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会计 >> cpa >谈谈评析我国财务报表列报变迁和评析

谈谈评析我国财务报表列报变迁和评析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4541 浏览:120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 要】 我国企业会计已从市场经济模式中走过了近30年,财务报表列报格式与内容发生了七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会给报表使用者带来新的信息或更新旧的观念。文章以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的七张利润表的变化为线索,评析了每一次利润表列报变化对报表使用者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变迁; 评析; 利润表列报
    本文拟从我国市场经济以来利润表列报的变迁看利润表传递信息与损益观念的变化,以便提高报表使用者与编制者对利润表的认知水平。

    一、市场经济下第一张利润表列报与评析

    我国企业会计模式落后于社会经济模式的转变。第一套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规范当属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一会计制度中,规范了我国第一套市场经济下的财务报表框架,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而后,通过“中外合营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范了财务报表列报的格式与内容。这套报表在新中国会计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将企业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推向市场经济。但这套财务报表列报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为便于评析,将该张利润表列示(见表1)。
    以工业企业(注:因为工业企业最具完整性,它涵盖了商业企业的购销过程,又包括了加工耗费过程)利润表为例分析列报的变迁对报表使用者提供信息的变化。这张利润表列报的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提供了比较信息,即“本年累计数”与“上年同期累计数”,为报表使用者评价过去、预测未来提供了参照基础与变化幅度。
    启用了“制造成本”概念,即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制造成本”是由“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将“管理费用”从“工厂成本”中分离出来,一方面管理活动对企业获利能力影响与成本不同,另一方面将与销售收入非线性关系的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单独列示(在这之前,我国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概念,成本中包括所有的费用),以便让报表使用者根据各种费用的习性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获利能力。
    但是,这张利润表仍带有部分的计划经济痕迹:
    以“产品销售收入”项目列报,将“商品”仍称为“产品”,这是源于计划经济的以产定销。
    利润表中没有列示“所得税”,截止到“利润总额”,没有列示出归股东所有的“净利润”。这种列报意味着将企业“所得税”作为“利润”对待,没有明确的会计主体界限,将经营者义务与所有者收益混为一谈。

    二、市场经济下第二张利润表列报与评析

    我们沿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变迁(内资企业会计在1992年前仍采用计划经济模式),寻找我国市场经济下第二张利润表。这张表产生于1992年《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这套会计规范是对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修订。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便于评析,将该张利润表列示(见表2)。
    这张利润表与第一张相比,最大的观念变化是将“财务费用”从“管理费用”中分离出来。因为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性质不同,对企业利润影响不同。财务费用可以通过经营者的筹资决策进行人为的调控。而管理费用是伴随着管理活动必然发生的,如办公楼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招待费用等,经营者能够控制的仅仅是多少而不是有无。这一变化体现了在对影响利润原因分类上与国际惯例接轨。
    这张利润表的缺陷是没有单独反映“坏账损失”与“存货跌价损失”,把这种“持有损失”混进了“管理费用”。在这之前,我国财务会计尚未引入“谨慎性原则”,对持有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次修订的重要变化是在资产、损失确认计量上引入了谨慎性原则,计提两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这一缺陷也是囿于人们对利润表信息认知水平的限制,那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持有损失”与“处置损失”的性质不同,还没有认识到“估计损失”与“实现损失”对评价预测的影响不同。

    三、市场经济下第三张利润表列报与评析

    这张利润表产生于“两则两制”时期(两则即《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两制即《行业会计制度》、《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这张利润表列报规范与前一张仅相隔7个月,同颁布于1992年。为便于评析,将该张利润表列示(见表3)。
    这张表适用于内资的工业企业,而前一张表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前一张表列报更趋同于国际惯例,而第二张表更接近于我国报表使用者的认知惯性。从这张利润表的列报中我们似乎感觉历史在倒退:
    表现

    一、这张表的名称,又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损益表”上。

    表现二,将“产品销售费用”与“产品销售成本”在同一个阶段与“产品销售收入”配比,混淆“销售费用”与“销售成本”习性的差异,将“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作为线性关系列报。
    表现三是最大的缺陷,即没有列报比较信息,缺少评价基础和预测参考。
    但是,在这张利润表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将“其他业务收入”列入经常性的“营业利润”,改变了过去混淆“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的缺陷。
    将“投资收益”单独列报。在此之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允许企业自行对外投资,资金专款专用。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不断对企业放权,企业不断挖掘收益潜力,投资成为企业新的获利手段。正是由于企业这种财务实践的创新,报表使用者需要了解企业来自投资活动的获利信息,以便合理地评价过去,准确地预测未来。“投资收益”单独列示的另一原因是它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收益,前者具有一次性、波动性的特点,而后者具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在预测企业未来获利能力时,应该考虑这些差异。

    四、市场经济下第四张利润表列报与评析

    1998年,财政部针对我国企业经济体制的变化与资本市场开放的财务背景推出了市场经济以来的第四张企业利润表。这是新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进入21世纪前的最后一张企业利润表。为便于评析,将该张利润表列示(见表4)。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