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政税收 >> 财政收入 >马克思主义化现代管理学

马克思主义化现代管理学

收藏本文 2024-01-08 点赞:32769 浏览:1541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4202(2012)09-000-02
摘要在现代化深入发展的今日中国,管理学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相当重要的部分。如何实现社会的科学人性化管理,不仅对社会管理者们来说十分必要,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是,各种管理思想在中西方不同理论的影响下也是自成一家,不能起着良好的普世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化的管理学在社会经济的管理实践中可能起着比较积极的影响,对于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管理学价值
综观古今中外,其各种管理思想理念与方法那是“百花齐放”、多彩多样,且各家之言也皆具一定现实的经验和方法的指导意义。然则管理学在现阶段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原理和方法论的发展指导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建设和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必然对于中国现代管理学起着积极地作用,同时也对管理实践有着高效的普世价值。对此,笔者将在如下的篇幅中加以相关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管理学的基础

(一)“人性论”与管理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是历史自我发展、自我接受和自我批判的产物,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他是全面的、普世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有人格的个体”。所以人既然是“有人格的个体”,那么在管理学中人必然是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人性检测设则是管理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不同的社会文明孕育了不同的人性检测设思想,而不同的管理理论则又是在不同的人性检测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纵观中西方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发展史,从管理人性观的视角,我们发现中西方管理理论思想虽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但仍然存在着追求方向上的差别。
就中国而言,中国古代强调的是拟天地而定人伦,因为天地之大德是尽善尽仁的,自然人性也一般被界定为是“本善”的,这样就必然导致管理理论上以“生养”为社会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从而强调道德的规范教育和个人人格修养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如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儒家所主张的“仁治”和“礼治”。
而就西方来说,其人性观的研究多是建立在大量的行为科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研究的基础上,这不同于中国重视个人主观价值偏好和一般经验主义。所以,泰勒在“经济人”的人性检测设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梅奥在“社会人”的人性检测设前提下提出了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
于是,通过管理理论思想的发展,它清晰地展示了看出人性检测设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人性观是管理理论的依据,也是构建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这对于解决管理活动中的深层次实际问题,提高管理的水平和境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中西方其理论自身存在的过于简单和片面的不足,所以尽管各方理论思想都具有合理性,但对人性的认识始终都未能到达科学的高度,也就很难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维度来考察人性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论”与管理学理论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能够通过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发面的综合分析,来克服中西方相关理论思想的局限,从而对于我们认识当下的人性表现,选择符合中国这一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合理科学的管理方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论断则清楚地表明了对于人性论的研究,也必须坚持从人的本质实际出发。所以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良好发展的条件下,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利己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管理活动中有效地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从而使管理效果达到最优。
第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虽具有其自身的不完善性,但其“经济人”的人性检测设在现实理论中具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有相当的实用性。
第三,现代动态化、全球化、信息化和柔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催生缔造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管理思想的一大进步,它承认马克思关于“重人”的思想,从把人当作机器看待进步到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这一实践中来。
所以,在当今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管理理论和时间都更多地强调“自我管理”的内涵,重视人性价值问题,有意识地建立积极的道德准则与核心社会价值体系,以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管理。

二、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管理学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化的管理学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众所周知,和谐历来是中国社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理念。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自然也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内容。中华文明重“和”,那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固有特色,这种“和”是一种“求同存异”,是一种平衡、统一的矛盾的状态,也是一种成事的道理。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说:“平衡和运动是分不开的。在天体的运动中,运动处于平衡中和平衡处于运动中。但是,任何特殊的相对的运动,即这里的一个运动着的天体上的个别物体的全部个别运动,都是旨在确立相对静止即平衡的一种追求。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本质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本质条件。”根据这一段话,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十分丰富的内容。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对于具体事物而言,都追求自己的存在并可持续发展,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量变状态。而要保持这一状态,则深层次地就是要实现对立面的统

一、保持矛盾的平衡状态。这也体现了和谐思想的根本之点。

由此可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和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平衡状态,对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它能保持社会管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相对合理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也能使社会各个利益阶层都能获得自己相对满意的诉求利益,平衡社会各种力量,从而不仅有利于实现和谐的社会管理状态,而且也对社会的稳定具有巨大的支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化的管理学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笔者在上面以谈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一般来看,和谐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的。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经济的繁荣也是社会和谐所要求的,同时更需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保障。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管理方面的要求,就需要人们从当下社会历史的条件出发,去审视和探索管理理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对于人事配置、资源管理、成果分配等积极作用。则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则必然带动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杨伍栓.管理哲学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