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护理 >> 儿科护理 >简论跌倒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研制查抄袭率

简论跌倒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研制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9024 浏览:263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编制适用于我国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的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策略:结合国情,以儿童青少年卫生学、进展心理学和伤害预防等论述作为编制本问卷的论述指导。广泛查阅文献,收集典型伤害案例,参考国内外已开发的相关测评量表,通过专题小组讨论、访谈法及专家座谈会形成问卷初稿。预测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测试了179名城市学龄前儿童,综合运用G-P浅析、相联系数法和因子浅析进行条目筛选,最终确定形成城市学龄前儿童跌倒伤害风险评估问卷,并利用探讨性因子浅析构建问卷维度。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择478名城市学龄前儿童构成测试样本,以评价信度和效度。利用Cronbach's a系数和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进行信度考评,采取专家座谈会和专题小组讨论、现场调查反馈、t检验、验证性因子浅析和多特点/多条目相关浅析分别对内容效度、表面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采取百分位数法确定风险评估标准,综合效标法和分布法确定最小临床作用变化值。结果:最终确定的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包括6个维度共20个条目。6个维度依次为:坠落风险、综合风险、室内摔倒风险、行走风险、环境保护和玩耍风险。各条目得分范围为1-4分,得分越高,提示发生跌倒伤害风险越大。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31;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为0.768。过去12个月内出现跌倒伤害的儿童风险评估平均得分高于未出现跌倒伤害的儿童(P0.05);验证性因子浅析模型拟合χ2/df值为3.25,拟合指数CFI为0.797、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738、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80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9;多特点、多条目相关浅析显示每一条目与所属维度之间的相联系数介于0.402-0.852之间,与其他维度之间的相联系数介于0.008-0.394之间。478名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平均得分30.9分。采取百分位数法确定风险得分评估标准为:≤27分为有着低度风险;27~33分有着中度风险;33分为有着高度风险。分布法确定风险评价的最小临床作用转变值为5.5分。结论:本探讨编制了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简易风险评估问卷并制定了评估标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城市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伤害风险的评估。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论文跌倒论文风险评估论文信度论文效度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10

    主要英文缩略词简表10-11

    第一章 前言11-15

    1.1 跌倒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伤害不足11

    1.2 风险评估是儿童意外伤害防控的有效对策11-12

    1.3 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评价的探讨近况12-14

    1.4 学龄前3-6岁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问卷研制的目的和内容14-15

    1.4.1 探讨目的14

    1.4.2 探讨内容14-15

    第二章 材料与策略15-24

    2.1 探讨对象15-16

    2.1.1 预测试样本15

    2.1.2 信度和效度测评样本15-16

    2.1.3 评估标准估算样本16

    2.2 探讨策略16-22

    2.2.1 简易风险评估问卷的制定16-19

    2.2.2 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价19-21

    2.2.3 风险评估标准的确定21-22

    2.3 统计浅析22

    2.4 质量制约22-24

    第三章 结果24-41

    3.1 问卷的研制24-35

    3.1.1 条目库24

    3.1.2 问卷初稿24-27

    3.1.3 条目筛选27-32

    3.1.4 问卷终稿32-35

    3.2 信度和效度的评价35-40

    3.2.1 基本情况35

    3.2.2 信度35-36

    3.2.3 效度36-40

    3.3 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40-41

    3.3.1 风险等级40

    3.3.2 最小临床作用转变值40-41

    第四章 讨论41-45

    4.1 问卷的编制41

    4.2 信度和效度的评价41-43

    4.2.1 信度的评价41-42

    4.2.2 效度的评价42-43

    4.3 风险评估标准43

    4.4 单条目评估结果的理解43-44

    4.5 学术革新44

    4.6 探讨的不足和进一步探讨目标44-45

    第五章 结论45-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