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试谈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期刊

试谈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期刊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10197 浏览:359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时下,很多学生天天唱着意境浅显的流行歌曲,却背不出字字珠玑的古诗文;学生很多捧着卡通漫画看得津津有味,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传统节日,不知意义何在;民族英雄,不知朝代事迹……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社会道德的缺失,精神底蕴的淡薄,无一不和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关。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尝试通过一些途径让传统文化教育参透进语文课堂。

一、“唐诗宋词”给学生以美感的享受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最为诗意感性的“唐诗宋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初步兴趣。
1.配乐诵读法。古诗词所特有的音韵美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充分彰显出来。教师或利用朗读音频资料,或运用本身的朗读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一起沉浸在诗歌“美”的意境中。
2.吟唱法。有些传世佳篇已经被谱成曲,成为现代流行歌曲的一部分。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等,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一起聆听吟唱的方法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借助优美的旋律完成对诗歌意境的多角度审美。
3.古诗配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诗的又一大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直观的画面表现诗的内容。借助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让欣赏者加上自身独特的主观体悟,藴含在诗歌中的意境就会被大大丰富了。
4.写“唐诗小品”。把古人用凝练的文字表现出的意境用今天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写成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再现诗词优美的意境。

二、通过阅读教学触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就是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史。屈子投江,苏武执节牧羊19年,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在一篇篇激扬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屈的民族英魂。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利用文本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诸如课前合作阅读,课堂讨论探究,课后个人写作,通过这三个环节,完成学生对于文本材料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深层理解体悟的过程。

三、传统教育还应带给学生如何做人的启示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抓住初中教育的黄金段,运用古圣人的智慧,熏陶我们的学生,教导禀性淳良的孩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通过日积月累,奠定他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将得心应手,过真正幸福、美满、自在的人生。
我利用板报、多媒体教学生学习朗读《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精神:“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时有的礼仪与规范。
通过朗读传统文化经典之一的《弟子规》,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了,上课更能集中精力。不仅老师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有很大的改善。
我还让学生背诵《百孝篇》,“诸事不顺,因不孝”,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会背。我也教会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中每一位有缘人,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社会的文明会进一步提高。感恩的心,既能幸福他人,也能快乐自己。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份神圣的使命,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绽放出美的精神之花。重振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
责任编辑:王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