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对于新课程新课程下高中生物个性化“学”和“教”

对于新课程新课程下高中生物个性化“学”和“教”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25224 浏览:1106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每位教师亦具有不同的素养。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怎么写作的,因此,采取个性化教学就成为必然。通过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探讨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与学的个性化。
关键词:课程标准;个体差异;个性化教学
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出学困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使优等生能充分体会到创新所带来的愉悦和自信。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类型的不同,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采用优化的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等,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地学习,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巧搭积木: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我们过去一直强调人的平均化和统一化,往往是重课本知识而轻实践能力,重知识掌握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了课程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学习方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学习思想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地发展。
根据新课程教材的模块特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加上自身的教学素养特点,在教学中,我创造性地活用了教材,采取以下顺序第一学期必修1,第二学期必修3的生态与环境部分,再加上必修2和必修3的稳态部分。新课程安排数学的必修3学习统计、概率等,学生正好接上生物必修2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有点不符合传统习惯,但有利于学生从知识“学习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学习现有发展区”。这样安排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源于:论文要求www.udooo.com

更深入、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一些。当然这还只是一种尝试,还要待日后的检验。

二、因人施教:教学组织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则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课程资源处理有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个性化的学生与个性化的教师,还要有个性化的课堂,因为课堂是师生教学的过程。有了这三个“个性化”,才形成了完整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才是最合理的教学。
在必修2的教学中,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这个教学难点,针对我校艺术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短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突出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减数分裂的意义。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了减数分裂的实质,再通过适当的联系融会贯通。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来说,究竟设计成哪一种活动,要视内容特点、学生基础和学校条件而定。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决定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水平的发挥,取决于教师教学组织的个性化程度,并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组织的优化程度。

三、倡导探究解放教学思想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以便使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适、最优的学习组合方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以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来达到学习目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以前老师的“一言堂”不适用了,经过两年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社赵占良在“再问生物新课标教材与教学”中说:做探究活动时,可以先不让学生看书,避免他们直接找到结论。有的老师还习惯让学生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知道了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老师再创设问题情境岂不滑稽?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岂不是装模作样?因此,我是不赞成上课前预习的,也不赞成让学生上课前搜集这课堂上要用的资料。如对“DNA的复制”的问题探究时,教师的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小组交流方案,教师和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总结、讲授。如设计问题:要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你认为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得以验证?预测1:如果DNA是半保留复制,复制后得到的子——代DNA和子二代DNA的组成是怎样的?问题1:如果要在实验中直观地区别、“标识”母链或子链,可以采取什么办法?问题2:如果用同位素(放射性)进行标记,用什么元素最好?预测2:如果亲代DNA是15N的,放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的DNA都分别含有那种N元素?问题3:要验证上述预测,就要分别观察亲代和子代的情况,但在实验中,复制后的DNA分子通常是随机混合在一起的,不易分离。怎么解释这个问题?预测3:如果对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的DNA都分别进行离心,结果会怎样分布?通过“做出检测设—演绎推理—验证检测设”这样的互动环节中,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检测设演绎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教师个性化地教,充分调动了学生个性化地学,体现了个性化的课堂,达到了教、学、课堂个性化的三位一体。
(作者单位 山西省代县职业技术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