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简论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

简论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16641 浏览:709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价值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在问题设计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紧扣文本,从整体把握的角度来探究讨论,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层含义。如教学《散文家谈散文》时,可这样设计:

1.课文写什么?

①“精巧”表现在哪里?②“适宜”是指什么?③“被人忘却的美”是指什么?④“铿锵”是什么意思?“优美的歌”是指怎样的?⑤“韵在骨子里”是指什么?⑥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句表达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写白鹭?(语言、修辞、写作方法等)谈谈你的感受。
这样设计紧扣文本,抓住重点,步步深入,使学生弄清了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的问题,既指导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受到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冲击,课堂教学较多地使用多媒体,学生看屏幕的时间多了,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这是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是阅读的基础。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朗读掉以轻心。为此,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社戏》中模拟六一公公说的话:“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语气语调中尽量表现年长农民的大度风范,只是惋惜并无责备之意,对孩子们显得可亲可爱。学生听后兴趣盎然,纷纷模仿。自然而然,学生在朗读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深入了解。
2.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逐渐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再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一边欣赏朱自清描绘的春天的美丽图画,一边伴着背景音乐朗读,学生触景生情,完全陶醉于朗读之中,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充分领会。
3.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揣摩语言外壳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结尾这样地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课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大约”和“的确”深层含义。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便明白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反应的却是孔乙己真实的命运。再如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愚公移山不值得,你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认为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不值得,付出的代价太大,有人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提倡。

三、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地参与教学:在执教鲁迅的《故乡》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碗碟埋在灰堆里到底是谁所为?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大有一吐为快之势。有的说是闰土偷的,有的说是杨二嫂偷的。有的说是其他人偷的,我说:“大家先看看书,找一找证据,再下结论。”最后归结为杨二嫂,因为她作案的嫌疑最大,有作案的前科,“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而且杨二嫂还嫁祸于人,“定说是闰土埋着的”,她最先“发现了这件事”,“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闰土则不需要偷,文中写道:“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排除了他偷的可能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时,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双线结构,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安排片断作文,在写作指导的同时又顾及课文。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以读促写。“写”对“读”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模仿性的写还是创造性的写,它的前提都是认真审读原文,弄清原文所用的表现形式与主旨意图,之后才能加以仿写。例如,在学习了《一双手》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udooo.com

之后,就写《老师的手》、《爸爸的手》等,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夏》《秋》《冬》等,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总 ——分——总的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以续写为例,学了《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就续写《于勒叔叔回来啦》等,续文做到自然而巧妙,则是源于对原文主题、情节、语言风格等的悉心揣摩和定位,在续写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往往会得以继续发展。因此,续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写的进一步提高,自然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有力地促进了写的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总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要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