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茶文化 >论学校文化建设实践

论学校文化建设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4301 浏览:155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洪锡寿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咨询部主任,教育行业高级咨询师,2001年至今一直从事“学校软实力改善提升”策划和培训,目前已成功咨询、培训、策划学校100余所。策划编写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学校文化示范校评估研讨标准”。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的理论探讨,而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面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困惑与误区,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应该重新审视厘清学校文化的基本概念、建设重点和实施路径。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

管理学专家周三多先生提出:“组织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文化,有众多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范围内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称。它体现为一所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和教风,各项规章制度,师生文明素养,教师的教育观念、授课方式,文体卫生以及课内外活动,在教育共性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学校的个性。
文化是有个性的,如同人的性格。学校文化具有个性、相对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学校文化不都是同一模式、风格,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学校文化,同一学校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学校文化。

(二)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及联系

学校文化组成如果从整体来划分的话,可分为学校精神文化、学校视觉文化(也有称其为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三大部分。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是影响、指导全校师生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员工的思维方式关键部分,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等,在不同的精神文化影响下,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文化。视觉文化是对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种表达、呈现,包括:建筑设计、区域文化、特色展示栏、校园绿化、校园卫生等。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视觉体现形式,其特点是具有教育性和感染力。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通过管理机制所呈现出来的,包括办学策略、管理机制、制度建设、教风、学风、教育活动等,它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具备好的学校文化的显性标尺。
再好的精神文化和视觉文化,如果没有内化为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那都不叫好的学校文化。决定学校文化的内核是学校精神文化(即思维方式),精神文化通过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呈现和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学校文化。

(三)好的学校文化应有积极的影响力

好的学校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力,能推动师生与校园的和谐共生,具有教育功能,能逐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及整体品位。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增值性,好的学校文化能积极影响人的心态。当进入校园后,能促使人产生积极的思维以及行为。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要在视觉上力求高雅、精炼,还要在推动全体师生的行为习惯上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对教师的敬业、宽容与责任意识的积极影响;对学生的“向学”“好善”“思进”“有为”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有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太过于追求外表精美设计,却忽略了其在精神文化影响下的管理机制建设及育人氛围的设计及营造,起不到积极影响的功效,自然也就失去了增值效应。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一)确立战略发展的思维

学校文化并不是单一的环境设计与建设,更需要有好的战略发展思维来策划。战略发展思维,就是一种充分考虑当下和未来、局部与全局发展的思维。笔者认为策划时要充分考虑两个关键原则,即想“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理由,离开了这两点,将会导致学校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与学校文化设计的不兼容,甚至不同校长任期就有不同的文化设计,校园文化设计就真的变成了校长的个人爱好设计。
战略发展所需,就是说好的学校文化要考虑教育的影响力,一旦形成,应该确保这种好的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学校文化应得到师生的共同认可,最终变成整体的价值观,即使换了新校长也不愿否定它,也舍不得舍弃它。否则,学校精神文化与实际的行为文化之间就会产生隔阂甚至冲突,既缺乏持续,也缺乏精神气,不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量。所谓相互作用,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使命、学校的定位及办学的终极追求支持着学校文化的不断延伸与丰富,同时,好的学校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深思习惯及行为习惯也在反作用于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形成了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力。
好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基于战略发展所需,由注重表象转向注重实效,由初步注重设计到转向注重管理,这就需要用系统策略来策划、落实、改善,将学校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进行有效的对接,形成合力,让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达成有效的教育培养目标。

(二)构建完整的内容维度

笔者结合ISO国际质量标准要求及本人多年的“学校软实力改善提升”管理咨询经验,拟订了 “学校文化建设的金字塔结构”,并结合该结构将学校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进行了细分。学校应在精神文化引导下,去策划、建设学校视觉文化,同时,为了确保学校文化的实现并持续传承,需要有切实有效的行为文化作保障(见图解)。学校文化建设按照ISO国际标准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管理,而过程管理是有目的性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质量目标(包括办学目标及学生培养目标、办学特色)达成。
精神文化指引学校行为文化,精神文化通过行为文化的管理机制及视觉文化的育人性以及外部环境正刺激(指满足学校文化发展需要的先决条件,如: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领导重视等),确保办学质量目标达成。

学校文化建设的金字塔结构图(相互关系图)

(三)落实管理思维的计划

围绕学校文化设计的金字塔结构,笔者认为要想建设出好的学校文化,领导们首先要深思的是“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是适合本校的”。其目的不只在美观和有新意,更在于学校文化的个性化所带来的增值作用,好的学校文化应该不是你学我,我学他的,而是有个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而实现学校文化建设更要靠管理思维来落实,用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所谓管理思维法,就是如何将设想变成计划,将计划变成预设结果。再好的设想如果没有翻译成可操作性计划都是徒劳的。现在很多的学校领导不缺理念,因为领导的智商一般都较高,且外出学习机会很多、自我学习力较强。缺的是如何真正建设好的学校文化,对于学校文化的要素及其要素之间如何进行关联,可能有些还不是很清晰。结合本人近13年亲自对全国107所学校“学校软实力改善提升”的策划和指导经验,笔者对建设学校文化提供以下策略。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做好诊断与策划

建设学校文化,就要对学校以前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固化和提炼,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诊断和了解,必要时,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来总结和提升。策划时要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从细微处入手,精心策划;细微之处要体现大局意识,大局观念也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诊断与策划的目的是找到最适合本校发展所需的学校文化,比如,确定学校办学使命;确人、做事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确定学校办学的目的或愿景;在区域范围内,通过比较找出学校的特色;提炼出学生的培养目标。
只有将上述内容确定后,识别出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需求和定位,围绕学校发展需求和定位才能进行有效策划。策划又包括以下三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GetFullDomain},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确定学校管理策略,以管理机制来确保办学目标的实现;确定学校怎么写作理念,以具体的操作来落实管理策略;确定学校校训、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引领和规范必要的行为。
通过有效的诊断和策划,笔者罗列出学校文化中的14个要素。要素列举如下: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特色、办学宗旨、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办学策略、管理理念、怎么写作理念、校训、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当然,每所学校应该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必须全面考虑14个要素,要结合学校所需实际考虑必要的删减。

(二)领导应学会解释学校文化并不断落实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一旦策划完毕,应考虑用相应的文字对学校文化进行解释,而且要不断地通过内部例会得到有效的沟通、确认,解释的目的在于统一认识,理解其真正内涵,只有统一了认识才能产生积极的行为,以及在积极行为下的高效执行和不断完善。
在落实学校文化建设上,笔者认为应按照ISO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推行5W、2H原则:Why,为什么(目的是什么);Where,范围(界定);Who,谁去具体负责;What,做什么,达成什么标准;When,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包括每一阶段的时间要求;How to do,怎么做,开展工作的措施和策略;How much,成本要多少,前期要做一定的预算。这就是要对已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项目,用有效的管理思维及措施来达成良好学校文化的落实及教育渗透。

(三)要定期评审并不断丰富学校文化

在达成学校阶段办学质量目标的过程中,校长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办学成果进行评审,必要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有利于固化、具化学校文化的好的经验(如,有效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生德育活动以及有效的教职工培训及群体活动),要进行及时总结、归纳,并通过提炼变成学校文化管理经典。这些管理经典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核制、小教研带动大教研的教学策略、学生德育经典系列、学校的安全风险点防控机制等等。通过这一步骤使学校文化不断得到有效传承,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目标,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从而不断丰富文化内涵。
总之,一所学校拥有了好的学校文化,它一定是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