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预警旅游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系统构建

预警旅游文化遗产保护预警系统构建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26220 浏览:1192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古镇旅游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类型,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开展旅游的古村落,因为缺乏保护意识,濒临被破坏甚至绝迹的威胁,古村落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种古村落遗产的保护预警体系,通过及早“发现警情—预报警情—警情排除—后期监控”这样一套模式,能更好地为遗产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化。
关键词:古镇旅游 遗产预警 体系构建
国内的学者对文化遗产的研究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如赵勇(2004)指出确认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标准主要包括:原貌保存度、整体规模度、特色价值度。何依和李锦生(2008)对山西娘子关历史文化名镇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关隘型古村镇的整体思路。然而现有文献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警保护进行较宏观的量化研究,鲜有将遗产保护预警作为独立研究的课题,忽视了保护预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警这一预防手段,而它强调的正是在遗产管理活动中要预先发现警情并及时排除。
古村落遗产保护预警体系的构建

(一)遗产保护预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可量化原则。构建该体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指标的可量化性。对于一些依靠主观判断或是难以量化的指标,通过转化赋值对定性的指标进行量化。
可操作性原则。这是该体系构建的核心原则。所选指标应该能够被统计或是实地调查获取。避免指标的重复累加以及使操作人员产生歧义。
灵活性原则。该体系的构建,力求为开展遗产旅游的所有古村落的遗产保护预警发挥作用,对各个古村落的保护管理有一个普遍的借鉴。但考虑到各个遗产地的特殊情况,不是每项指标都适用所有地区的遗产保护预警。

(二)预警体系的工作流程

遗产预警是在对各预警指标分析的基础上依照“确定警源—量定警限—预报警情—发布信号—排除警情”的程序进行的。在警源的确定中由轻到重依次为无警情、初级警情、中级警情、重警情四个级别,对应的警限就依次为无警限、轻警警限、中警警限、重警警限,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预报方法,将各级警情依次用蓝色、、橙色、红色四种信号颜色来表示良好、轻微、差、严重四种保护指标反映的警情。景区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警限指标的确定

警限的确定是预警的一个关键环节,而由于各个地方实际情况的不同,指标的确定也有所差异。本文主要采用“四分位数原则”进行确定,即检测定古村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其遗产的破坏程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统计过去一段时间内古村落遗产的相应指标变动数据,然后确定数据的四分位数,作为区分四个警区的分界点,为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找出每个分界点左右临近两个数据的均值,与分界点数值进行比较确定一个变动区间,具体操作如下:检测定P1,…,Pn是某古村落的指标Q的n年变化情况,且是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遗产破坏性逐年恶化),则将此数列顺序排列就可找到该数据的四分位点分别为Pt、Pm、Ps。然后计算Pt的前后两年的数据均值|Et|=|(Pt-1+Pt+1)/2|,则可求出Pt的一个变动区间值F1=|Et-Pt|,依次可以求出Pn、Ps的变动区间F2、F3,这样有以下结论:当Q≥Pt-F1时属于无警警区;当Q∈[Pn,Pt-F1)时属初级警区;当Q∈[Ps,Pn-F2)时属中级警区;当Q

(四)遗产保护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因素,本文构建了遗产保护预警指标体系,详见表1。

(五)预警指标的选取

预警指标的选取主要着眼于主体指标和参照指标两方面。《世界遗产公约》及《奈良真实性文件》在对于遗产进行评价时都曾提到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问题,为与国际评价标准一致,因此选取这两个指标作为遗产衡量的主体指标。

1.物质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E1:主要是对于一些古建筑、古街道等的衡量,通过对比其面积和长度的变化,可及时了解该遗产真实状况。
E2:传统古村落的遗产保护形势严峻,核心遗产面积占村落总面积的比例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借鉴前人研究,古村落核心区遗产的面积占核心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以50%、60%、70%分为四个等级。
E3:遗产的维修频率侧面反映了遗产的受破坏频率,同时因多次维修可能会影响遗产的原真性的保存,这个频率的增加是警限升高的有力说明。
E4:建筑协调度这一指标主要反映遗产整体原始风貌的受破坏程度,与E2相呼应,这一指标反映了遗产保护区的城镇化建设的合理与否。
E5:遗产地地名作为依附于某一地域的符号和记号,具有“定位与相对稳定性”,随着历史的更迭,可能数易其名,这是作为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体现,但若因发展旅游,人为更改则破坏了遗产地历史的原真性。
E6:核心区新增建筑是对传统遗产区结构的一种破坏,如其增长过快,直接导致核心遗产区的不协调以及遗产面积比例的缩减,从而破坏了遗产区完整性和真实性。
E7:遗产景观的荒废一方面是因现代化思想使原来遗产所有者自愿放弃了遗产的修缮;另一方面可能因缺乏修缮资金或技术支持,导致逐渐被荒废,从而破坏了遗产的整体价值。
E8、E9这两个指标都是定性指标,主要通过游客或专家等的调查之后进行量化分析,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打分之后,分析确定警限。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E10: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大众生活的一种文化理念或是生活方式的反映,因此居民的参与规模反映了该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E11:一定数量的传承人保证了遗产传承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同时较多的传承人也有助于遗产的推广和延续。
E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有着两面性,过度开发于其原真性的保持也是一个警戒。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