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电子通信工程 >作质量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作质量

作质量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作质量

收藏本文 2024-01-25 点赞:4729 浏览:134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质量一般会受压缩编码、网络参数及网络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本论文首先针对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多跳的特点,为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建立了怎么写作质量指标评估模型,并在NS2平台上仿真实现了多跳视频传输,进而在NS2-myEvalvid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PSRN值浅析了压缩量化参数、GOP类型、封包长度和封包错误率等对多媒体信息传输质量的影响。其次,针对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实时性和丢失容忍的特点,而传感器节点密集部署和随机分布容易导致相互竞争信道并干扰的情况,通过调整干扰流的数量和速率,在不同干扰程度下对网络性能进行效果浅析与评估。WMSNs的显著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传输速率较高,由此,设计实时、可靠且具有拥塞制约机制的传输层协议非常必要。本论文在最后针对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特有的多对一、多跳通信方式经常导致网络拥塞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拥塞避开算法(SCATP)。该算法通过ARMA模型浅析流经各节点的当前流量,预测网络下一时刻的拥塞情况,并据此进行流量分配,以而实现拥塞制约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仿真实验表明,SCATP算法在延迟、抖动率、吞吐量和能量有效性等方面能有效改善网络的怎么写作质量;仿真实验还表明,当压缩量化参数、封包错误率取较小值时,有利于改善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质量;此外,在不同干扰流的情况下,压缩量化参数的作用效果最终趋于一致,而当采取自动调节参数机制时,可以实现多媒体传输效果的最大化。运用该模型,可以为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质量优化和节点随机部署优化提供依据,并能有效地为协议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关键词: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论文怎么写作质量论文性能评估论文NS2-myEvalvid论文SCATP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9

    第1章 绪论9-15

    1.1 探讨背景及作用9-11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11-13

    1.2.1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怎么写作质量11-12

    1.2.2 拥塞制约12-13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13-15

    第2章 相关工具和模型15-25

    2.1 网络仿真概述15

    2.2 NS2 工具介绍15-19

    2.2.1 NS2 仿真历程17-18

    2.2.2 NS2 的功能模块18-19

    2.3 WMSNs 的软件操作系统“TinyOS”19-20

    2.4 Evalvid 工具组20-21

    2.4.1 Evalvid 的系统结构20-21

    2.4.2 myEvalvid 的系统结构21

    2.4.3 myEvalvid-NT 的系统结构21

    2.5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21-23

    2.6 怎么写作质量指标的分层模型23-24

    2.7 本章小结24-25

    第3章 网络怎么写作质量25-34

    3.1 网络性能指标25-26

    3.1.1 延迟25

    3.1.2 抖动率25

    3.1.3 吞吐量25-26

    3.1.4 丢包率26

    3.2 相关参数介绍26-27

    3.3 PSRN 信噪比公式推导27-28

    3.4 可解画面比例浅析模型28-30

    3.5 能耗模型30-31

    3.6 干扰模型31-32

    3.7 怎么写作质量指标评估模型32-33

    3.8 本章小结33-34

    第4章 实验仿真和性能浅析34-49

    4.1 实验步骤34

    4.2 实验环境参数设置34-35

    4.3 主要类结构35-36

    4.4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拓扑仿真36-38

    4.5 性能仿真38-42

    4.6 利用 myEvalvid 来仿真和评估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视频的传输42-46

    4.6.1 GOP 类型对图像质量的影响42-44

    4.6.2 Q 值对图像质量的影响44

    4.6.3 MTU 对图像质量的影响44-45

    4.6.4 PER 对图像质量的影响45-46

    4.7 基于网络情况的多媒体视频流发送算法46-47

    4.8 本章小结47-49

    第5章 基于 ARMA 流量预测的拥塞制约案例49-59

    5.1 SCATP 算法49-51

    5.2 仿真实验环境主要配置51-52

    5.3 网络拓扑仿真52-53

    5.4 ARMA 模型仿真53-55

    5.5 性能比较55-58

    5.5.1 延迟比较55-56

    5.5.2 抖动率比较56-57

    5.5.3 吞吐量比较57-58

    5.5.4 能量有效性比较58

    5.6 本章小结58-59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9-61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59-60

    6.2 进一步工作60-6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