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播音 >电影版舞蹈史诗艺术魅力和视听优势站

电影版舞蹈史诗艺术魅力和视听优势站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34024 浏览:1570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中国舞蹈史诗三部曲《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和《复兴之路》是新中国文艺工作者艺术家,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些气势恢宏的音乐舞蹈史诗中,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情节的讲述、情绪的渲染有重要意义。音乐舞蹈史诗拍成电影,在大众的普及性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版对画面的处理剪辑、镜头特技的充分运用、音效的后期制作使音乐舞蹈史诗具备充分的视听优势,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艺术魅力;视听优势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艺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丰厚的成果。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努力奋斗下,创作了众多艺术佳作,用音乐舞蹈表现中国的艰难岁月,展现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画卷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新中国成立后拍摄成电影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有很多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和《复兴之路》。在这些气势恢宏的音乐舞蹈史诗中,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情节的讲述、情绪的渲染有重要意义。这些大型舞蹈史诗,走下舞台走向银幕,走进每个中国人的视野,用沉甸甸的爱国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

一、电影版音乐舞蹈史诗中舞蹈的作用

新中国第一部舞蹈史诗《东方红》1966年上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舞蹈在这个演出中占有的分量最重,各场表演均有舞蹈演出,形式多样,注重群众性的体现。
《中国革命之歌》是献给共和国35岁生日的作品,表现的历史时段更长,特别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正轨,人们精神风貌的一种展现。全剧共由29段舞蹈组成,用舞蹈的形式表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现改革开放的中国建设,表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党的领导,奋发图强的精神。舞蹈场面用抒情的表演较多,舞美、服装更加新颖,舞蹈形式多样体现了现代生活气息。
《复兴之路》是2009年为祖国60华诞的献礼作品,也是电影版问世最快的一部作品。2009年同期由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录制成“艺术电影”。在全国公映的同时,也发行了电影DVD,让更多观众可以感受这部音乐舞蹈史诗。电影版《复兴之路》对舞蹈画面的处理非常唯美逼真,视听震撼强烈。在镜头下舞者的灵动身姿、感染力极强的表情,真切传达给观众,新科技的运用背景LED大屏幕的不断变换,与舞者紧密配合,诉说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二、电影版音乐舞蹈史诗画面的展现

电影版音乐舞蹈史诗,在画面的展现和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电影的制作优势。舞台上舞者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生动的表情,都可以用镜头捕捉下来,并且能够将舞蹈作品表现得更有层次感,配合整体舞蹈要表达的意境。

(一)特写镜头的运用

特写镜头的运用是电影艺术的一大特色,这种镜头可以突出人物,表现人物的细腻心理活动。在舞蹈史诗中,大型的舞台式表演受到空间的限制,观众不可能感受演员的全部表演,只能从肢体表演上来感受,感染力较之电影中的镜头剪辑、处理差距很大。电影版《东方红》的拍摄中,创作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将这样大型的音乐舞蹈史诗搬上银幕,在作品内容分析理解上要符合电影的需要,在镜头处理上更要重视观众的需要。电影的镜头可以使舞蹈作品的展现更加充分,层次感更加鲜明。影片第三场中的大型舞蹈《飞夺天险》,以浓缩的、高度概括的手法叙述了途中的艰难困苦,镜头对准每个演员,不管是动作还是面部表情都清晰地展现在镜头里,在特写镜头与广角镜头的切换中,感受得到紧张的气氛,每个战士的牺牲精神。
《中国革命之歌》的拍摄中,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进步,拍摄的效果,精确程度更高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建设上的一个转折点,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表现新政策的《春风春雨》是一段群舞表演,抒情性强,众多舞蹈演员整齐的动作,柔美的身姿,镜头一步步推向领舞,雨后天晴的场景和舞者美丽灿烂的笑颜让人心情舒畅。
《复兴之路》的舞蹈演出中,《为了母亲》这个节目就充分运用了特写镜头的作用,由舞蹈艺术家沈培艺领舞,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特写镜头将舞者悲愤难耐的面部表情、痛苦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让很多观众为之感染,潸然泪下。表现四川的《呼吸》,毛阿敏清冽的嗓音,群舞中焦虑的舞者,镜头推向领舞陈典,他的表演激烈有力,把观众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危急的时刻。镜头推进、展开,群舞表现了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百折不回、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精神。

(二)分镜头的运用

分镜头是电影拍摄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它可以让画面、音效、背景、特技等电影元素有机融合,可以说也是电影成功所在。分镜头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电影版音乐舞蹈史诗,充分运用电影拍摄技巧,将演出现场的拍摄采用多角度、多机号、变换景别的方式来进行。
《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拍摄时,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分镜头的运用上主要体现了机号的设置和景别的控制。这一时期摄影对舞台的控制还很受限,镜头的转换和景别的选取都不是十分灵活。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电影版的艺术表现力已经远远大于舞台的效果。《中国革命之歌》第五场的《海底焊花》非常有新意,表现中国的石油事业向海洋进军,根据舞蹈编排的需要,使镜头要对准不同的表现对象,还要突出海底的效果,镜头的分配与舞蹈的进行和场景的陪衬感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
在《复兴之路》的拍摄中,技术方面已经非常成熟,镜头完全可以捕捉到舞台上任何一个角落,在镜头切换上,后台可以做到同步播出同步处理,机位的走动非常灵活,升降机的运用让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遥望我蓝色的星球》这个作品,是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实现,孩子们童真的表演,升降台上的群舞演员展现的神奇美丽的太空,镜头从全景、特写、俯视等不同角度进行,超越舞台的界限,场面亲切感人。

三、电影版中声、光的运用对舞蹈表现力的烘托

(一)音效的处理

电影版中的音乐舞蹈史诗,音效都是采用的后期制作。这种方式极大地弥补了现场音效失真的不足,后期音效处理上,现代技术也不断地在发挥作用。从《东方红》到《复兴之路》,观众在影院中的感受会有很大的不同,《东方红》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乐器和人生表现的音效,而在近期拍摄完成的《复兴之路》却有大量的电子模拟音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运用,声、光、电的完美配合,使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极大增强。

(二)灯光的运用

《东方红》在拍摄中已经注重电影元素的充分运用,帮助作品达到最佳效果。每个作品中都运用适当的背景投影进行衬托,表明时间、地点,用背景色彩渲染氛围。整合作品都是在围绕着主题紧密展开。
《中国革命之歌》的拍摄中,开始使用大量活动布景,在摄影和现场光源的共同作用下使人感觉身临其境,视觉效果不再单薄。每一场次的布景更换快速,镜头切换合理到位,与现场演出结合得恰到好处。《中国革命之歌》在光源运用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演员的走位,不是一味的强光,用光的强弱与舞蹈的表演密切配合,体现了当时舞台舞美的最高水平。这种完美的视觉效果在舞台演出中是难以企及的。
《复兴之路》对灯光的运用可以说是科技综合体的体现,是大型舞台艺术的又一个里程碑,是音效、灯光、舞美、现代科技共同实现的视听盛宴。虽然是历史、政治导向型的史诗艺术作品,其中新技术的运用使它深沉中具有高雅的美,更展现现代技术的综合魅力。

四、电影版舞蹈史诗的视听优势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改革之歌》《复兴之路》都是献给共和国生日的礼物,同时也是送给全中国人民的礼物。用两个多小时的艺术表演来歌颂坚韧、勤劳、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让更多的人领略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歌颂伟大的中国,重温历史,展望未来。
电影版音乐舞蹈史诗让中国人的精神食粮走下舞台,走出剧场,走入平常百姓家。不管身处何处,只要有影院都能感受到弘扬正气,表现中国文化的文化艺术精品。

(一)时间、空间上的优势

舞台上的作品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才能在不同的时代得以重现,但不同时期人的精神风貌、表演方式是会有差异的,想保持原有作品的状态并非易事,电影版音乐舞蹈史诗用胶片将这些珍贵的艺术瞬间保留下来。时间虽然过去很久,再次观看《东方红》这样的建国初期的作品时,仍然能感受到那样火热的。《中国革命之歌》是在我党拨乱反正之后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错误的政治让人不堪回首,给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创伤,要坚定全国人民的信心,发愤图强,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从演员到表演,让人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奋争情绪。《复兴之路》中,整个的演出基调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员表演中有对历史的深刻演绎,有同自然灾害的奋勇抗争,有对成绩的骄傲自豪,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管这些作品产生于什么样的时代,它们无疑都将成为经典,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它们都曾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二)艺术感受上的优势

电影版音乐舞蹈史诗,在艺术感受上的优势,是得益于能够让广大观众欣赏到。《东方红》这部作品的观众达到数亿人,《中国改革之歌》的观众略少一些,《复兴之路》也有众多的观众。这种弘扬正气艺术作品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不同时代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教育感染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电影版的作品往往比舞台版的作品更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加精炼短小,选取观众亲身经历的事件或影响重大的事件,用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丰富作品的内容,艺术感受上强烈而真切。
回顾中国舞蹈发展的60年,电影版《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这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展现了舞蹈艺术成就的一个侧面,集舞蹈的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颂扬着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颂扬着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这种永恒的艺术魅力将指引着艺术工作者,在今后的道路上继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 《中国革命之歌》创作演出办公室.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 《复兴之路》剧组音乐部、宣传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美虹(1981—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