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大学生心理 >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原因

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原因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4313 浏览:124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前中国高校贫困生因数量庞大和心理理由突出,引起了教育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群体身上,普遍存在着自尊与自卑并存、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并存、成就感与焦虑并存、学业与矛盾的心理。这种心理目前状况产生的理由,既有客观方面的,如贫困生家庭教育条件的限制及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的、学校教育及校园环境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如部分贫困生对贫困缺乏正确的认知、自身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及尚未形成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目前状况;理由分析
1673-291X(2013)10-0274-03

一、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界定

科学界定高校贫困生的范围,确定好研究的目标群体,是开展高校贫困生心理目前状况和理由分析研究的首要理由。
教育部、财政部在1993年《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教财[1993] 51号)中首次将贫困生界定为:“在普通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很显然,这个定性的标准很模糊,对工作的指导性不强,难以操作。
在实践中,绝大多数高校主要参照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学生是否为贫困生:一是学生平均每月学习生活消费支出;二是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占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比重;三是学生缴纳学杂费的情况。通过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将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或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困难的学生界定为一般贫困生;将缺乏家庭经济来源或经济状况较差,经助学贷款后仍无力支付必要的生活费和学杂费的学生界定为特困生。据此,本文将高校贫困生界定为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不能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以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当前,随着中国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深入执行和高等教育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在校贫困生总体数量和所占比例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教育部于2010年8月12日举行的2010年第10次新闻通气会上《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执行情况》中所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 285.15 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 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目前状况及原因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1]

二、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目前状况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高校贫困生群体身心反应症状较非贫困生群体明显,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在这一群体身上,普遍存在着自尊与自卑并存、坚强与脆弱并存、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并存、成就感与焦虑并存、学业与矛盾的心理,并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及人格的健全,使其成为高校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
自尊与自卑并存。心理学认为,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心理特征。自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感则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与贬低。贫困生大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或者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状况普遍较差。很多贫困生在中学时就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但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和那些家境优越的同学一起迈进大学校门。这些经历带给了他们巨大的自尊,使他们对自我价值产生了肯定和认可,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比别人更具有拼搏奋斗的精神。但是来到大学校园后,他们发现依然没有摆脱经济窘迫的困扰。因为贫困,他们在饮食、衣着、校园活动、学费缴纳等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明显差异,并不得不忍受来自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另外,贫困生多缺乏文体特长,各种校园活动只能当看客,更加剧了不如他人的自卑意识。然而强烈的自尊心又使得他们总感觉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强烈的自尊又十分脆弱,一旦受到刺激或挫折,便有可能走向更强烈的自卑。他们想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逐渐形成了既自尊又自卑,既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并存。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与人交往是人的心理需求,处于青春期的高校贫困生也不例外。而大学生活的特点,也使得社交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渴望融入集体,希望在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肯定与认可。但贫困生多半性格内向,内心孤僻,不善言辞,他们中有些人不愿与他人交往,有些不知道怎样与他人交往。自卑心理更使他们过于敏感与脆弱,在交往中少了一些从容和自信,在遇到挫折时往往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接纳,感情更易受到伤害。另外因为贫困他们不得不逃避参与一些与消费有关的交往活动,久而久之逐渐游离于集体之外,被边缘化。强烈的自尊又使其不愿他人知道自己的窘迫,更不愿与他人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这种矛盾心理往往使很多贫困生渐渐走向自我封闭,变得更加孤僻。
成就感与焦虑并存。焦虑是人由于外界的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所感受到的忧虑、紧张与恐惧并存的心理状态。贫困生自身的经历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的自豪与成就感。但是,当他们带着自豪与成就回到大学校园中,又由于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沉重的思想负担被焦虑所包围。首先是经济焦虑。由于缺乏稳定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来源,许多贫困生不仅要为如何缴纳学费而发愁,还要为每天的伙食费而忧虑。其次是学业焦虑。部分贫困生因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差、学习策略过于死板、信息时代应具备的一些知识技能如电脑、网络等知之甚少等,难以在学习上建立竞争优势,但他们又迫切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及维持自尊,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加剧了贫困生的焦虑情绪。再次是就业焦虑。一方面是贫困生内心迫切希望就业摆脱贫困转变命运的期望,另一方面是社会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自卑及社会关系的匮乏,使得许多贫困生在内外多重压力下,非常担心无法找到理想工作而经常处于焦虑不安情绪之中。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目前状况及原因由优秀论文网站{#GetFullDomai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