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放射性药物学 >论云南省家庭内配偶经性传播HIV影响因素调查

论云南省家庭内配偶经性传播HIV影响因素调查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11967 浏览:469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云南省作为全国艾滋病疫情的重灾区,遏制艾滋病在配偶间传播已成为我省艾滋病防治迫切需求。由此探讨艾滋病在家庭内配偶间的传播近况,通过比较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的态度及行为,了解影响艾滋病配偶间经性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针对单阳家庭的干预措施,预防家庭内二代传播提供线索。策略本课题为描述性探讨,采取横断面调查策略,随机选择5个疫情较为严重的县和3个疫情中等程度的县,按时间顺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参与调查的夫妻分别进行面对面、一对一问卷调查,对能随访且愿意接受调查的300户(600人)已婚HIV感染者/病人及其配偶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调查问卷经审核合格后,采取Epidata3.1双录入,核对后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浅析。定性访谈的数据整理由访谈员完成,访谈历程中和访谈结束后,访谈员及时完成扩展笔记,采取主题框架法进行浅析。结果(1)在300户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按照夫妻感染HIV情况划分,共收集双阳家庭问卷122份(占40.7%),单阳家庭问卷178份(占59.3%);按照疫情严重程度划分,在疫情严重地区共收集问卷182份(包括双阳家庭71份,单阳家庭111份),疫情中等程度地区共收集问卷118份(包括双阳家庭51份,单阳家庭67份)(2)300名先确证者中男性占62%,女性占38%,男女性别比差别有统计学作用;平均年龄为34.5±9.0岁;先确证者民族以汉族(49.3%)和傣族(26.7%)为主;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93.7%;探讨对象多以农民为主(占71.3%)。300名配偶平均年龄33.9士8.1岁;后确证/未感染者以汉族和傣族为主,分别占52%、24.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89.5%;绝大部分对象是农民(69.7%)。(3)600名被调查者的艾滋病平均知识知晓率为96.7%(4)300名先确证感染者中性传播感染205例,占先感染者的68.3%,其中商业性行为有106例(占35.3%),临时性行为99例(占33%);静脉吸毒传播59例(占19.7%);未发现HIV双阳夫妻共用注射针具吸毒的情况。(5)600名调查对象中,有71人既往感染过性病,感染率为11.83%。300名先确证者中,有49例既往感染过性病,感染率为16.3%;经统计学浅析,双阳家庭中先感染者曾经感染性病的比例(22.1%)显著高于单阳家庭(12.4%);双阳家庭中后感染者曾经感染性病的比例(11.5%)显著高于单阳家庭中的阴性配偶(4.5%)。(6)300例配偶全部知道家中先确证者的感染情况,配偶被告知方式多由先感染者本人告知、疾控/医务人员告知,分别占33.67%,65.67%,其差别有统计学作用。(7)300个家庭在完成配偶告知后,276对夫妻在得知一方感染HIV后仍有性生活;24对夫妻无性行为;在得知有一方感染HIV后,单阳家庭性行为减少比例高于双阳家庭;在性行为频次方面,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有着统计学差别;告知后安全套利用率显著高于告知前;配偶告知前后,单阳家庭安全套的坚持利用率以16.8%上升到95%。单阳家庭安全套利用率有统计学差别,告知后安全套坚持利用率显著高于告知前;双阳家庭安全套的坚持利用率以7.8%上升到60.9%,双阳家庭在配偶告知前后安全套利用率有统计学差别,告知后安全套坚持利用率显著高于告知前。双阳家庭和单阳家庭中先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1.6%和48.3%,两者无统计学差别。(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浅析,影响配偶间HIV性传播的因素为:安全套利用、性行为转变情况、先感染者患性病和先感染者为男性。结论性传播是配偶中先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安全套利用、性行为转变、患性病和先确诊感染者为男性是配偶间HIV性传播的影响因素。配偶告知可使配偶间性行为频次和安全套利用发生显著变化。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论文配偶论文性传播论文影响因素论文

    缩略语4

    名词解释4-8

    中文摘要8-10

    Abstract10-13

    1 引言13-15

    1.1 艾滋病流行态势13-14

    1.2 配偶间艾滋病流行近况14

    1.3 探讨作用与目的14-15

    2 探讨对象与探讨策略15-20

    2.1 探讨现场15-16

    2.2 探讨对象16-17

    2.2.1 探讨对象的纳入标准16

    2.2.2 探讨对象的排除标准16

    2.2.3 探讨对象的退出16-17

    2.3 问卷设计17

    2.4 探讨内容及策略17

    2.5 医学学不足17

    2.6 资料整理与浅析17-18

    2.7 质量制约18-19

    2.7.1 设计阶段18

    2.7.2 现场调查阶段18-19

    2.8 技术路线19-20

    3 探讨结果20-40

    3.1 探讨对象地区分布情况20

    3.2 一般人口学特点20-22

    3.3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22-24

    3.4 PLHIV感染途径24

    3.5 感染性病情况24-26

    3.6 配偶告知及相关行为转变情况26-31

    3.6.1 配偶告知方式26

    3.6.2 告知前后配偶联系变化26-27

    3.6.3 告知后夫妻间性行为情况27-29

    3.6.4 告知前后安全套利用情况及其变化29-31

    3.7 抗病毒治疗及后续关怀救助情况31-33

    3.7.1 抗病毒治疗情况31-32

    3.7.2 后续关怀救助情况32-33

    3.8 配偶间经性传播HIV影响因素浅析33-37

    3.8.1 配偶间经性传播HIV影响单因素浅析33-36

    3.8.2 配偶间经性传播HIV影响多因素浅析36-37

    3.9 定性访谈结果37-40

    3.9.1 一般特点37-38

    3.9.2 被访谈对象发现HIV感染的主要方式及感染HIV后的心理状态38

    3.9.3 配偶告知及动员检测38-39

    3.9.4 告知后夫妻性行为特点39

    3.9.5 社会歧视39-40

    4 讨论及结果40-48

    4.1 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PLHIV感染途径41

    4.2 影响配偶间经性传播HIV的传播因素41-44

    4.2.1 先感染HIV者的性别41

    4.2.2 配偶告知41-42

    4.2.3 安全套的利用42-43

    4.2.4 性生活频次43-44

    4.2.5 既往感染性病44

    4.3 文化程度及宣传教育方式44-45

    4.4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45

    4.5 抗病毒治疗45-46

    4.6 扩大PITC(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点46

    4.7 营造社会支持氛围46-48

    5 对策及倡议48-49

    6 可靠性及有着不足49-50

    7 参考文献50-54

    综述54-6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