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谈谈永康以永康为例民间传统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可行性学位

谈谈永康以永康为例民间传统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可行性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33264 浏览:1477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前新农村建设快步推进,作为重要组成部门或者说是灵魂的文化发展也很快。本文以永康为例分析以民间传统文化建设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民间传统文化;永康;新农村建设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怎么写作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怎么写作、改进管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但是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较为贫乏,这一现状如不及时得以改善,必将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永康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包括民间传统文化,把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贯彻于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本文即着眼于永康,分析以民间传统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永康农村传统文化建设现状剖析

近年来,永康农村传统文化建设成就显著。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镇(街、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推开,文化示范村创建稳步进行,85%的行政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品文艺创作喜获丰收,包括高镇村村歌、象珠镇龙舞、经济开发区排舞、农展会等,深入开展“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物方面有后吴村乡土建筑、抗战时期浙江省政府及相关机构旧址、烈妇祠、太婆山遗址、朱明粮仓、石湖坑十六间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永康打罗汉”、竹编、方岩纸花、皮老虎、风筝、钉秤、锡雕、打铜、打银、箍桶、制木椅子等手工技艺项目及永康鼓词等。舞龙、鲤鱼跳龙门和调花钹等民间文艺表演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九狮图”、“十八蝴蝶”,也包括陈亮文化。
同时,当前永康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农村文化活动形式还比较单调,文化产品不多。

(二)农村文化建设主角缺失。现在留守在农村的人口中,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很难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真正主角。 即使是留在农村的年青人,也大多有出门打工的经历,很多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文化生活虽然现在回到了农村,但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上一代人,他们不愿意投身于现在的农村文化活动当中,以至于出现了文化建设主角的缺失。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与机制虚位。现行的农村文化事业主要还是以地方政府的管理为主,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在其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但其工作人员往往要担负其它的事务,而不能专职从事文化工作。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些文化机构定性为经营单位,在经费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却导致了对其管理上的混乱,无从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二、以民间传统文化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为丰富中华民族的大传统作出了贡献。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而且资源丰厚,呈现出一种神秘、古老、奇特的文化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有着巨大的包容性,以中庸之道为哲学基础,体现了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和谐与协调。传统文化不仅注重社会的和谐,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这些思想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并能够推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二)民间传统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民间传统文化根源于农耕生产,形式丰富多样,永康的五金文化诞生出了永康五金城从宋始,永康的铜矿就得到大规模开采,并留下“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美誉。到了元代,永康生产的铜锁被列为贵品。明清两代,永康的手工业更加繁荣,靠手工艺吃饭的能工巧匠已经遍布全国各地,“铁榔头”的心理态势,使永康人敢想、敢闯、敢干,打铁、补铜壶、钉秤、镶牙齿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走南闯北,全国“县县不离康”。并且从这些能工巧匠中逐步演变分化出了一支土生土长的供销员队伍,他们“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想尽千方百计”,在全国各地推销五金产品、采购原材料、签销合同。通过自筹资金、自担风险、自销产品,在生产与销售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推动了永康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民间传统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发展农村民俗文化。“中国国际门业博览会”、“丽州之夏”、中国五金博览会、新永康人文化艺术节广场演出,永康市农展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儒家杯”

源于:查抄袭率论文www.udooo.com

全市农村文艺汇演,全市各镇“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文化活动,包括后吴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暨全市龙舞大赛、唐先镇上考村的全市花头台音乐比赛、戏曲、花灯、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是农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很多民办文化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加强民间传统文化建设,提供适合农村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可以充分发掘农村的文化市场潜力,使民办文化投资者取得合理的回报,促进民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以民间传统文化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正确的农村文化建设观念和民间传统文化观念。农村文化不是几部电影一台戏就可以解决的。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群众,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扩大文化活动的参与范围。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怎么写作农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创造新文化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农民既是民间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民间文化的传承者。文化建设自下而上地进行比自上而下命令来得实在、有效,农民的主角地位不能动摇,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农村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中,才有旺盛不竭的生命力。农村文化建设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全、求大,不能认为民间传统文化不符合潮流、不大气而放弃民间传统文化的建设,而要着眼于农村的实际,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文化。
(二)、民间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 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本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是那些留守农村的“民间老艺人”的拿手好戏,把他们发动组织起来,就是一支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他们熟悉农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组织和辅导能力,能够吸引和带动身边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提高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率,使农村文化活动真正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普及面。民间传统文化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是源泉和动力。
(三)、民间传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多功能作用。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的传统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作用独特,它既是文化活动的内容,又是文化产业的基础,更是文化传统的传承载体,是激发农民群众热爱民族,爱家乡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代替的推动作用。 传统民族文化还蕴含着重要的经济价值,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发利用,对于新农村发展经济将起到积极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又推动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之,立足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根基上建设新农村文化,在当前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有较强的可行性。它不仅能够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农民的参与热情,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从而使广大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建设进程中获得更加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他们的非物质福利,进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做人的尊严,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参考文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程帆,我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中国致公众出版社,2004
[3]马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