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城市社会学 >简析中国中国需要理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普通

简析中国中国需要理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普通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9814 浏览:353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中国为实现党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进程中,需要理论创新,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现实经济发展的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时代背景,充满迎接中国工业化实现的信心。当前,分析和认识中国的一切经济问题都应从中国面临工业化腾飞阶段的事实出发,不能固守传统的思想体制约束和经济理论误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转换和提升,以迎接从未有过的挑战。各级政府应理性地认真地转变自身职能,有效地发挥其从未发挥过的建设现代农业以支撑社会转型的作用。深化高校改革,切实转变高等教育理念,开启智能教育新时代,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各行各业的高智能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工业化腾飞阶段;理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职能;智能教育
〔〕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1-0001-07
〔作者简介〕钱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836。
一、前言
2012年,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发布了《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报告提醒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面临在没有太多预兆的情况下快速放缓的危险,很多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国民收入达到某个特定水平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参与编制报告的人士警告说,经济急速放缓可能会令中国银行业和其他产业中的问题恶化,甚至可能引发危机。〔1〕2012年11月8日,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2〕已经连续数十年实现高速增长的中国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中国经济理论界普遍关心和思考的焦点问题。

二、保持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经济持续高增长态势

20世纪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发展起来,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历史教训表明,面对现实的高度复杂的经济形势,要顺利地实现工业化,跨入发达国家行列,首先需要提高对现代经济和现代经济运行的理论认识。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虽然国内遭遇非典病毒侵袭,国际遭遇金融风暴危机,但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不仅在全世界一枝独秀,而且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十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3〕问题在于,在这样好的发展形势下,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却并没有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总体上的正确分析和判断,甚至国家有关部门还产生了近乎相反的悲观认识,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搞得宏观调控左右为难,以致一再压低增长速度,对急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无所适从,对国际汇率升值和国内货币贬值的矛盾现象听之任之,毫无主动应对之策。这种状况的存在是很危险的,至少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种现实的障碍。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几乎男女老少都拥护进一步改革和开放,也欢迎经济高增长,只是比较担忧自2004年以来的高增长,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偏高。由于有担忧,实际工作中便始终在压低规划的经济增长速度。从理论上而言,这是因为至今未能认识到自2004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因此,在近十年中,国人不是以中国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经济高增长与其他国家工业化腾飞时期的经济高增长相比,而是以中国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经济高增长与其他国家经济稳定时期的经济增长相比。如此这般不合逻辑的相比造成了认识上的扭曲,竟然不认为这些年来由于工业化腾飞产生的经济高增长是好事,反而害怕再出现经济过热。这种近乎南辕北辙的形势判断,表明许多人对于现代经济的认识缺少现代经济学理论支持,不是认识还局限在传统经济体制的思想约束之中,就是现实中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其他发达国家当年在工业化腾飞时期的实践。这是理论认识严重不足的一种典型表现。
对工业化腾飞阶段的持续经济高增长感到恐惧,极有可能对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造成积极应对理性的不足,缺少自发活力。这可能对中国经济在工业化腾飞阶段的正常发展造成影响。而且,缺乏理性的恐惧还会引发对工业化腾飞的某种约束,人为地使工业化腾飞的步伐放慢甚至停滞,实际工作中则可能对经济高增长大动干戈,或是砍削建设项目,或是实行一定的金融收缩,结果都会阻碍中国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经济发展。
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的中国经济界迫切需要理性地面对工业化腾飞,不仅不能恐惧经济高速增长,而且应该弄清楚当前工业化进程中为何会出现腾飞。对此,本文采用山体效应理论和腾飞检测说进行分析。
现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表明,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呈现一种整体的山体效应。即自然生活中,一些山体达到的高度就是地下水达到的高度,山高水就高。正如人们常说的“山多高,水多高”。依据这一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构建山体效应理论,即以山体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整体,用一条山形线表示整体中存在不均衡的劳动发展智力水平,这一山形线的高点即山顶处表示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代表这一国家或地区现实经济社会中,智力发展的最高劳动水平所决定的这个经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应用山体效应理论分析现实经济,可以说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取决于自身劳动智力发展水平;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必然取决于自身劳动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发达国家由于拥有高智力复杂劳动,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也是由于劳动智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应用山体效应理论还可以证明,高科技时代,并不是各国或地区低点的劳动智力拉开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距离,而是各国或地区高点的劳动智力水平的高低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一理论阐述的经济机理具有一定的普遍现实性,可以适用于人们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分析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的情况。确认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采用腾飞检测说解释工业化进程中之所以出现腾飞阶段的必然性。肯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由劳动智力发展水平的高点所决定,在此基点上就可以用腾飞检测说解释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后为何会腾飞。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中,只要劳动智力的发展能够得以使一定的高技术构建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建成后必将吸引平台之下的经济活动迅速地向平台之上聚集,由此引起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大幅跃升,进入持续高增长的经济腾飞阶段。实践表明,在工业化进展过程中,现代高技术的成长也必然出现,经济运动向高技术平台聚集必然出现,所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腾飞阶段,这是具有客观性的,不可阻止也不可复制。
工业化腾飞检测说当然需要经过今后长期实践的检验。现在需要理解的关键点是: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高点,除了军工技术之外,眼下全世界的尖端技术都已进入中国,中国也因此形成了导引国民经济各方面活动提升的平台,所以必然会出现持续的经济高增长,这种高增长即工业化腾飞将持续到中国工业化基本实现之后。
根据工业化腾飞检测说和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腾飞阶段,即处于工业化实现之前的经济高增长时期。如果中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那么,到2020年前后,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也就是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30年前后,中国则将全面实现工业化。因此,当前必须大力实施理论创新,迅速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充满信心地迎接工业化的实现,迎接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现阶段要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中国的一切经济问题都需要从工业化腾飞阶段的事实出发,都需要从经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出发,不可固守在传统的思想体制约束和传统的经济理论误区中,缺乏理论创新和对现实经济的准确认识。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5〕

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和提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必要强调转换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直到如今,仍有许多人津津乐道中国改革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将此概括为“中国模式”。百度百科介绍:“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旗帜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道路。”这种认识在目前具有普遍性。从政治体制方面认识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视为一种特殊性,即强调“中国模式”就是强调中国发展经济的特殊道路,和与其他国家发展的不同性。
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宇教授提出中国模式包含四层含义:1.经济体制模式。核心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展市场经济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国家调控的主导作用和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相结合,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以及集权同地方分权的结合。2.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属于大国转型、开放后进的自主式发展。3.对外开放模式。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谓的中国经济模式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以实现市场化、全球化和工业化为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制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
对于“中国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

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udooo.com

研究院程恩富教授认为,从经济模式来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如果分层次理解,可以概括为四个层面:第一,从所有制角度来看,我们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同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是经济模式的第一层面。第二,从分配角度来看,我们是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模式。第三,从资源配置或者说经济调节模式来看,我们是实行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调节为主导的双重调节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在《总结30周年的一个经济改革的经验》一文中高度总结了这个模式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第四,从统筹国内外,也就是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讲,我们是要建立一种中国自力更生为主导,同时又是全方位开放的模式,可以简称自立主导型全方位开放模式。〔7〕
当前,为稳步推进持续的工业化腾飞和稳步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需要理性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应侧重在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概括认识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8〕这意味着,现在特别需要高度重视的是经济不再是粗放型增长,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需要上台阶,需要适应工业化腾飞和满足实现工业化的需要。必须明确,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这30多年间并非没有起到应有的历史作用,但是,除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外,也的确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进步不快;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受阻、国际竞争激烈、外贸条件恶化、外贸顺差过大、外贸依存度太高;工业、城市、东部地区发展快,农业、农村、中西部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严重,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发展成果分享不均;公共品供给不足,看病难、写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生产安全和社会治安问题比较严重;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问题比较突出;、法制不健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明显,政府有些不该管的事仍然还在管,有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好,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9〕其实任何时候,用一个模式都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无论如何,“中国模式”的贡献大于问题。对于改革开放走过的历史道路必须在原则上、在主导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改革开放之后采用了30年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管怎样定义,都难以再支撑今后中国工业化腾飞阶段的发展。如果人们对于工业化腾飞毫无概念,将无法进行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国的工业化腾飞是事实,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这一事实。这就是说,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不能再延续以前的模式推进以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转折的关头,必须进行发展模式的转换,由单纯投资向消费与投资共同拉动增长转换,由单纯发展工业向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发展转换,由依靠数量型和技能型人才发展向依靠质量型和智能型人才发展转换。如果不转换发展模式,中国将是很难实现工业化的,是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是难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像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停滞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对于中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现在的情况很清楚,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一步得到转换提升,以迎接从未有过的挑战。
义乌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中耀眼的部分。义乌的小商品卖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典型代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这个走在全国前面的发展模式也在思考着如何发展和转换的问题。目前,义乌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义乌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打造一个集展示、交易、仓储、信息发布、技术交易、综合怎么写作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超过国际商贸城的综合性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实现从卖全球小商品到卖全球生产资料的新跨越。目前,一期生产资料市场的土地平整已完成过半,主体工程今年5月将全面动工,明年义前将投入使用。”〔10〕更重要的是,作为今后新阶段国家重点改革实验区的义乌已经认识到,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启用大批智能型人才,打造最现代化的高端电子商务平台,而不能再仅仅依靠技能型人才,走传统贸易之路,按部就班,沿袭那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国际贸易传统方式。

四、政府必须理性认真地转变自身职能

在市场经济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条件下,政府不能无所不在,也不能无为而治。该政府做的事情,政府一定要承担下来做好;不该政府做的事情,政府也不能越俎代庖,以政府作用取代市场作用。
现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即工业化腾飞时期,这是工业化实现的前期阶段,中国政府在这一特定时期需要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这是指为了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政府必须发挥推动和支撑社会转型的基本作用。与其他时期相比,现阶段确实是有所不同的,工业化腾飞是不可复制的,是极具特殊性的。提高理论认识,就是要明确这种特殊性,避免将工业化腾飞时期对政府的要求等同于一般时期,避免这一时期政府的特殊作用偏离市场经济体制轨道。就目前来说,中国政府既不能退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包揽过多的社会责任,也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一般时期的要求发挥政府作用。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政府必须理性地、认真地转变自身职能,有效发挥自身从未发挥过的支撑社会转型的作用。
中国政府现在的钱多了。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是10年前财政收入的6倍;2012年,中国政府又将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但即使如此,也不可依据传统体制的做法,拿大量的钱盖约占全国住房总面积20%的保障房。这种政府提供大量保障房的做法是以政府作用取代市场作用,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由市场保障绝大多数人口的住房,政府只为极少数贫困家庭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任何家庭都不能依靠政府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只能起解困作用,即起公共救助作用。在公共救助范畴内,政府提供的只能是低水平住房,且只为极少数家庭提供低水平住房,决不可以将政府的公共救助性住房提供行为混同于政府的公共怎么写作职责。如果是公共怎么写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贯彻均等化原则,即必须是人人有份,而不能是有的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更多的人得不到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政府不能在混淆公共救助和公共怎么写作的前提下,退回传统体制,干一些当年想干而没有钱干的事情。目前,中国的商品房市场不规范,迫切需要政府去规范,而不是让政府像过去那样承担社会保障住房建设的责任,取代市场发挥供给大量住房的作用。政府花大量的钱大举建设保障房,既超越了公共救助的界限,又无法做到保障房的公共怎么写作均等化。不仅造成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而且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政府职能转型设置了更多障碍,甚至可以说是自己在挖“中等收入陷阱”往里面跳。
在社会转型时期,为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府不仅不能花大量的钱去盖保障房,而且也不能急于完善一般性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如公共医疗怎么写作体系、公共交通怎么写作体系、公共教育怎么写作体系、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体系等,这些都需要逐步完善,而不是有钱就往里面投,一定要在现阶段立即使这些方面做得尽善尽美。为了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目前情况下,政府不能一看财政收入多起来就立即缺少高度社会理性地随意花钱,一方面干一些政府没有必要干的事,一方面琐碎地补窟窿。必须集中财力干大事,干最重要的大事,干从来没有干过的最重要的大事。其中,最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在这方面特别需要转化政府职能。从逻辑上讲,建设现代农业,不是传统农民的责任,而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最重要是政府的责任。现在的农民基本上还是传统农民,他们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也就是说,中国是不可能依靠传统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工业化实现的基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无法顺利地实现中国工业化,或是说,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中国只能做一锅工业化的夹生饭,只能往“中等收入陷阱”里面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1〕因此,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必须承担建设现代农业的重任,必须将相比10年前财政多出的钱主要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投向农村,投到农业,投给新型农民。不要光看到中国已经连续9年粮食增产,不要光看到2011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11000亿斤,2012年的粮食又继续增产,重要的是中国的农业还是传统的小农生产结构,中国的农民还是传统农民,而且已经高龄化,接下来就要老龄化,没有年轻人愿意接传统农业的班。中国的农业若不能走上现代化之路是没有希望的,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从现在起,中国政府,尤其是政府,需要认认真真地对待建设现代农业的问题,需要自觉地认识各级政府在支撑农业现代化方面的职能转化问题。现在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钱,而是能不能将钱集中起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愿不愿意将政府的钱大量地用于培育新型农民,对新型农民在粮食生产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财力支持。除了提高粮食收购,政府还应该部分有偿、部分无偿地给新型农民发放生产资金,这不是一亩地补贴几十元钱的事,而是需要为一个新型农民拨付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钱的事。这当然不可能在一年或几年之内完成,可是只要责任明确了,重要性确定了,坚持十年二十年下来,中国的新型农民就能够完全替代传统农民,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就一定能实现。无疑,这需要从现在做起,从现在的政府职能转型做起。将财政资金主要投资城市是政府过去的职能表现;将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现代化,主要投向农村,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政府职能转型的具体表现。未来的事实必将证明,促使和保证这种理性转变的实现,对于中国完成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社会的顺利转型极为重要。

五、创新教育理念开启智能教育新时代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决定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世纪末,许多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一方面对大幅增长的工资薪酬难以应对,长期困顿在生产规模化与较低人工成本的国际市场竞争劣势下;一方面难以开拓以提升知识产品与怎么写作价值为主的创新型劳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发展滞后,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落后致使现有人才的培养不能担当起推动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为人民怎么写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
经过30多年改革的洗礼,中国的教育事业终于有了长足发展,义务教育得到保障,民办教育可以同公办教育一同成长,并且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虽然历经多年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至今未能尽到高等教育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这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阻碍社会转型发展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国大学远远偏离大学正道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中国内地的高等学府现在只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地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为时尚所左右,教授们的“科研”大多是急功近利的跟踪、模仿、复制甚至抄袭。〔13〕学者张汝伦曾经对当前中国大学的境况痛心疾首:“60年前,人们因为国难深重,偌大的校园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才冲出书斋,今天的大学真的又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或已无需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吗?只要在大学校园里走一圈,不难得出答案: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厅舞厅和酒楼,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14〕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也曾经发表博文,高喊“中国没有真正的一流大学,只有三流的大学”。他认为中国只有传播知识的大学,没有创造知识的大学,人文精神环境大大地倒退,有不少知名教授包括经济学家忙着挣钱,根本没用心做学问,指导学生。〔15〕现在山东大学任教的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2012年初撰文痛陈中国大学存在的五大病:一是过度市场化。校园到处是广告,谁有钱都可以上北大讲台。市场化趋向过度,对高等教育是致命伤。二是项目化生存。年轻教师不争取项目不行,大学的学术管理体制就是这样要求的,而且有项目就有钱,做项目就是朝着钱去的。三是平面化。各个大学都已经失去个性。合并大学并非不可,但现在许多大学合起来只是为了大而全,一些好的大学传统却在无形中丧失了。四是官场化。只有当领导才能更多地得到学术资源。负责学校的管理不是,而是为教学科研怎么写作。现在大学里一级一级官阶很明显,就像在政府里面一样。五是多动症。以前搞运动、穷折腾,是“多动”;现在也“多动”,大学里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地搞“XX战略”、“XX工程”,花样不断翻新。可能意图还是好的,只是这样做的效果如何不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udooo.com

得而知。〔16〕
其实,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困惑,用过度市场化、项目化、平面化、官场化、多动症概括,只能算是一种表层的认识。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是这些表象认识所能揭示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理念问题,并非张汝伦先生所说大学都缺乏自己的理念。理念还是都有的,只是都太陈旧。陈旧的理念阻止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国各个大学的成长都未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早在20世纪中期,新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智能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高等教育需要跟上时代的变化,更新教育理念,由传统的技能教育转向智能教育,与时俱进,培养智能型人才。但是,目前中国的大学不仅所有专科院校明确培养技能型人才,所有的本科大学实质上也是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灌输的仅仅是高等教育的技能教育理念,甚至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没有任何的智能教育意识,依然是技能第

一、传统教育方法依旧。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中国即将实现工业化,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迫切需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更迫切地需要转化高等教育理念,开启智能教育新时代,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各行各业的高智能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才能稳妥地迎接工业化挑战,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高端发达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否则,高等教育依然固守传统理念,依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奔向工业化的征途上,中国经济也会像那些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丁美洲国家、亚洲国家一样,由于智能型人才的缺失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同样“挣扎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之中,不能提升价值链和开拓以知识创新产品与怎么写作为主的高成长市场”。〔17〕
与传统的技能教育不同,智能教育是指以使用电子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为学校的主要教学平台和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以开化和启发大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各个专业大学生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较强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与传统技能型人才不同,为适应中国实现工业化腾飞需要而培养的智能型人才是指能够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创造性复杂劳动的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包括智能型研究人才、智能型技术人才、智能型管理人才、智能型作业人才、智能型贸易人才、智能型怎么写作人才以及智能型金融人才等等,高等智能教育培养的这种智能型人才将保障国家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的现代化高度及其之后的持续和稳定,这是避免一个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
目前中国有些高校墨守成规的问题相当严重,比如,不允许大一学生自备学习用的电脑笔记本就是一种消极地对抗信息化现代化的表现,也是致使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总之,在进入工业化实现的前期,面对最关键的人才支撑问题,不论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中国所有的大学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由体制的改革深化到理念的改革,由技能教育理念转化为智能教育理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在智能时代努力培养智能型人才,以此为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做出应有的根本性贡献。
〔参考文献〕
〔1〕世行报告:中国如果不改革 可能面临经济危机〔EB/OL〕.人民网,2012-02-27.
〔2〕〔3〕〔5〕〔8〕〔11〕〔1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4〕钱津.劳动效用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5.148.

〔6〕支振锋.人民共和国60年与中国模式学术研讨会综述——正在浮现的中国模式〔J〕.开放时代,2009,(4).
〔7〕陈叶军,程恩富.中国经验已上升为中国模式〔EB/OL〕.中国新闻网,2010-01-20.
〔9〕百度百科.中国模式〔EB/OL〕.http://.
〔10〕何百林.义乌打造全国最大生产资料市场〔N〕.金华日报,2012-02-14.
〔13〕〔14〕〔15〕学者痛批内地名高校体制弊端 称中国无真正大学〔N〕.信息时报,2006-07-15.
〔16〕温儒敏.原北大教授谈高校之弊: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N〕.羊城晚报,2012-01-09.
〔17〕世行报告:复苏强劲,风险上升〔EB/OL〕.http:///news/gjcj/201010/t3247448.htm,2010.
(责任编辑:张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