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求

论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16026 浏览:695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社会工作的实践导向要求高校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文章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从培养方案设置入手,建立实验室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三者联动的专业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估指标体系、督导制度以及学校行政支持体系,以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化
[作者简介]刘小霞(1979- ),女,河南洛阳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组织与社会福利研究。(上海201418)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66-02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极为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切实重视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环节,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之要义

社会工作教育是专业价值培养与塑造的过程,是专业知识与技巧的传递过程;社会工作教育以实践为目标,理论要致力于应用。①社会工作的实践导向决定了其在专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位。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社会工作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操作的重要平台。
1.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以实践为目标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进行诠释。②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应用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突出社会工作者对怎么写作对象及其环境的改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改变案主及其环境状态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式教学为基本手段,强调双向互动和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
2.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渗透和专业技巧的运用,关系到未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质素。要深刻把握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积极探索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专业实践教学的灵活多样性。社会工作的实践性、实务性和工作环境的不可控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灵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情境,通过参与式课堂教学和体验式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其次,专业实践教学的合作性。实践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模拟、实验室教学、校内实训,也包含校外实地实习,涉及教师、学生、学校、实习机构、怎么写作对象和督导等多方关系,要注意各方关系的协调,确保教学效果。最后,专业实践教学的灵魂和职业要求。“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③,专业价值观的培养是社会工作教育的前提。对未来社会工作者的培养,重中之重就是专业价值观的培养和内化。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内在性要求、社会工作实务界的反馈,以及社会工作培养国际化标准的要求,对于本科教育而言,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多层次、递进式培养方案的设置。在规划课程设计时,泰勒(Tyler)认为,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经验以及教育经验如何组织,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从学习者、社会和学科内容制定教育目标。④培养方案的拟订要符合社会工作的教育规律,考虑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和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要求。实务教学可进行模块化设计,体现多样化需求。实习方案设计要根据年级特点递进式展开。实习环节可遵循大一认知实习、大二大三专业课程实习和大四综合实习的模式,形成系统化的专业实习模式。
2.多维度、层进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层面,围绕专业价值观的训练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多层次、多纬度地展开。
首先,依托社会工作实验课的课堂实践——课堂学习形式的灵活性。课堂实践以课程为单位展开,课程实践和理论教学穿插并行。要根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合理设计社会工作实验课和理论教学的时数。社会工作实验课要有专门的授课计划、授课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保障教学效果。实验课的设计和操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多样性。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心理体验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把专业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如何把模拟情景体验“移植”到生活中,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依托校内专业社团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形式的多样性。校内实践是相对校外实习而言的,和课堂实践互为补充。有限教学时数下的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外实践训练的补充。校内专业社团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社会工作专业社团——“社工之家”。它是一个专业的学生社团,由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担任督导。学生以社团为平台,结合小组工作的理论学习,开展了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的“成长小组”,笔者作为该社团的督导老师全程指导该成长小组。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使小组工作的技巧得到很好的实践和锻炼,参加者也较早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和形式,增强了专业意识,均受益匪浅。最后,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开发的多元化。高校要积极拓展实习领域,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推进校企联合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学校带教老师和机构指导老师的联动督导制度,明确督导职责,确保实习质量。督导要由具有实务经验的专业老师和机构专业社会工作者担任,要职责明确。要建立相应的实习监督和评估体系,保障实习效果。学校要提供实习的经费保障和制度支持,确保实习不流于形式。校外实习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递进式的设计模式。实习时间安排可以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保障怎么写作时数。一贯式的实习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真正进入实务领域的机会,同时促使他们进行反思式学习,边学边练中扎实了基础,锻炼了能力,提升了专业素养。3.多角度、系统化评估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环节,是对原有培养计划的检验,也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校内的实验室教学环节,要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参与实验课的评估和反思。校外专业实习环节,要建立校外专业实习的校企联合联动督导制度,实行学生、机构督导、学校带教老师三方责任制。实习要有严格的实习指导书,要明确实习目标、实习契约、实习任务,以及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考核标准,并进行过程和效果评估。

三、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

1.加强社会工作实验室教学的制度建设。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规范有序进行,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要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严格的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制度,制定社会工作实验课的教学和评估体系。实验课教学要有实验大纲、实验教学计划表、实验项目卡和实施手段、评估方法,学生要有实验记录、实验项目评估表及评估报告,最终建立实验课教学评估和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双重评估体系。
2.严格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评估指标体系。从目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实习无法切实有效地进行督导,不能保障实习质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为了构建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要把实习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估结合起来。从实习开始的联络,到实习过程中专业技术问题的处理、价值冲突和困惑,以及每天的实习日记和最后的实习总结,都要有督导的跟踪,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
3.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督导制度。学校要在校方和实习基地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实习协议,就实习过程中双方的责任、义务和管理等进行约定。建立实习基地的督导机制。由于学生分散实习,学校教师督导很难每天跟踪。可在学校和实习机构联合培养的基础上,由机构选派具有高度专业责任感和丰富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者来担任机构督导。学校可酌情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保证实习基地和机构督导的可持续性。
4.强化学校行政支持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导向,决定了学科的灵活性。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来看,结合实务机构的反馈,在原有的教学体系内进行灵活设置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要在保障教学效果,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

四、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实施要求

1.教师的积极配合和能力提升。实践教学的灵活动态性、综合多样性,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的前提下,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并不断提升实务能力。
2.学生的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无论是课堂实践,还是课外实习,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元素,要充分保障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说,要认真投入实践,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怎么写作工作中的实际行动,提升专业怎么写作技能和水平。
3.严格规范执行实习评估制度和督导制度。要建立学生、机构督导、指导老师的三方责任制,严格规范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实习筹备阶段,学校带教老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实习指导手册。实习初始阶段,实习生在和机构督导、指导老师的沟通下,完成实习计划表,并遵照执行;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要按时完成实习日记,和督导定时沟通,督导要对实习生进行及时回馈和引导;实习结束时实习生要完成实习总结,实习指导老师要完成实习教学总结,机构督导完成实习鉴定。实习评估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实习生就实习期间的工作进行汇报,机构督导和指导老师给予评议。
4.时刻关注社会工作的前沿理论和实务发展。教师要关注社会工作理论前沿的最新发展,以及在实务过程中的应用。能及时就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新进展做出反应,引入课堂,带动教学实践。
五、结语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否,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实务界的反馈。实践的发展是迅速而多样的,社会工作实务也因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而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压力更是考验。我们需要在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保持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性、持续性和实务性。在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

源于:免费论文www.udooo.com

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和实务界保持同步的状况下,抓住社会工作教育的灵魂和根基,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水准和较强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者?实践的发展告诉我们,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理念和职业是这门新兴专业和职业的灵魂,这是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性原则。
[注释]
①向德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2008(5):85.
②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5.
③田玉荣.从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看“专业导入教育”的课程设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1):19.
④朱东武.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社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反思[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12):2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