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方言学 >文化体制改革中,剧团发展精品意识和基层观念

文化体制改革中,剧团发展精品意识和基层观念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5136 浏览:126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国家重视文化发展,倡导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戏曲表演团体遍地开花,强手如林,演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演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剧团必须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推进体制改革,探索一条适应市场,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探索灵活多样的发展之路。这不仅要有扎根基层的怎么写作意识,而且要加强演员队伍的管理,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独具特色的演员队伍。同时要推陈出新,编创有感染力、生命力、竞争力的舞台精品剧目去拓展市场,占领市场,从提高“演出的技术含量”上提高观众上座率,推进剧团的市场化道路。本文就文化体制改革中,剧团发展的精品意识和基层观念展开讨论。
关键词:文化体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制;精品意识;基层观念
1005-5312(2012)24-0287-01
一、改革创新,激发剧团活力。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需要,衡水市评剧团对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内部人事管理上,打破现有的编制和用人审批程序的限制,根据剧目和工作需要,实行全员聘用制。在现有编制范围内,确保少量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主要业务骨干为长期固定员工外,其它人员均以剧目、剧组需要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通过公开考核后,根据剧目和时限确定聘用期限,并签订聘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等费用。采取“户口不转、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热爱评剧事业的优秀青年演员,充实了新生力量,提高了演出阵容和演出质量。在内部分配制度上,打破大锅饭,做到能者上、庸者下,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充分体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彻底改革“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工资分配对现编制内在职职工保留档案工资,全团以业务能力、贡献大小为依据,实行内部考核三个等次定级制,根据工作需要,或按月、按季,或按演出周期,通过专家考核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考核等次,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而激活了内部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职人员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全团呈现出一种“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精品,拓展演出市场。在实行内部改革的同时,在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市场,谋划打造精品剧目,为剧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现剧《林秀贞》,先后在天津、石家庄等地进行了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赢得各级领导、业内专家的好评和广大观众的热捧,并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该剧已成为衡水的一张精彩靓丽的文化名片。该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统一,在审美方面,努力营建剧目与当代生活、与当代社会阶层审美,相互交融的文化生态。把注意力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倾向,在充分探索成熟的艺术经典的同时,积极寻求多渠道的营销途径,谨慎处理好精品创作与世俗风格的协调,为市评剧团精品创作开辟了崭新的思路。剧团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文化艺术追求,不断推出新的剧目,谱写评剧艺术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三、扎根农村,怎么写作广大群众。当前、富裕起来的农村观众,对精神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而这些观众很难欣赏到城里高水平的戏剧演出,为此,剧团坚持走基层群众路线,常年坚持送戏下乡。下乡演出是剧团的家常便饭。在农村集镇表演和在固定的影剧院有着天壤之别。三天一个点,五天一个台,随时要卷起铺盖走天下。剧团流动性很大,每逢外出演出,全团出动,装车拆车,装台拆台,人人都是多面手,人人都有一颗热爱评剧事业的火热的心。
发展评剧事业,仅靠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在市场上站得住,叫得响的优秀剧目。当前,不少剧目只是为了汇演、评奖而创编排演、偏重高雅,只适应大剧场,不能够很好的“接地气”。结果往往是“上边热、下边凉”。大剧团大制作获奖后便被束之高阁,很少有机会到基层演出。面对这种局面、衡水市剧团积极采取双项措施。一是打破评剧剧目单一的形式、扩展现代戏和歌舞小品综合性的演出形式、配合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多种形式的节目、积极搞好公益性的宣传演出、扩大剧团在社会上影响、为剧团拓展市场赢得更多的观众。二是狠抓剧目建设,加大投入,创作精品。评剧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平民意识、她以表演家长里短的百姓生活擅长,为此剧团排演一些既有评剧特色、又有较高质量、渲染中华传统美德精神的剧目如《珊瑚传》、《费姐》、《牧羊圈》等一些农民观众较情迷的剧目。让广大观众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广大观众送奉上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贴近实际,怎么写作基层,多创精品、打造高质量文化品牌的市场观念,走一条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改革发展之路,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才能冲破戏曲团体惨淡经营的尴尬局面,使其重新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才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民间戏剧宝藏,更好的为评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才能繁荣城乡文艺舞台,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