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一数学教学 >简谈生动“生动课堂”是历史教学“有效”前提

简谈生动“生动课堂”是历史教学“有效”前提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12111 浏览:472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历史教学中要设法调动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大力营造“生动课堂”是历史教学“有效”乃至“高效”的前提。
关键词:兴趣;生动课堂;有效教学;求知欲
1671-0568(2012)28-0138-02
为更好地推进盐城市重大招标课题《有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我校全力打造了“五生课堂”的教学活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其中的“生动课堂”有了深刻的感悟,明确认识到“生动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何为“生动课堂”

“生动课堂”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启学生潜力之门的钥匙。
兴趣教学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感受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以乐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生动课堂”的理论依据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生动课堂”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疑等特点,他们好学且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易持久,对一些复杂、抽象概念的掌握,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做为支柱,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甚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倦甚至反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辅助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从教育学角度看,“生动课堂”是利用非智力因素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古语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说法。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3.“生动课堂”符合当前有效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历史教学改革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

研究生论文www.udooo.com

下历史“生动课堂”的教学策略
1.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与学生“学”达到最佳效果的催化剂,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共鸣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俗语“亲其师,信其道;厌其师,废其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缩小师生距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2.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多感官地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投影、幻灯、电影、多媒体等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人物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了解历史事件时如临其境,变空洞说教为具体感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在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节时,先播放了电影《远航》的主题曲《远航》, 学生在沧桑的歌声中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海洋上,仿佛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奋勇探索,从而在进一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顺利进行讨论、发言、质疑等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参与。
3.运用灵活多变教法,调换味口,调动学生兴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仅靠一张嘴讲述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如组织辩论赛、讨论谈话、图示教学法、故事演讲会等,调换一下学生口味,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节时,就“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这样既给了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又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巧妙安排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优化导语设计 ,激发好奇心。作为历史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语引入新课,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教与学成为一体,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的奠基石。例如,在讲述《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时,利用章太炎的一副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有庆;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作为该课的导语,同时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一人是指谁?割台湾是怎么回事?割东三省又是怎么回事?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师生都进入了自己的最佳角色,水到渠成地进行着新课的讲授。
(2)巧设问题,叩击学生心弦。如《辛亥革命》一课,在讲完清帝退位后,学生情绪明显地松懈下来。这时讲述一个小故事:“孙中山一开始的革命目标就是推翻清政府。但为什么在成功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结束了14 年之后,孙中山留下的遗言仍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这样“设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并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解决“何为革命成功”这一问题。
(3)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小结的语言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5.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深化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等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访问革命前辈;组织历史游艺会;指导学生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到网上搜集历史资料,接触最先进的历史理论及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学写历史小论文和调查报告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办历史园地、墙报和历史小报可以展示学生的各种才能……总之,通过这些“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活动,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最大限度地开阔了知识视野,既深化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活跃状态中,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6.与现实紧密联系,体现历史的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历史的最大作用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历史教师只有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了如指掌,才能古今结合,游刃有余。比如,讲授《百家争鸣》时,让学生讲一讲百家讲坛里的于丹对孔子的推崇;讲授《“自由放任”的美国》时,联系当今世界的金融危机,美国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欧盟对我国的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让学生分析原因;讲战争联系到我国处死英国毒品贩子阿克毛,让学生从过去的事情里学到对今天有用的东西,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深刻性。
近几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大红大紫,这种现象给我们一个大大的启发:成年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如此之高,为什么好奇心更强的好多中学生们反而讨厌上历史课呢?其关键还是于老师、易老师们更擅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它的艺术魅力,才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因此,笔者认为“生动课堂”是历史教学“有效”乃至“高效”的前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