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国防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创设误区和解决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创设误区和解决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11941 浏览:479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中,问题的创设存在许多误区:为问而问、忽视情境体验、缺乏层次性和时代感等。本文试图对此类问题进行剖析并寻求解决策略。
【关键词】问题创设误区策略
1674-4810(2012)16-0069-01
课堂问题的设计源于问题教学,概言之,问题教学法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

一、历史课堂中问题设置的误区与解决策略

1.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单纯地为了提问而提问。
以人教版“古代希腊政治”为例,有些教师在导入新课后,直接让学生结合书本回答古代希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设置较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只能机械地照着书读一大段。笔者认为,在处理这一问题前可先回顾上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不同,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2.忽略了学生的情境体验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鉴于中学历史课程是青少年学习历史的主要途径,以及历史史实的“不可再现性”等特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人教版“新航路的开辟”为例,

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在处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一环节时,有的教师是这么设计的: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问题为:“请每组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分别演示四个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在表演前将班级的课桌摆成了世界地图的形状,在表演中还添加了许多奇闻逸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轻松地掌握了基本知识,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缺乏层次性,忽视启发式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贯穿古今中外,容量大、时空跨度大,无疑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面对有些学生通史知识的欠缺,课堂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层次是基础知识的运用,第三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扩展。针对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在设计历史问题时要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梯度的设置。
以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总结为例,有些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简述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问题涉及的内容领域广、时间跨度大,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很容易使他们失去思考的兴趣,坐等教师的答案。如果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将问题分成若干子问题:一是中国近代社会舞台上都出现过哪些阶级,有哪些代表人物;二是各个阶级分别为近代化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等,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化难为易,充分照顾到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
4.脱离现实,缺乏时代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可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众多问题,他们难免会感到困惑。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现实,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
以人教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例,有的教师在处理西方福利制度这部分内容时,就联系到了近段时间社会上频频议论的“老人跌倒应不应该扶”或“小悦悦事件”等问题,然后补充式地进行提问:“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你怎么看待这些争议性的问题和事件?”随后学生就顺其自然地想到公民道德沦丧、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样的问题设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也利于他们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5.课堂提问缺乏氛围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理想的课堂氛围应当是宽松的、的、平等的、和谐的。问题教学作为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形式之一,问题的设置更要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人性化和合理性的特点,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而由教师自问自答;也不能设置相对较难的问题,教师不做引导,只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解答,而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参与,这样就缺乏性,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1.合理安排提问的时机
首先,一堂课的问题设置要合理,不能“满堂问”,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疲乏感,影响知识的掌握。其次,问题要提到“点”上,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教学环节的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突出性和连贯性。
2.把握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要将其细化分层,设置为若干环环相扣的小问题,然后,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3.注重问题设置的灵活性
一方面,教师应摒弃呆板式的提问,要注重启发式和具有创造性的提问,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
4.追求提问的语言艺术
一方面,要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切忌口语化和简化专业名词。另一方面,要追求语言的幽默性。
参考文献
[1]安方明.论问题教学对教学论改革的意义[J].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6(11)
[2]丘少晖.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3)
[3]黄丽蓉.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教学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责任编辑:高照〕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