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探究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探究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8120 浏览:325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初中生物实验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它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进而获得所学知识。目前,生物新课改大力倡导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探究教学。但是对于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师来说,课堂上实施探究教学是新生事物,不知如何实施,所以研究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策略意义重大。
关键词 初中生物;探究教学;实验
一、前言
纵观当前初中实验,往往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演示过程也只是单纯的教师活动。在生物演示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观看老师的操作,并不去关注实验技巧;只注意现象,并不思考实验现象所反映的问题。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不分析不思考的消极学习状态之中。这样即使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易将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融合在一起,更不能将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而探究性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要求教师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得发展。例如,在讲授如何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黄白色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1.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探究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乐于观察、探索和思考,而这正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前提,也可以说是起点。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作为实验教师的首要任务来抓。例如在“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时,针对学生对鼠妇一无所知,更不知道从何处探究起。有的教师首先自己先捕捉一些鼠妇提前向学生展示,简单介绍它的食性及它对人没有伤害、是从哪儿抓来的等。学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捕捉鼠妇及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的兴趣。这种方法也叫情境激趣法。其次是矛盾、悬念激趣法。如在做“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实验前,教师设置悬念: “同学们都知道用胶卷拍照,那你们知不知道绿叶也能拍照?” 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制造矛盾现象、设置悬念,利用学生急于知道结局、寻找答案的心理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次是生活激趣法。如果学的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学生对它的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地提高。

2.教师指导是探究性教学的桥梁

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任由学生自行实验、自行讨论、自己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在任务在于点拨和指导,特别是对于初一刚刚接触生物课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更是需要逐步完成、需要引导的。
在探究性活动的初期,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基本程序。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给出的样式来熟悉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例如还是上述的“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教师先给出科学家对“腐肉生蛆”现象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模仿其探究步骤设计“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的探究活动。紧接着针对学生缺乏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师提供背景资料。例如,探究“蚯蚓的刚毛在运动中的作用”实验,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动物学,对蚯蚓的刚毛几乎不了解,这给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性实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一个跳板:介绍蚯蚓的形态特点如体表湿润,体壁上生有刚毛,尤其要指出的是刚毛主要生长在蚯蚓身体的腹面,为什么呢?有的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可能与蚯蚓的运动有关。那么它在蚯蚓的运动中会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会很自然地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检测设。最后,是指导科学方法,重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如何分析解读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都是难点,这同样也需要教师搭桥铺路,即方法的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形式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验内容多、实验器材、材料多、过程复杂,个别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重、难度大。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初中班级人数较多,小组成员以4人为宜。因为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超过4人会造成有的学生任务太少,有的甚至无所事事,养成学习的惰性,无法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其次,组内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在活动中承担一定任务,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有的大胆的学生负责携带、有的负责制作实验装置、有的记录、有的清洗器材,做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探究时,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课余的简短时间完成分组实验,并提出以下的要求:各小组所用容器的大小、水量的多少、萝卜的大小要统一;对其所用盐的分量则有不同的规定。建议并鼓励学生同时做5个(包括不放盐的清水条件下的实验),以便形成对照;测量和观察液位的变化与萝卜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各小组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做比较。他们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不难发现:第1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少了,萝卜变硬了;第2~4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多了,萝卜变软缩了。通过观察和交流,还发现,当盐量增加到一定量之后,随着盐量的增加而萝卜软缩现象逐渐变得明显。而盐量较少时则萝卜反而类似在清水中的变化,变得硬挺。对不同组实验出现的差异,学生感到十分惊喜和迷惑,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
三、结语
总之,我们所实施的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是始终贯穿着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实验探究教学之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开发创造潜能,发展思维、提高素质、培养创造力等诸方面的综合性发展为目标的探究过程; 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实验教学模式。试验证明,在初中生物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荆新娜.探究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主旋律[J].中学生物教学,2004.3.
陈继青.优化与开放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7.3.
[3]王晓程.利克特量表在生物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