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数学教学 >简论初中历史教学要打好“情感因素”牌

简论初中历史教学要打好“情感因素”牌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9129 浏览:341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历史情境教学应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唤醒他们潜在的悟性,充实他们睿智的感悟。文章从情感教学的必要性说起,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情感因素;重要性;策略
1671-0568(2014)06-0088-02
“老师,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这是一位非常敬业的历史教师在一次历史学情问卷调查中,一位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的“大胆”表白。闻此言,笔者五味杂陈。“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人文学科,其旺盛的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历史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干瘪瘪,瘦愣愣,一二三四,ABCD,几条杠杠,几句结论,瘦骨嶙峋,缺少血肉”,“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了历史教学最真实的描写。“初一初二轰轰烈烈搞课改,初三扎扎实实搞应试”,“公开课搞课改,平时走老路”……历史课程本真的教育作用和教学精彩在陈腐的教学策略、顽强的应试教育和盲从、浮躁的教学理念面前渐行渐远……怎么才能从丰富的历史知识中提取历史情感,完成新课程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呢?下面就笔者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谈几点感受:

一、历史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某中学在组织学生观看一部反映日本侵华历史的电影《紫日》时,当影片中出现日本兵用活活杀害中国农村老大娘的镜头时,学生当中居然发出了“笑声”!这“可怕的笑声”足以令整个教育界尤其是历史教师警醒和反思,一味地责备学生的幼稚和无知吗?这显然不足以说服人。扪心自问,我们这些年来的历史教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关注了历史情感资源的挖掘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及其生成呢?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去学习。”值得称道的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成了一个被刻意加强的目标领域,并且蕴涵了鲜明的人本色彩与时代气息。有专家甚至指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历史教学内容的血肉,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灵魂。因此,今天我们进行历史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一批“小史学家”,而是以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以会生活、会学习、会创新为目标,以培育和发展其高尚的精神人格为主。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学,面对着独特的受众,这一目标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策略研究

如何营造情感化的历史课堂呢?如何让学生情有所感、心有所思呢?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
1.用讲述触动。笔者认为,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光具备“讲”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时时锤炼自己的“演讲”素质。面对相对客观和过去了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教师自己首先要充满。在教学时,要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言、手势、眼神、体态上,通过鲜明的立场、形象的描述、声调的渲染、表情的传递,以情,以情燃情,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讲四大发明,如数家珍;讲虎门销烟,拍手称快;讲五四运动,振臂呐喊;讲南京大屠杀,义愤填膺;讲,引吭高歌……像这样教师情感的真实而又自然地流露和宣泄,势必会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起美丽的“浪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得到情感震撼,获得心理体验,历史教育的生命力自然就显露出来了。
2.用联想探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历史课堂尤其是初中历史课堂里,作为教师,完全可以借文释史,可以议论、抒情,可以比喻、排比,可以文才飞扬、舒展自如,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叫醒学生的耳朵,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到德意日失败理由时,笔者就引用了学生们熟知的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二章),也引用了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还引用了的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戳就破”来说理,甚至“抒情”,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在讲到岳飞抗金时,一首慷慨激昂、沉郁顿挫的配乐词朗诵《满江红》,学生一下子就被感动;在讲到《九国公约》的实质时,学生不好理解。于是,笔者就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一战后中国这块‘大蛋糕’大有被日本独享之势,但《九国公约》签订后,中国这块‘大蛋糕’却被许多人吃!”学生们很快就明白,这又是中国外交的一次失败;在讲到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时,学生不易理解,于是,笔者就大胆地“篡改”了一回名言,对于美国资本家来说,以前初中历史教学要打好“情感因素”牌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生产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现在却是“走自己的路,让国家也来指导!”国家不再“袖手旁观”,学生们开心一笑,心领神会。
3.用情境感知。有位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好的学习来源于实践。空洞抽象的讲解,只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足以使人终身难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活动课的开发,秉着活动育人的原则,充分地展现活动课开放性、互动性、探究性的优势。
比如,在全国上下掀起“八荣八耻”学习进校园时,笔者就以中国历史为平台,组合构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①“中国骄傲:探寻古代科技成就”校园板报展 (后反响强烈,成为学生观看和议论的焦点);②“爱国故事”大家读活动;③“我最崇拜的爱国人物”的演讲活动;④课本剧《张学良》的编演活动 (后成为学校五四文艺演出的特邀节目)。实践证明,由于这些活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再加上笔者的悉心指导并亲身参与(如提供材料、反串角色等),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参与性等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讲故事争先恐后,讨论时畅所欲言,表演时惟妙惟肖……通过这些历史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爱国主义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最集中的体现。”正如活动后学生们在“心得与疑问”中所言,“作为青年学生,爱国不应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口号上,而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更要有踏踏实实的行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获得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升华,这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收获,也是历史教育生命力之所在,更是历史的价值之所在。
4.用辩论激发。讲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遵循规则,寻求双赢》时,设计观点A:“竞争哪能合作,竞争的原则就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竞争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对手,发展自己。”观点B:“竞争需要合作,不仅和自己的朋友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要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双赢,乃至多赢。”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正当竞争,它必须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竞争,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现代社会鼓励竞争,但必须遵循规则,才能保证竞争的公平公正,真正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让学生意识到竞争规则的积极作用,竞争应该是一种有序、健康的良性竞争,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竞争的最高层次是通过合作实现竞争双赢而不是两败俱伤。
沐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文关怀的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定能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道风景!
参考文献:
[1]王亚茹.关于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深思[J].学周刊,2012,(28) .
[2]张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6).
(编辑:朱泽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