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由美国影片《死亡诗社》管窥家庭教育误区和出路

由美国影片《死亡诗社》管窥家庭教育误区和出路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5445 浏览:137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美国影片《死亡诗社》以威尔顿预备学院为背景,对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揭露与批判,但电影不仅仅涉及学校教育,影片中隐含的家庭教育问题则更引人深思。本文试从影片中的尼尔之死解读家庭教育的误区与出路。
关键词:《死亡诗社》尼尔之死家庭教育
:A
一引言
美国影片《死亡诗社》,又译为《春风化雨》,是教育类题材影片中的经典之作。故事以1959年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为背景,在学院庄严凝重的新学年开学典礼仪式中拉开了序幕。从校长的演讲中,我们感受到在这所以“传统(tradition)、荣誉(honor)、纪律(discipline)和卓越(excellence)”为信念的学院里,校方引以为荣的是1958年有超过75%的毕业生申请到了常春藤联盟大学,这就是他们引以为豪的“荣誉”和“卓越”。在校长看来,这种成就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是积极力行本校所秉承的四大信念的结果,这也使得威尔顿成为美国最好的大学预备学校,因此家长们克服种种困难也要争取将自己孩子送到威尔顿学习,父母们因为孩子进入这样的名校而满脸洋溢着满足与自豪感。而现实情况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传统保守、死板单调,学生将校方的四大信念“恶搞”为“模仿(tresty)、恐怖(horror)、颓废(decadence)、污秽(excrement)”,并称“威尔顿”(Welton)学院为“地狱”(Hell-ton)学院。然而随着一位新教师基丁(Keating)的到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基丁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引发了观众们对学校教育、对教师角色的反思与探讨,但观众是否注意到了影片中隐含的另外一个层面——家庭教育的角色呢?影片中尼尔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角色,他的死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也给观众以触动。毋庸置疑,尼尔死于当时刻板教条、缺乏人性的教育体制,但如果细细梳理影片中尼尔父子同时出现的镜头,便不难找到家庭在尼尔过程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影片中的父与子
影片开始部分父亲送儿子参加开学典礼仪式时校长表达了学校对尼尔的期望很高,父亲回答说尼尔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当时尼尔还是满脸自信与轻松的神情,说自己会尽力而为。到了宿舍与舍友交谈,我们得知检测期尼尔参加了暑期学校的化学辅导班,因为父亲认为他应该比别人超前一些。此时父亲来到宿舍,以尼尔这学期课外活动太多为由决定让尼尔辞去校刊社的工作,尼尔不同意,认为自己不能辞职,这太不公平。这是影片中尼尔第一次反驳父亲的意见,这让父亲很没面子,于是拉儿子到宿舍外训话“别在公开场合与我争辩,知道吗?”(《死亡诗社》影片对白),并要求在尼尔医学院毕业前得照父亲的话做,最后尼尔以“Yes,sir”这样类似下级对上级遵命的方式而结束谈话。另一件事是尼尔得到了饰演汉利霍尔(Henley Hall)那出戏,可父亲得知后却逼他退出演出,他认为自己做了很大牺牲才把儿子送进这里,尼尔不应该让他失望,演戏是突发奇想,是在浪费时间。可儿子最后还是瞒着父亲出色地完成了演出,并赢得了全场地喝彩与掌声。可就在此时父亲出现了,阴沉着脸把儿子带回家,接下来发生了味最浓的一幕:父亲因为儿子的“阳奉阴违”大为恼火,“你为什么坚持反抗我们?但是不管原因如何,我们不会让你毁了你的生活,明天我让你从威尔顿退学,帮你到布瑞登军事学校注册,你要上哈佛,你要当医生。”(《死亡诗社》影片对白)当尼尔表示不同意时,父亲马上说:“闭嘴!不要这么戏剧化,听起来好像刑期一样,你不明白,尼尔你拥有我从来没有梦想过的机会,我不会让你白白糟蹋。”(《死亡诗社》影片对白)随后虽然尼尔试图想让父亲了解自己的感受,但在父亲的权威震慑下他意识到已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可能与必要,在无助与无望中,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朵充满梦想与的生命之花就这样无声地凋谢了。尼尔的生命一半是被当时的教育体制扼杀的,另一半是被自己的父亲扼杀的,父亲的专制、蛮横、高压与权威把尼尔往死亡之路狠狠地推了一把。
三由尼尔之死解读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长权威至上
在“家长权威至上”的家庭,家庭成员内部总是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父母总是以命令的、不容反驳的口气来要求孩子,而且父权在家庭关系中不可侵犯,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听从父亲,父亲的主宰、尊贵地位应该以孩子的服从得以体现和尊重。家长专制下达命令式的权威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在教育子女上却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只能引起子女的反感和对抗,子女即便是服从也是口服心不服,结果可能是孩子表面上顺从与温顺,但内心却在孕育着反抗与爆发的危机。电影中尼尔与父亲的交流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尼尔对父亲命令的顺从回答“Yes,Sir”,父亲的态度使尼尔无法与他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与沟通,尼尔虽然口头上顺从但内心并不服气。
2家长越俎代庖
很多家长以“为了孩子好”为理由,替孩子选择或决定学业、工作甚至婚姻,但这却是打着爱的名义在摧残孩子。影片中尼尔父亲逼他放弃演戏,甚至让他从威尔顿退学转到军事学校,然后上哈佛学医,这一切都是父亲在替尼尔计划并决定他未来的人生道路,根本不顾尼尔的感受,父子缺少沟通与交流,父亲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与精神需求,从来没问过儿子想要什么,也不明白儿子的内心想法,按照尼尔父亲的理论,孩子必须等到读完医科大学时,才可以独立,才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在那之前,孩子必须听父母的。
“你为什么坚持反抗我们?但是不管原因如何,我们不会让你毁了你的生活……”、“你不明白,尼尔你拥有我从来没有梦想过的机会,我不会让你白白糟蹋……”(《死亡诗社》影片对白)尼尔父亲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心态:当时我们自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好多愿望没法实现,而现在我们尽一切可能给你创造条件,甚至作出牺牲,这一切可都是为了你……“一切都是为你好”,这是家长面对孩子“不听话”情形时常说的一句话。真的是为孩子好吗?还是借此之名以势压人,进而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未实现愿望的工具?这种“爱的折磨”不只是对一颗颗自由创造心灵的扼杀,甚至会演化为难以扭转的悲剧事件。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