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安全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哲学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哲学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25738 浏览:1184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哲学,针对目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为政以德 举孝廉
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而是一种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思想、理论和经验的沉淀,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许多有借鉴意义的管理哲学。
在《论语》里面,孔老夫子在「为政篇」开头几章讲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老夫子的话,非常的简短,可是意义深刻。相反「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结果就不一样了,结果是「有耻且格」。这个道的意思是导,就是用什么来引导?我们今天做企业,管理团体用什么来引导?如果我们用的是政跟刑来引导的话,所得到的结果是“民免而无耻”。政用现在的白话来讲,叫做条款,很多的条款,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规定,就是用很多的规定。齐之以刑是处罚,用现在的话来理解是赏罚,而不是只有处罚而已,连奖赏也在这范围当中。
有趣的是,一般的大众都是把管理局限在这个用条款和赏罚进行管理的方法里面。在企业里,最常听到的一种理论,叫做萝卜加棍棒。把员工当做兔子对待,要他跑得快,就扔一根萝卜。可是兔子也有吃得很饱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拿出棍棒打它,让它往前跳,因此这种方法叫做萝卜加棍棒。可是我们在接受这个道理的同时,忽略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就是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兔子,而是有生命活跳跳的人。
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的管理不是彻底的方法,它会有效果,可是可能会有反效果。依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全世界排名在非常前面的这些大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45年,而中型的企业7.5年,小型的企业2.9年。我们看到这个数字,本来以为企业应该是会很长久的办下去,可是没想到近代的这一百年来,这些企业在更迭的过程当中,竟然是这么的快速。
是什么导致曾经屈指可数的大企业如此快速更迭?我们从中国历史可以寻找答案,反观中国历史,在战国时代就有这样的思想。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战国七雄里面,秦国是最后崛起的一个国家,因为它用了商鞅的变法,用了法家的思想,让它一下子从七个国家最弱的,一下子窜到最强的。商鞅的的赏罚用得非常的严厉,如果有一个人犯错,可能他的邻居要一起受到处罚。奖赏也赏得非常的慷慨,所以秦国的军队都像虎狼之军,所向披靡。可是我们思考一下,中国最短命的朝代是就是秦朝。它的管理虽说有效,可是它是最短命的,这就是我们看到历史给我们做的一个示范。
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绵延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周朝是以德来立国的。周朝的三个女圣人生了三个圣人,而这三个圣人把五伦的关系,那个孝道,还有对兄弟之间的那种道义跟情谊,演得非常的彻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是我们看到为什么这样的管理方式没有受到重视?因为它很慢,它是历经好几代在德行上的经营,才发展出来八百年的历史。可是我们看商鞅变法不到一代,非常短的时间立竿就见影。
我们现在从整个历史了解到什么?快速就等於短命。这里又印证了孔子的另一句话,「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一直都认为高薪等於人才,可能我们走的路正好是秦朝法家走的这条道路。很快,可是会出很大的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企业管理才能长久呢?
孔老夫子在《论语.为政篇》里面讲到,「为政以德」,这个政我们不要把它很狭隘的想像成政治,众人之事就叫政。所以管理企业是为政,治理一个家庭是为政。「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用利益来做交朋友的条件,利益要是没了,交情就不见了。「以势交者,势尽则交绝」,没有了地位之后,就门可罗雀!一个领导人有德,真正照顾、体谅员工,可以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做到非常的圆满。请问有这样的人出现,员工要不要到他的公司上班?当然要,赶都赶不走。
孟老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讲过这样子的话,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一个领导人把他的员工,当成手足一样照顾,「则臣视君如腹心」,被领导的人把领导人看成心肝宝贝,员工是很可爱的,你爱他一点点,他爱你很多。但是「君之视臣如犬马」,如果我们

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udooo.com

把员工当成是狗、当成是马一样,「则臣视君如国人」,就是下属看老板把他看成陌生人。且看当今的劳资关系,听说很多的员工,一下班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机关掉,老板找不到我。现在是我下班时间,六点下班,五点五十九分就在那边等打卡,不能让他多赚一分钟,这样我会吃亏,有很多状况是这个样子。
老板要以德治人,同时员工也应为人孝悌。《孝经》中讲「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因为这是一个态度。这是中国文化很吸引我们的地方,因为它都是抓根本,它没有去抓枝末的问题。然后「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一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可以把他所有的生活打理得非常的有条不紊,把他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他可以做到这样的地步,他到企业里面,他的办公桌也不会乱!因为那是一个态度,不是二、三个态度。日本有个企业家他非常的聪明,他要把一个人提升到中阶主管,科长的位置,老板要先到他家里去吃一顿饭。考察他有没有三代同堂?有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他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他就没有希望。如果他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他就可以顺利的升到科长的位置。因为他对父母的态度,已经看出来他对老板的态度。是跟中国古人学的,举孝廉是这样的心境。
在《论语》刚开始就有这么一段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它告诉我们,孝悌是发生在家里面。犯上是到企业里面。作乱是再把它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国家。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学问统统都抓根本,首先切入点,要解决企业的问题,要解决社会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从家庭开始解决。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根本抓住之后,问题其实是会变得非常的单纯,变得非常的简单。所以中国人的管理他都是抓根本,把根本抓到了,自然而然这个管理非常的简单,用力很少,可是得到的功效却很卓著。所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把孔老夫子一生中心思想的根本给找到了。
中国文化讲「格物」,就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不当的。革除物欲,把东西拿掉,革除,它是把东西拿掉的过程。可是我们过去对管理了解的可能有所偏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窥见管理哲学,道德是吸引人才最主要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相整合,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增强民族信心,实现和谐社会都将体现出其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论语》、《大学》、《弟子规》
[2]《孝经》
[3]《孟子》
作者简介:
房宝山(1963-)男,民族:汉,职称:助工。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