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 >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模式

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模式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5705 浏览:209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基于Web2.0的网络具有用户分享、信息聚合、平台开放、用户活跃等一系列的特点,为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与之相应,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在传播对象、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方面也发生了转变,本文介绍了新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传播特点并依照其特点提出了三大优化策略:提升传授双方的信息素养、构建多元信息传播通道、优化教育信息的选择。
关键词:Web

2.0;教育传播;传播模式

1671-7503(2014)01/03-0034-03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1]早期的教育传播是传播者通过一定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受播者的单一线性传播模式,其中,教师是传播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进入Web2.0时代,传播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blog、rss、wiki、p2p、sns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渐进入教育传播的领域中,它们开放、多元、自由、互动、时效、便捷的特点,使得线性的传播模式逐渐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双向、混合的模式。

一、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的特点

Web1.0的网络技术受到单向的、只读的、交互能力弱的局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交流活动很少,二者之间的反馈也相当匮乏,其传播效果必定受到影响,依旧没有打破时空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Web2.0的网络技术摒弃了Web1.0的上述弱点,既能实时反馈,也能异步交流,同时,提倡自由,鼓励创新,寻求多元化发展。因此,在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1.传播对象呈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主客体关系变化

传统的教育传播是点对面的传播模式,整个教育传播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教育传播者(教师)、教育受传者(学生)、教育传播信息、教育传播媒体。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决定着传播信息、传播媒体、传播环境等传播因素,学生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如图1所示)[2]。
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发生了重大转变,它转变了原有的单一线性传播方式,教育不再是“填鸭式”的传播,也不再由教师掌控,而是融合了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以及分众传播的特点,学生既可以通过个人主页、学习网站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Web2.0技术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布信息,因而,学生既是信息的受众,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具有双重身份(如图2所示)。以moodle学习平台为例,教师在平台上发布学习主题与参考资料,学生阅读教师所传内容后积极深思并各自上传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不断补充与丰富学习内容,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信息。由此可见,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淡化,利用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模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方式,传播通道中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发送或获取相关信息,既可以作为信息传播者发送信息,也可以作为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补充与更新信息。[3]教师由原来的传播通道中的传播主体开始转向为传播主导,学生由传播通道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传播活动的主动探究者。

2.传播方式呈现同步讲授与异步交互的融合

传统的教育传播方式是以实时的同步讲授传播方式,教师在课堂内面对面地讲授知识。随着互联网发展到Web2.0时代,通过blog、wiki、moodle、论坛等技术、方式来进行异步交互的教育传播方式也逐渐火热起来,这种异步方式通常是“由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测评等教学材料编制成特定格式的文件存放在Web怎么写作器上,学习者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将教师课堂授课的情况实际拍摄下来,经过适当剪辑后制作成流式媒体的课件供学习者点播”。[4]例如:网络教学,教与学并不是同步进行,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答题解惑。这样的异步学习方式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此外,Web2.0还能支持同步讲授与异步交互相融合的教学,以目前教育中比较火热的“翻转课堂”为例,翻转课堂将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教育信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与学习伙伴教师进行异步交流。那么,两个过程的结合也促成了同步与异步的融合。

3.传播内容呈现小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网络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很多人感受到“我们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却饱受信息的饥渴。”信息如此多,怎样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却成为困难,解决这个理由的办法就是传播信息的小众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同样,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开始注重信息的分组与聚类。教育网站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主题,有不同的讨论小组,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或需要进入相应的页面学习,围绕主题形成相关集体。以豆瓣网为例,首先,豆瓣网将其内容分为豆瓣读书、豆瓣音乐、豆瓣电影等几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又有相应的标签,豆瓣读书的标签有文学、流行、生活、科技、经管等模块,每位用户在加入豆瓣网时,网站会让用户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来给自己添加标签,用户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想看的标签,与此同时,遇到理由还可加入到相应的讨论组交流,而每个组的组员可以说是兴趣相投的学习伙伴。类似于豆瓣的网站有很多,如博客、论坛、BBS等都有小众类聚的特点。教育传播业必将加入到这个趋势中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社会其他成员与学生,各类信息资源与学生构成了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传播的网络,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景象。[5]

二、Web2.0环境下教育传播的优化策略

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其主客体间的关系、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与传统的教育传播存在着巨大差异,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顺应时怎么发表展要求,推动教育传播活动持续发展,教育传播活动必须针对这些变化展开调整。因此,优化教育传播模式亟待解决。

1.提升传受双方的信息素养,推动传受双方的交互作用

在Web2.0的环境中,教师是教育传播活动的主导者、设计者、参与者,教育传播的方式,选择怎样的传播媒体、传播内容等都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做到:要面向教师开展信息素养的培训,开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力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工具应用能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教师的反思与评价能力、提升教师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能力[6],仅仅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还远远不够,学生是教育传播的主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同时,在信息时代,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得其在发挥个体主动性的过程中出现传播失范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势在必行。[7]然而,在很多学校里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育没有引起重视,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带来阻碍。要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必须要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利用Web2.0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利用网络探索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信息技术的讲座、信息技术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构建多元的信息传播通道,建立良好的媒体环境

目前,可供选择的媒体技术多种多样,每一种工具都具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按照“没有最好的媒体,只有最适合的媒体”的观点,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考虑教育传播的目标、内容、传播者特点、受传者特点和不同的媒体通道自身的优势和功能,加强不同媒体与技术之间的优化、组合。如将学习资源、讨论组、留言、博客、Tag、Wiki等功能模块进行有效地协同与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工具如电子笔记、字典、计算器、概念图(Concept Map)等,通过提供BBS、博客、Wiki等支持合作化学习工具,推动学习者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利于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协同建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效率、提高协作学习的能力。[8]同时,在媒体的选择过程中,还要重视“最小代价率”的媒体选择原则,按其原则某种媒体的代价率与其提供的效能成正比,与使用者所付出的努力成反比。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模式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在信息时代,学生能接触到的媒体是多种多样的,在效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选择学习者付出努力最少的传播媒体或是多种媒体的结合。

3.优化对教育信息的选择,提高教育传播内容的质量

教育信息的选择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影响,在教育传播中,首先,教师要考虑选择怎样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推动学生对知识或者理由的理解。其次,学生也会选择接受什么信息,自主探索怎样的信息,反馈给教师何种信息。在Web2.0的环境中,教育信息更加趋于小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这也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兴趣、特点来选择高质量的教育信息。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应当是科学的、理论化的、系统化的、综合化的、结构化的,应该为学生认知与技能的培育、创造力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道德修养的提升起重要作用的信息。此外,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信息还应当注重信息的开放性与共享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目标来选择信息,非线性的组织、呈现信息,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育信息的质量对整个传播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在信息的海洋中,教师应挑选出高质量的教育信息,为高质量的教育传播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三、总结
总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教育的传播与发展应当符合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教育传播模式的研究成果虽比较丰富,但仍需深入探究。特别是Web2.0的网络环境,拥有传统教育时代以及Web1.0时代里所不具有的异步交互、开放共享、自由多元等特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信息发布者与获取者。那么,怎样坚持包容开放的心态,积极利用以上Web2.0的众多优势来因材施教,将为教育传播的持续优良发展带来新契机,也为教育活动中的专家、教师、学生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张旭华.Web2.0技术视域下教育信息资源传播创新模式探微[J].现代情报,2013,(01):51-53.
[3][8]黄琼珍,袁漫.Web2.0环境下的教育传播特点及学习平台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2,(03):67-73.
[4]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76.
[5]欧阳康,汪瑜敏.试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16-19.
[6]徐福荫.信息时代的学与教[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5-8.
[7]吴鹏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1,(06):34-3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