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碑志苏轼碑志文

碑志苏轼碑志文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22096 浏览:1038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碑志文是中国古老的文体之一,历代文人均有所涉猎,现代对碑志文的探讨也很火热。然而苏轼的碑志文却是碑志文探讨的薄弱环节,还有很大拓展空间。由此本论文以文学大家苏轼的碑志文为探讨对象,贴近历史的大环境和文学文体演变的规律,通过翻检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碑志文作品,以及研读苏轼本人的文集,特别是其中的碑志文,用比较的策略(与前代碑志文相比较、与苏轼文集中其他文体相比较),以文体学角度,对苏轼碑志文特点作全面系统性的梳理,整体把握苏轼碑志文格局。同时观照苏轼碑志文的文学特点及地位影响。在探讨的历程中,笔者发现,苏轼的碑志文体,是在前代碑志文体基础上的革新。首先,笔者把苏轼的碑志文用两种不同的策略进行分类,以传统文体学分类角度,分为宫庙碑、神道碑、墓志铭三类;以书写的内容上分类,分为书写佛道人物、女性、政治人物三类。其次,考察苏轼的碑志文体对前代碑志文体的继承情况:其碑志文在体制规范上,注重碑志文体的社会教化功用,遵守传统碑志文“树德纪功”、“归功于上”的写法要求,以及传统碑志文“序文”、“铭文”、“承接词”部分的形式结构要求;继承韩欧以史笔为碑志的创作策略,包括忠实记录社会历史事件和运用“旁见侧出”的写法;沿袭比喻、引用等各种文学体现手法。再次,重点考察苏轼碑志文的革新情况:比照韩愈、欧阳修碑志文的创作,揭示苏轼碑志文风格的旷达、自由、多气,内容的实事求是原则,以及体制上逐步改善的散体碑志格局,这三点是迥异于韩、欧碑志文创作的新方面。最后,纵观碑志文的进展历程,简述苏轼之前的碑志文进展历史,诠释苏轼碑志文对后代碑志文创作的深远影响。把后代碑志文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其一是金元时期的碑志文,以王若虚、元好问为代表。其二是明清时期的碑志文,以派和桐城派为代表。他们都是继承苏轼碑志文的重要人物和流派,有一定的文学成就,但成就难以与苏轼比肩。基于以上四个部分,得出结论:苏轼碑志文的成就较高,对后世碑志文有积极影响,苏轼碑志文在碑志文的进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文学地位,基于此,苏轼本人也无愧于一代文学宗师的殊荣。关键词:苏轼论文碑志文论文继承论新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8

    一、 绪论:苏轼碑志文探讨综述8-11

    (一) 单篇论文论述苏轼单篇碑志文,这属苏轼碑志文个案探讨8-9

    (二) 论文中引用苏轼的碑志文作为论据,以补充说明中心论点9

    (三) 专门的文体论文和文体论著中对苏轼碑志文特点的提及9-11

    二、 碑志文的定义及苏轼碑志文的分类11-17

    (一) 碑志文文体含义的界定11-12

    (二) 苏轼碑志文的分类12-17

    1、 以功用角度分类12-13

    2、 以内容角度分类13-17

    三、 苏轼碑志文的继承及革新17-36

    (一) 苏轼碑志文对前代的继承17-27

    1、 对传统碑志文体制规范的遵守17-20

    2、 对韩、欧“以史笔为碑志”的传承20-25

    3、 对各种文学体现手法的沿袭25-27

    (二) 苏轼碑志文的革新特点27-36

    1、 风格上,旷达、自由、多气27-29

    2、 内容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创作原则29-32

    3、 体制上,改善散体碑志格局32-36

    四、 苏轼碑志文对后世碑志文的影响36-43

    (一) 汉末至北宋碑志文的演变历史36-38

    (二) 苏轼碑志文对后世碑志文的影响38-43

    1、 苏轼碑志文对金元碑志文的影响39-40

    2、 苏轼碑志文对明清碑志文的影响40-43

    五、 结论43-4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