级内开辟了班级文化建设专栏,张贴学生的优秀作文。也有些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编成杂志,在班内交流。
(4)博客虚拟展示。我们不仅用传统的纸质载体的方式展示,我们还倡导让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上建立班级博客,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粉丝”们在内部共享。
(5)学生编辑专辑。把一些理出来的优秀作文汇总在一起,形成个人的专辑,放在教室里展示、交流。

4.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延迟评价:写作评价走向升格化

(1)横向比较。我们要求教师要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一个班级的学生,比如用写作质量来衡量,就可以区分出书写美观大方、整洁认真、潦草等类型的学生。横向比较,便于教师进行集体辅导,也便于教师发现每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特征、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督促工作。
(2)纵向比较。我们要求教师用一个学生一个作文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变化,把一个学生的现在和过去比,发现学生的写作个性发展的轨迹。比如用标点符号使用来衡量一个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规范程度、书写质量有什么变化,以此来分析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变化。
(3)延迟评价。天天训练,减小了学生的写作难度,学生的佳作会经常出现。对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可以对他们的作文给予即时评价。但对于一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讲,我们让教师不要立即评价他们,要增加让学生修改的次数。经过多次修改后,学生的作文更完善了,再对学生的作文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这些学生也可以得到较高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学生写作行为的变化

1.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素材储备走向生活化

(1)纸质媒介的提供。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阅读素材,在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我们除开设了阅读课外,还在午休、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了充实图书室、阅览室,我们专门向老师征集了书目、报刊目录,然后大量地购进、订阅。我们还发动各班学生捐书,组建了班级书橱,供全班同学阅读、交流。
(2)电子媒介的提供。我们先尝试开放机房便于学生上网浏览、查找资料。我们还在部分班级的绝大多数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在班级建立了“班班通”系列设备,加装了一些防护软件,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便捷地上网。

2.学习者+思想者:写作主体走向身份多重化

在写作活动中,学生们口头或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张,不是被动地参与训练,也不是简单地表层模仿,而是深度地思想参与。换言之,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学习者和思想者双重身份的有机参与。
(王立华山东省临沂光耀实验学校27601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