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阐述广东省广东省博士后革新实践基地建设状况、理由和对策选题

阐述广东省广东省博士后革新实践基地建设状况、理由和对策选题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7641 浏览:207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广东是全国最早进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探索的省份之一,28年来建设成效显著,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逐步形成了省级政策主导和地方政策支持的实践基地政策体系,创造性地提出并发展了“双协议”合作建设的基地建设模式,并形成了规模较大、行业和学科分布合理的基地建设主体架构。当然,还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基地管理不完善、设站单位怎么写作滞后等问题。在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将成为广东改革和创新博士后制度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期进一步增强广东省博士后的科研竞争力。
关键词: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作为改革开放的肇始地和前沿地,广东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早,群体和规模大,经济和科研实力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博士后工作平台需求大;尽管广东企业博士后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工作站设站规模位列全国第三,但受工作站设站条件高、设站数量的限制,工作站设站数量远不能满足广东企事业单位博士后工作实际需要。因此,广东较早开始了流动站设站单位与非工作站设站单位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开展博士后工作的探索。
目前,广东省已批准设立了16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上深圳、广州批设的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各流动站设站单位与企业自发合作设立的68家基地,累计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43家(其中多家已成为工作站或者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就显著。但广东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广东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可行对策,对贯彻落实博士后事业“十二五”规划,改革、完善和创新博士后制度,推动广东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创新,促进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博士后工作发展,增强其技术研发水平、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地建设的起源
广东作为最早开展博士后基地建设的省份之一,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最初是流动站设站单位与非工作站设站企业自发合作设立的,命名为“博士后科研基地”。例如:早在199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牡丹电视机厂共建了“华南理工大学牡丹电视机厂博士后科研基地”,这是广东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基地,1995年11月该基地招收第一个博士后并于1997年12月出站。此后,广东的博士后基地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表现出旺盛的活力,引起了人社部、全国博管会、广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的重视。2011年2月,人社部、全国博管会下发了《关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博士后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广东省下发了《转发〈关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和广东省博士后管理制度,统一命名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以下行文中,如无特殊指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简称博士后基地或者基地。

二、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政策与设置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广东省在博士后创新基地的政策支持和基地建设方面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整和有效的运行体制。

1.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

根据人社部博士后事业“十二五”规划、博士后基地建设等相关文件精神,广东也相继下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关于印发〈广东省博士后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转发关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制订了系统的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政策,统一了博士后基地名称,并对在广东省内较早自发建设的博士后基地进行了核实和清理。2011年6月、7月,2012年8月公布了广东省三批16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2年3月,为了进一步规范广东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广东省人社厅就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确立科研课题,研究制定统一的博士后创新和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课题成果《广东省博士后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结题报告》和基于该成果起草的《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草案)》已经提交广东省人社厅,《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草案)》可望近期发布实施。广东地方政府中,深圳是最早自主开展市级博士后科研基地的地市,早在2006年深圳就将博士后科研基地纳入了深圳博士后管理和支持政策。随后,东莞、广州、中山、江门等市也制定了对博士后基地的管理和扶持政策。至此,广东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支持力度强的博士后基地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

2.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置程序

根据调研资料,2011年6月之前广东并没有统一的基地申报和管理办法,基地是各流动站设站单位或者各地市自行审批设立基地,也有少数上报广东省人社厅备案,但绝大多数是自行设立基地开展工作。即使在2011年底广东省发布第二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名单后,广东也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博士后基地申报审批流程,基地申报审批流程还不十分畅顺。这大概是因为基地一开始就是民间自发产生的事物的缘故。
根据人社部、全国博管会、广东省人社厅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文件,结合即将发布的《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广东构建了有自身特色的博士后基地建设程序。①人社厅发布本省博士后基地年度申报通知;②各地市组织企业申报,填写申报表;③申报单位与流动站设站单位签订共建博士后基地合作协议;④对申报单位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指导申报单位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确定科研项目;⑤本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推荐;⑥人社厅组织专家评审批设基地。广东博士后基地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三、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特征

1.形成了省级政策主导、地方政策支持的有广东特色、立体化的博士后基地政策扶持体系广东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放在改革和创新博士后制度思路中大力推进,构建了省级政策引导、各地市政策配套支持,有广东特色、立体化的博士后基地政策扶持体系。其一,《广东省博士后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博士后政策的出台,从省级政策高度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纳入制度,从基地建设、博士后招收、基地科研和产学研项目申报倾斜、博士后相关费用免计征税、博士后创业、设立基地企业融资和上市等多方面给予多角度、大强度的扶持和支持。其二,各地市齐头并举,出台了各具区域特色、力度强的扶持政策,将博士后基地建设纳入其中,形成了有广东特色的、立体化的博士后基地政策扶持体系。

2.创造性地提出并发展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协议”合作基地建设模式

参照企业博士后制度,广东探索出市场导向的“双协议”合作建设的基地建设模式,要求基地申报建设时必须与流动站设站单位签订共建博士后基地协议,招收博士后进站时要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基地紧紧依托流动站设站单位建设。这一模式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合作协议,即流动站设站单位和非工作站设站单位以博士后工作合作为目的签订的共建基地合作协议;二是博士后科研基地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即科研基地根据企业科研需要委托流动站招收或流动站设站单位派遣流动站博士后参与或主持企业自主项目或产学研项目,基地、设站单位、导师、博士后就合作内容达成的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流动站设站单位的积极性,有利于博士后基地在设站单位指导下顺利开展工作,有利于保证博士后基地建设质量和效果;又不至于牵涉政府太多时间和精力,有利于节约政府行政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克服博士后基地设立后因缺乏流动站工作人员指导和协助而难以开展工作,最终流于形式,难求实效的弊端。

3.形成了规模较大、行业和学科分布合理的基地建设主体架构

通过科学谋划布局,逐步形成了建设规模较大、行业分布合理、求真务实、适应广东发展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主体架构。截至目前,广东省累计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43家,在全国位居前列。从产业分布看,广东博士后基地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或者广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产业分布和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格局。广东批建的165家基地中121家属于战略新兴性产业,占73.3%;有66家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占40%。从学科和行业分布看,广东博士后基地所属学科分布较广,但基本形成了以工科、生物医学、生物化工、制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精密电子等学科为主,物流、检测、环保、家具制造等怎么写作业行业也有一定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这种格局基本反映了广东的产业特色,也显示出广东产业战略转移工作已初见成效。

四、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运行现状

我们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比较分析了十几年来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对基地运行现状有如下认识。

1.广东省博士后基地建设区域分布不均衡

从地域分布看,广东博士后基地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粤西、东、北地区基地建设薄弱。广东165家基地中有150家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占90.1%,其中广州、东莞、深圳、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江门、中山、省直单位、佛山就有138家,占83.6%;经济欠发达的粤北、东、西仅有10家,较为薄弱;但基本形成了以珠三角为龙头、向东西两翼辐射的区域发展格局。

2.广东省博士后基地的经济、科研实力还不十分强

从经济实力看,约60%的基地产值规模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21家企业是上市企业,只有一家基地年产值超过15亿美元;从人员学历、职称构成看,约21.9%的基地有1-5名博士,43.8%的基地拥有大学学历人数超过10人,约47%的基地没有教授级高工。从基地所拥有的技术研发平台,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水平、与高校合作的科研合作情况看,30%的基地有市级以上的技术中心,约56%的基地是高新技术企业;13%的基地单位参与过国家“863”、“973”项目,63%的基地参与省部级重点项目;91%的基地与高校保持了长期科研合作。

3.基地对流动站设站单位、广东省和地方政府期望值较高

从基地对流动站设站单位的期望看,53%的基地希望设站单位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38%的基地希望设站单位能为基地提供博士后招收协助;9.4%的基地认为高校不应该收费,13%的基地认为应该收费,但希望能降低费用。从基地对政府怎么写作期望看,60%的基地希望政府给予基地更多的支持,希望政府对基地博士后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47%的基地希望能够建立省财政、地方政府和基地共同投入的博士后培养体制;75%的基地希望由企业、省、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博士后创新基金;40%的基地不了解政府对基地和博士后支持政策的具体内容。
4.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博士后招收、留人难问题,考核制度也还不十分健全
截止目前,广东博士后基地累计招收博士后243人,出站114人,在站119人,一批基地博士后主持的科研项目已经在生产中应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65家基地中73家基地招收了博士后,占基地总数的44.24%;32.74%的基地物色到了合适的博士后;但也有33.3%的基地目前为止还未物色到合适的博士后人员。调研资料显示,58%的基地存在博士后招收难的问题。其中18.8%的基地因区域较偏远,待遇不高而出现招收难现象;12%的基地因所属行业学科过窄,专业对口博士难找而招收困难;19.8%的基地因缺乏长远发展目光,急功近利,确立课题不当而难以招收到合适的博士后。基地培养的博士后出站后难留在本基地继续工作,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本基地工作仅有9.4%。基地培养博士后难留的原因主要有:博士后找到新工作单位,基地提供待遇低;基地规模太小,博士后对留在基地未来工作和生活缺乏安全感。关于基地考核,53.1%的基地是流动站设站单位与基地共同考核,15.6%的基地接受的是流动站设站单位和当地政府考核;18.8%的基地对基地与博士后考核和考核内容不甚熟悉。5.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合作伙伴选择合理,管理制度建设相对健全
从企事业单位基地建设合作对象选择看,广东165家基地中,90.3%的企业选择与本省设站单位合作,显示本地高校在当地有较高的认同度,表明流动站设站单位的地域优势、科研实力、地域知名度和认同度、合作传统、流动站设站单位工作人员的怎么写作质量是基地选择合作流动站设站单位的重要因素,广东省基地在合作对象选择上比较合理。此外,博士后基地管理制度是基地建设成功的制度保障,科学合理设置基地博士后管理机构,制定符合基地实际需要的博士后管理制度是博士后基地良好运转的基础。调研资料显示,97%的基地制订了基地博士后管理办法,显示广东博士后基地博士后管理制度建设比较健全。

五、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广东在博士后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出台了一些有效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政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从政府管理角度,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相关对策建议

1.主要问题

(1)广东省尽管已经发布了系列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文件,草拟了《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但该办法至今未公布实施;一些地市自行出台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办法,与广东省和流动站设站单位博士后基地建设、管理理念还不完全一致。基地建设中各方权利和义务关系、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不清晰,还不能形成畅顺、有效的政策合力。
(2)广东地方政府主导型博士后基地设立办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忽视流动站设站单位和省级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既没有流动站设站单位参与,也没经过省级主管部门批准;这种基地建设模式容易导致基地设立后,既难得到流动站设站单位的认可和支持,也得不到广东省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基地在博士后招收、管理和基地建设运转方面效果较差,基地空壳现象严重,还牵制了政府有限的精力和行政资源。
(3)粤东、西、北地区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工作政策学习积极性不高,政策、业务不熟,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尤其是阳江、河源、韶关等几个博士后工作本就薄弱的地市,竟然不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何物;本地设立基地的企业找到当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请求指导和支持时,地方主管部门也一无所知,也不主动研究对策。这种状况令人十分意外和担忧。

2.对策建议

(1)首先要尽快实施《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基地管理主体,明确建设各方职责权限、权利义务关系。其次,地市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要根据广东省基地管理办法完善本地基地管理办法,已经批准设立的广东省基地必须纳入本地管理和支持政策。地市要重视流动站设站单位的作用,加强与流动站设站单位的交流,积极引导基地选择专业学科契合的设站单位建立博士后基地建设合作关系,以取得流动站设站单位的认可、支持和配合。
(2)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行“宽审批、严建设、考核重实效”的原则,或者实行“基地设立备案制”,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建立基地退出机制,对于设立后连续两年空壳的基地予以撤销,并规定三年内不得申报新设基地。
(3)由省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金。资金来源可以采取:省财政提供部分种子资金,各基地单位、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单位、各地政府财政出资、社会捐款等形式共同出资创立,基金会根据基地科研需要设立科研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基金会组织专家评审确定资助的科研和创业项目;该基金资助项目成果转化创业可通过股份制形式组成创业公司,共享成果。该基金可由未来设立的广东省博士后科研成果应用研究院管理。
(4)地市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要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培训纳入本地博士后工作管理和培训工作,建立常规化、制度化的基地博士后工作人员培训交流机制。
(二)从基地开展博士后工作的角度,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相关对策建议

1.主要问题

(1)基地单位多属于中小民营企业,经济实力较弱;拥有的技术研发平台水平较低,条件较差,科研力量比较薄弱。
(2)基地设立单位高层人才匮乏,研发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基地普遍不重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档案管理问题,难以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3)基地单位对博士后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到位,有些单位设立基地准备不足,企业设立基地的动机还存在误区,存在一定盲目性和一定程度的傍名牌、图虚名现象,已经设立的基地存在博士后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
(4)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管理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形成规范的博士后工作档案归档和人员变动交接制度。

2.相关对策建议

(1)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和实际需要做好申请、设立基地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不可盲目跟风。基地所在地市应该加大对基地的财政扶持力度。因为设立基地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多数基地本身经济和科研实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相比规模较大、经济和科研实力较强的工作站设站单位,基地更需要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粤东、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好能够建立省、地方财政和企业按一定比例(如1∶

摘自:学年论文www.udooo.com

2∶ 3)投入博士后人员经费的投入机制。
(2)基地要选择怎么写作周到、耐心、细致、主动积极、学科技术方向契合的流动站设站单位为合作伙伴。基地要积极请求设站单位给予支持,如委托设站单位在博士后人员招收、基地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博士后档案和户籍管理、博士后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协助,充分利用设站单位资源和条件开展工作。
(3)基地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沟通,积极参加主管部门培训,建立定期向设站单位和当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制度,便于当地政府对基地进行跟踪管理和怎么写作。(三)从流动站设站单位怎么写作基地和当地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角度,对流动站设站单位在怎么写作基地博士后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相关对策建议

1.主要问题

(1)设站单位对申报基地单位基地设立前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能经常深入到基地了解基地的工作情况,不能很好指导基地做好基地管理、博士后招收和管理工作,管理收费问题也给基地造成了一定压力。
(2)基地设立后,设站单位对合作基地督促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当好企业和当地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协助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设站单位不能详细指导和协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企业的技术和人员需求了解不深,难以给基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怎么写作。
(4)设站单位对基地博士后的考核按照流动站招收博士后考核办法进行,定位有偏差,给基地和基地博士后造成不应有的压力和障碍。

2.相关对策建议

(1)流动站设站单位要真正树立怎么写作理念,主动深入到地方政府和基地,了解地方政府和基地的工作现状、需要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指导企业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博士后基地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基地多是中小民营企业,经济实力和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设站单位应降低基地博士后培养费用,尽量给基地更多支持。
(2)流动站设站单位要促进基地与本地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的沟通,做好基地和当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与本单位合作的基地的运转情况定期向省、市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汇报,以便省、市主管部门做好基地建设、管理工作。
(3)流动站设站单位要根据基地博士后是企业博士后的本质,按照“谁出资、谁做主”的考核理念和工作站博士后的考核方式考核基地博士后。
(4)流动站设站单位应多关心、支持基地博士后的学术和科研工作,为基地提供科研实验、图书资料、职称评审、考核、政府扶持兑现等方面的协助,为基地博士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弥补基地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粗放、怎么写作意识不强、怎么写作不到位的不足。
(本文有关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报告》,该报告系广东省博士后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成果。该课题于2012年4月17日立项,2012年9月经专家组评议,并通过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结题。)
(责任编辑 刘第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