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16816 浏览:716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不同的企业由于传统和优势不同,担负的社会职能也不同,处于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过程、不同的“人”的组成,不能强求统一。有条件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快一些,更完善一些,条件差的企业,也不要操之过急,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这样,在全社会范围内,企业文化的总体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只有每一个企业做好

源于:免费论文www.udooo.com

工作,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制度;经营战略
1673-291X(2012)24-0028-02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我们在治理社会时,首先要依法治国,但是再完善的法律都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社会道德去约束。所以既要以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一样,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是指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是对企业制度失效的一种补充。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对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讲,就是企业制度、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约束企业的运行过程,是在现实中真正起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这一点区别于民族的价值理念、社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的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它不是一种包装性的价值理念,而是要真正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企业是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劳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经营战略的选择,必然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文化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能否高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要求,即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
2.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对人的约束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约束,如企业规章制度;另一种是内在约束,如作为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
3.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的创新,不仅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且还会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例如,海尔之所以能在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上有创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因而,海尔案例是以企业文化为题目进入哈佛案例库的。
4.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也就是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会直接涉及到企业的活力,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5.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行为应该规范,即要求员工能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的制度及企业的经营战略,有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这种内在约束就是企业文化。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才能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 略的有效实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1.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
2.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通过各类组织仪式得以诠释、表达和传播。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入组织成员共同的认识和意念中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实质上依赖于企业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 折腰,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组织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则能使企业中的成员认同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得到加强,并且愿意承担企业的使命,从而也就有利于企业形成重视人的主动性的企本文化。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内部及外部关系,还可以用良好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多年来,我们毫不放松针对职工的责任描述和意识灌输,切合实际开展“什么是责任”大讨论,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即,责任不仅仅是企业对个人的要求,更是个人对自身、家庭、社会应尽的义务,促使职工以感恩的心态、只争朝夕、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树立“责任就是用心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做好我自己”的观念。同时狠抓责任落实和执行力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改革原有用人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中不合理成分,确立清晰、有效的工作标准、程序,分清了职责,克服了推诿扯皮等现象,形成了市场化的执行力机制。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定期督查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及进度,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考核讲评,并按经济责任制和“千分制细则”严格奖罚兑现,保证了各阶段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4.强化学习,协调推进。建设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重点抓三个环节:首先,从提高职工思想认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识入手,不断强化对“不学无术,无术无岗、学以致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等理念的渗透,使“我要学习”变成了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其次,健全学习、教育、培训机制。完善“两极班子学习制度”、“党员和党支部学习制度”及一般职工教育培训制度等,建立“三支队伍”学习培训基地,完善“学习+激励”模式,逐步养成了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第三,创新学习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读书交流、“导师带徒”、开辟学习专栏以及组织各种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专题授课等形式,调动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素养。办好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实现预定目标靠的是执行,二者相互补充而最终落实在执行力上。
5.尊重民族文化,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应当利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遗产,注意汲取那些民族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机地融于一体,融于企业文化之中,将企业成员头脑中的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益观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有机地进行结合,将这种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建设富于活力与生机的企业文化,形成植根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中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了灿烂的良族文化,养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都是难得到的精神财富。中国海尔文化正是在中国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的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市场第一、顾客第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从而成功的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在企业文化中汲取本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一个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关注企业文化的民族性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于外来的企业,如何将当地的民族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汲取当地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的成分,融于企业原有文化之中,在保留自身原有文化的优势精华的同时,建设一种全新的,与当地民族文化环境和谐统一的新企业文化,是对外来企业的一种重大的挑战。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企业文化必须适合于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任何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就会水土不服,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张明玉.企业和谐文化——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187.
[责任编辑 刘娇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