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播音 >谈英文英文电影欣赏中跨文化意识构建查抄袭率

谈英文英文电影欣赏中跨文化意识构建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17345 浏览:727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电影是一种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文化的载体。本文以部分经典英文原版影片为材料,以“文化冰山模式”为理论依据,从文化的多维角度,即物质、制度以及精神文化的三个层面解读了英文电影中独特的西方文化,使读者领会其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及行为方式,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立足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英文电影中浓缩的西方文化精髓。
[关键词] 英文电影;跨文化语境;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
电影是一种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文化的载体、跨文化沟通桥梁,一直被喻为“第七种艺术”。当今世界上最强势的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传播的电影非英文电影莫属。其电影中蕴含了浓郁的文化特色,以其考究的画面、娴熟的叙事、完美的音效、浓郁的时代风格吸引了许多中国观众。本文从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英文电影中所反映的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从深层反思了东西方人生观、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
电影是以形象为主,将人、影、物、声、光、色相结合的艺术综合体,在其百余年的成长过程中,它一直充当着文化的载体这一社会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生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优秀的英文影片是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生动的综合反映”①。通过对英文经典原版电影的欣赏,可以帮助观众理解独特的西方文化,领会其特有的价值取向,思维及行为方式,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同时,我们更应体会出西方文化传播中文化融合与文化共生的新趋势。正如单波教授所述:“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文化的族谱,就不难看出,无论是西方输出文化的标准,还是西方文化工业本身,都带有文化混合的性质。”②
不同层面的文化对电影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且其含义与范围十分广泛,它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层次: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物质文化;包括了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等的制度文化;精神层面的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及其指导下的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文化之魂”。我们可以用Gary Weer的“文化冰山”(Iceberg Model of Culture)③理论来解释这种文化的多层次性现象,即文化也像“冰山”一样,是由“水上的部分”和“水下的部分”所构成的。“水上部分”是看得见,摸得到,容易识别的,是显性文化,包括我们上文提到的物质和制度层面的文化,而90%的冰山则是位于水下的,看不见的隐形文化,即精神层面的文化,是指各民族文化表面差异下所隐含的信念、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这也是本文将着重论述的部分。

(一)物质文化层面

物质文化即表层文化,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日用品、食品、服饰、交通工具等均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物质文化所涉及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用语,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准确地理解影片的含义。在所有的语言要素中,词汇、语法、句子的语义层面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明显。以词汇为例,有的学者甚至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和文化词汇,并明确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④。英文电影中丰富的口语、习语和俚语素材是了解英国国家文化的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方式。许多电影对白中包含了大量西方社会日常生活中最生动的词汇及语言。
如影片Forrest Gump有这样一句台词:
Gump:From that day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me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
阿甘:从那天起,我们一直在一起,我和Jenny形影不离。
这里的peas and carro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udooo.com

ts并不能直接理解成“豌豆和胡萝卜”,这样的生硬直译只能让中国观众不知所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对于文化差异的不恰当理解,因为在英美国家豌豆和胡萝卜经常用来一起做菜,在烹饪的时候共同作为主食的点缀,表示“关系很密切”。所以只有跨越文化障碍,用翻译中的归化手法将其译成“形影不离”,才更符合汉语的语境与语义。

(二)制度层面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制度层面的文化涵盖面也很广泛,它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主要表现为中西文化在各自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生活方式及日常交往中的称呼、问候、应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西方电影中经常体现的西方婚俗就属于制度层面的文化影响。
例如:Desperate Housewives中有一段描述到主角之一的Gaby在婚礼当天焦急地等待着好朋友送她一个新的手镯,这其中就隐含着西方的一个婚俗,即婚礼时新娘的衣物中应包括“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something blue”即 “有旧,有新,有借,有蓝”。而另一传统的婚礼环节是新郎新娘交换戒指,这一情景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婚礼情节中,现在已经广为国人所接受、效仿。

(三)精神层面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文化因素即深层文化因素,它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等。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核心,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东西方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西方人的价值取向上,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平等权利(equal opportunity)是一大特点。下文将分别从西方人对待死亡、宗教及个人主义三个方面举例对电影中涉及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进行论述。
1. 东西方文化在对待“死亡”这一问题上就有迥异的看法。西方人视死亡为生命的一部分,看待死亡采取一种较为平和的态度。这一点从西方人把婚礼和葬礼都选在“教堂”这一相同场景就可以看出。而中国对死亡这一话题则是回避和忌讳的。如史诗性灾难大片Titanic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面对死亡时的世间百态,在邮轮即将沉没之时,乐队的演奏家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直面死亡,继续优雅的演奏,直至油轮沉没;牧师继续履行他的职责,祈祷;一对年老的夫妇,携手相对而眠。
又如,影片Forrest Gump中,阿甘的母亲在去世前告诉阿甘: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It's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
2. 宗教问题,是英文电影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西方很多电影都对宗教信仰有所反映,如《达芬奇》《七宗罪》和《十诫》等,欧美人大多数信仰基督教,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英文的主要来源,所以西方英文电影中对宗教的涉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了解一些西方宗教的内容,对英文原版电影的理解势必会造成障碍。
如影片Titanic篇名,Titanic这一词条的解释为:巨大的、强大的,是个形容词,是从名词Titan派生而来。很多中国观众可能会不理解影片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但如果观众了解Titans是古希腊神话中一群巨人,叫做泰坦众巨神,他们是天神Urans和大地女神Gaea的儿子,从Titan派生出来的形容词titanic毫无疑问包含着体积巨大和原始力量两层含义。1912年造出的那艘准备横跨大西洋的巨型蒸汽客轮,无论在体积上还是在驱动力上,都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因此给这个庞然大物起名叫做Titanic的确名副其实。如果了解这些宗教文化背景的话,我们对影片的名称就不难理解了。

3. 英文影片中体现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与“奋斗”,这是举世公认的。正如富兰克林所倡导的“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就是美国人追求自由价值观的完美体现。作为“希望”代言人的安迪在监狱里20年来一直坚守着自己最初的信念,用了20年的时间在监狱的墙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光明和自由的路,实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及向往。是什么带给他无穷的忍耐和力量?是信念和希望,最主要的是在所有的这些表层的背后隐含的主人公对自由的向往。这一切都是美国人骨子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带来的。
同样,好莱坞根据中国古代经典作品《木兰辞》改编的经典动画片《花木兰》,给我们呈现了一位“美国式”的花木兰,影片突出的是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而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和集体意识被大大淡化了。如木兰的个人独白:Maybe I didn't go for my father,maybe what I really wanted was to prove that I could do things right.So when I looked in the mirror,I'd see someone worthwhile.( 也许我参军并不是为了父亲,也许我真正想要的是证明自己能够做好一些事情,这样,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便能看到一个有用的人。) 在影片中,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已然演变成木兰个人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影片中美国式的个人奋斗意识展露无遗。
结 语
英文原版电影的欣赏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固有差异导致某些文化意向之间的不等值,影响了中国观众对影片艺术内涵的深刻理解。因此,除了必须掌握英语本身知识结构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习俗、思维方式、人文精神和价值观背景方面的知识,构建起跨文化的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原版电影。同时,更应该理性的察觉到以英文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传播中出现了文化融合与文化共生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真正立足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在理解英文电影浓缩的文化精华后,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创造性的融合,达到一种文化“和谐”共存的局面。
注释:
① 马哲:《浅谈英语影视欣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运城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② 单波、 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③ Weer Gary R.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stress.In R M Paige(Ed),Cross-Cultural Orientation,New Conceptualizations and Applications.Lanhan,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6。
④ 张雪松:《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7.
马哲.浅谈英语影视欣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运城学院学报,2007(05).
[3] 张雪松.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
[4] Weer Gary R.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stress[A].R M Paige(Ed).Cross-Cultural Orientation,New Conceptualizations and Applications[C].Lanhan,MD:U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6.
[作者简介] 刘洋(1978— ),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基础课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