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茶文化 >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品德

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品德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13079 浏览:572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众所周知,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是不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这样的孩子将来也只能是一个“畸形人才”。为此,学校应致力于探索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并能深植于心灵,使学生受用一生。几年来,我校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探索了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品德的教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习传统文化,为学生道德成长奠基

为让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心灵,扎根学生的成长,利用每天晨读时间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的过程中,每天只学习四至八句,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语句简短,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理解、背诵、记忆。在记忆、背诵中掌握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二、感悟传统文化,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以班会为主阵地,让学生深刻感悟传统文化。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次班会根据近期所学的传统文化内容确定班会主题。班会前精心收集、准备大量资料,使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因此,班会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喜闻乐开,特别是在班会中观看道德教育视频,视频里生动感人的案例学生过目不忘,触及心灵。如,组织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品德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学生观看靳雅佳主讲的《莫善于乐》道德教育视频,靳雅佳生动精彩的演讲,感人的事例,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许多学生痛哭流涕。在班会中,同学们通过交流、感悟、表演等多种方式,深刻理解,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内化行为,生活中践行所学,逐步形成了良好道德品质。学生学会了孝敬父母,增进了亲子之情。许多家长来校感谢,有的说自己的孩子变得懂事了,不再和家长逆反了;有的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自己整天苦口婆心却不如孩子在校看一次视频片”;有的说孩子学习的事再也不用操心和唠叨了。

三、夯实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为使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心灵,学校举行传统文化道德知识竞赛,评选道德小模范等活动。同时还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如“孝亲敬长力行活动”、“关爱同学和他人力行活动”、“诚实守信力行活动”等。每次活动中同学们认真践行传统文化的要求,在践行过程中再次学习,再受教育,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此外,还利用雷锋纪念日、三八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在母亲节“谁言寸草心感恩母亲”主题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位同学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有的同学给母亲写的感恩诗情真意切;有的同学送给母亲的问候和祝福感动得父母流泪;有的给母亲洗脚;有的送上份小礼物等。同学们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深刻体验了良好品德的重要价值。

四、积习成性,让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道德自觉

以传统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践行传统文化的习惯,使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学校每天、每周、每月对学生都有具体详实的要求,并征得家长支持,和家长形成合力,携手引导、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做到“入则孝”,在家认真听父母教育,态度要恭敬,和父母说话、做事要礼貌,不允许和父母发脾气、顶撞等,有事必须和父母商量,外出告知父母,每天必须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等,关心体贴父母。学生记录自己每天孝敬父母的日记,家长也做记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许多令家长头痛棘手的孩子教育理由,如孩子沉迷网吧、玩游戏、打架、早恋、不学习和家长逆反对抗等诸多家庭教育难题迎刃而解,许多同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下转变了不良行为和习惯,家长不再苦恼。因为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学生心灵,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转变远远胜于家长的管束、说教。传统文化教育已深入学生和家长的心灵,家长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形成了道德教育网络,覆盖学生的全部生活。
总之,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中,道德素质得以提升,学习成绩得以提高,德学并进,品学兼优。
作者简介:盛晓丽(1974-),女,吉林伊通人,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品德教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