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音乐教学 >PBL教学法在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中应用

PBL教学法在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中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7515 浏览:238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通过PBL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实际课例,对PBL在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BL教学法;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
1672-5727(2012)10-0089-02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公认的、最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PBL教学法最大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组织培养生产过程中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试管苗的培养、扩繁以及驯化移栽等基本操作技术,并能综合运用组织培养技能,对常见园艺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的生产与管理。我们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操作技术部分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逐步加强,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比例达到1∶1。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并没有随着实践课时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采用的传统教学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很多弊端。运用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了PBL教学模式。
高职《植物组织培养基技术》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体系不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专业课课时数被压缩,作为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总学时只有32课时,理论课课时和实践课课时分别仅有16学时,这就导致了整个课程体系不严谨、课程内容多而杂、实验操作不能得以连续,最终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利用较短的课时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对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教材而言,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多是适用于传统教学而编写的,内容与现实岗位需求存在脱节,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差。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更符合教学规律的高职教材。
学生学习被动长期以来,在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授课的内容、进度以及教学的方法都由教师来决定,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达成共鸣。
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评价一般以课堂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笔试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知识点来应付考试。而最终分数的高低,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仅靠理论考试是体现不出来的。这类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参与性以及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很容易导致高分低能。教学评价不能只是对试卷成绩做出判断,而更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相独立的教学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关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高职教学就要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科学发展和知识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教育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必须克服现存的弊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形成适应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
PBL教学模式在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也就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是“先问题,后内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中的PBL教学思路设计可分为五个基本过程: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师生评价。
问题设计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把学习和问题联系在一起,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让问题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的设计很关键,要具有实际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来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只有设计良好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保证植物组织培养课程PBL教学的成功。例如,在“培养基”这一章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如下一些问题:(1)常用的培养基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培养基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要先配母液?如何配制母液?等等。我们设计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性和积极性,力求学生的广泛参与。一个设计合理的问题可以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由“讲”转换为“导”,学生由“听”转换为“学”,教学的中心也由教师转换为学生。
自主学习P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来解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从而掌握本次课程知识点。PBL教学成功与否,学生的主动配合很关键。教师应提前一周布置问题,按照学生学号,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项目的工作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指定组长人选,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一周时间,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问题的参考资料,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间相互沟通,大家齐心协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资料的分析能力不强,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也很重要。在相互沟通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强化,能力得到了发展。分组讨论PBL教学法强调集体协作,自主学习完成后就要进行小组讨论,相互汇报各自收集的信息,首先,在小组内形成共同的结论。通过合作,所有学生都参与了问题的探究,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换思想,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如对《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这一内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先整合多媒体资料再参观组培工厂,然后设计相应的问题:检测设你来管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工厂化生产,如何提高工厂化育苗的效益?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且答案也不是确定的。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问题在争论、探讨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最后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出来,供全体学生分享。其次,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一定的引导,避免讨论跑题,而且要控制讨论时间,做到有效讨论。通过PBL教学,学生亲自探索与研究,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整合的能力,同时,通过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归纳总结各小组讨论结束后,还要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交流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多媒体演示、调查分析报告或其他形式。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充分交流、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从每组中选出一名学生进行发言,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力争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发言。对于性格外向或善于表达观点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其表达正确观点。对于性格内向或不善于表达观点的学生也要鼓励其主动表达观点。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长久。通过总结交流,提高了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归纳总结中得到启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师生评价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各组的优缺点,师生共同探讨,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打多少分或者评定几个等级,而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环节,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在教学活动之后。因此,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与传统的评价方法不同。教学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的,教师要对学生是否主动参与PBL教学过程、发表的意见是否正确、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做出评价。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收获、体会和不足进行评价。各小组内以及小组间也要对各组的活动和组织进行评价。另外,学生还应对教师进行评价,这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益。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注重教学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但是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强,知识面较广,学时偏少,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师生实际情况考虑,如果单独应用PBL教学法,很多问题高职学生难以独立解决问题,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优势互补,师生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PBL在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何美仙,方勇,朱惠洪.PBL教学法在农业微生物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203-204.
丰锋,李洪波,李映志.《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58-12860.
[3]刘景福.PBL自主学习的新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4]何秋叶,王麟阁.对高职学生采用PBL学习模式的探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32-34.
[5]韩玮娜,常亮,阎芳.PBL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4):495-496.
作者简介:
李成慧(1979—),江苏苏州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组织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培养技术及教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