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 >反哺知识反哺和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反哺知识反哺和企业技术能力提升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5555 浏览:181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要:企业引进技术的途径有很多种,母子公司间通过知识反哺的形式来提高母公司技术能力,是其中的一种。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来讲,通过在国外成熟市场设立子公司或者与技术领先公司合资成立子公司,并通过子公司向母公司进行知识的转移从而提高母公司的技术能力,在实践中仍然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文章以中国企业的具体实践为背景,借鉴技术创新和仿生学的理论,从母子公司的视角对知识反哺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和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文章构建了知识反哺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知识反哺的各个因素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一些列措施。
    关键词:技术能力提升;知识反哺;母子公司

    一、 引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多数企业的内部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其技术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途径仍然要依靠技术转移。后发国家在进行技术追赶的过程中几乎都要经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再自主创新的过程来实现本国技术能力的提升。企业引进技术的途径有很多种,母子公司间通过知识反哺的形式来提高母公司技术能力,是其中的一种。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来讲,通过在国外成熟市场设立子公司,并通过子公司向母公司进行知识的转移从而提高母公司的技术能力,在实践中仍然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和企业仿生学理论出发,对知识反哺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和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对于国内外以往的研究而言,这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角度。从实证的角度,本文对知识反哺各个阶段中企业技术能力提升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是企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等过程实现的。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是以技术能力的积累为前提的。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是通过产品的销售,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来实现的,产品要取得大的市场占有率,关键要靠产品的技术水平、优势、产品怎么写作等。而企业的产品要有高的技术水平,就必须通过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从更深层次来说,就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因此,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能力的体现。此外,技术创新创造的产业和企业竞争优势要依赖于一些组织能力和有效的运营。

    二、 理论分析与检测设提出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现有文献分别从技术能力过程、技术能力本质和技术能力资源三个视角给出了技术能力的内涵。基于技术能力过程视角的理论从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给出了企业技术能力的定义,基于技术能力本质视角的理论从知识的获取和创造给出了技术能力的定义,基于技术能力资源视角的理论认为技术能力不仅包含知识,还包含组织的其他资源。资源理论扩大了技术能力的研究范围。本研究结合技术能力本质和技术能力资源的视角,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现有技术的使用以达到技术的有效利用和通过创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技术能力建立在企业与技术有关的知识基础上,从组织角度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所拥有的知识存量越多,其技术能力就相对越强;在组织拥有同等水平的知识存量时,它对知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udooo.com

    识存量运用和操作能力越强,则组织的技术能力也就相对越强。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具有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特性,其静态特征表现为企业所有内化知识的存量,是企业技术能力的基础;其动态特征表现为对现有知识存量的应用和操作,包括现有知识的重组和提高过程,也包括企业对现有知识操作技巧的提高过程。
    现有的文献多数从研发投入、专利数、新产品开发、科研论文发表等招标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来测量企业技术能力。Kumar, V等(1999)运用李克特量表对技术能力进行总体测量。Fernando E.等(2007)、T. Isobe等(2008)、贾生华等(2008)等对技术能力进行多维度的分解,并运用李克特量表对每个维度分别测量。总的来看,现有对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用多个维度来反映技术能力的内涵。
    基于文献梳理和上述的分析,本研究从两个维度对技术能力进行研究:(1)技术利用能力;(2)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利用能力是指企业对现有知识存量的使用和操作的能力,用以增强企业的短期绩效;技术开发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获取知识的操作产生新的知识以提高企业长期绩效的能力。
    关于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Szulanski(1996)认为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分别是被转移知识特性、知识源特性、知识接受者特性和情境特性。Duanmua等(2007)认为跨国公司与海外投资企业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合作伙伴间的信任程度以及合作关系。Ai等(2008)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知识转移意愿是影响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Barbara等(2007)通过对合资公司的知识转移进行研究,发现知识共享契约、合资双方的知识转移意愿和信任程度对知识转移的绩效有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也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魏江等(2006)通过对西安地区10家科研型企业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认为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为信任、人际关系、激励、决策者态度、知识管理系统和知识吸收能力。艾时钟等(2011)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和西安软件园2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沟通、相互承诺和信任对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曹兴等(2011)通过对国内25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知识的隐形、接受方的学习动机、联盟伙伴间的知识差距、关系距离都会对联盟间的知识转移产生显著影响。于鹏等(2011)通过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知识的复杂性、在华子公司中外派人员能力、培训措施和知识存量价值、母子公司正式整合机制、信任水平和组织距离对跨国公司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双向知识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借鉴以往学者对知识转移因素的研究,在本研究中子公司通过知识反哺提高母公司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将影响知识反哺的因素分解为知识反哺意愿、知识反哺能力、知识反哺成本、知识反哺情景、反哺知识特性和母公司知识吸收能力。
    2. 研究检测设。通过借鉴以往学者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知识转移和知识反哺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技术能力被分解为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两个维度,子公司通过知识反哺提高母公司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将影响知识反哺的因素分解为知识反哺意愿、知识反哺能力、知识反哺成本、知识反哺情景、反哺知识特性和母公司知识吸收能力。进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检测设:
    检测设1:知识反哺意愿与母公司技术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成功的知识反哺不仅需要子公司的知识反哺意愿和向母公司转移知识的经验,尤为重要的是母子公司在知识反哺的过程中必须维持一种持续而良好的关系。由于绝大多数的隐性知识是以人为主要的载体进行转移,母公司的吸收能力与母子公司的关系将有助于促进知识反哺的效率。
    检测设2:知识反哺成本与母公司技术能力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知识由子公司通过反哺的形式转移到母公司,知识反哺成本的高低将对母公司技术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公司对母公司进行知识反哺的过程中,如果知识反哺的成本越低,则越有利于提高母公司的技术能力。
    检测设3:知识反哺情境与母公司技术能力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有效的知识反哺需要母子公司在知识转移双方存在一个合适的知识距离,太大或太小的知识距离都不利于提升知识反哺的进行。因此,本文认为母子公司的知识距离与母公司技术能力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的曲线关系,即当知识反哺双方的知识距离处于中间状态时,知识反哺效率最高。随着母子公司的知识距离增加或减小,知识反哺的效果不断降低。
    检测设4:反哺知识特性与母公司技术能力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知识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相对应,较简单的知识需要很少的信息即可以将其涵义表达清楚,而复杂的知识则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将其涵义表达清楚。越是复杂性的技术知识在知识反哺的过程中就需要越多领域的知识,就需要通过越多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学习和传授该项技术知识,这些专业人员彼此的交流也就更加复杂。母子公司间很多反哺的知识需要跨

    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部门的合作,对于复杂性较高的知识,如果在反哺的过程中无法了解该项知识的相关背景和具体来源,母公司就越不容易吸收。知识大多嵌入到某种载体中,载体的不同也会导致知识复杂性程度的不同,知识如果嵌入在组织或关系网络里,由于这种知识联系的事物较多,其复杂度也就较高。
    检测设5:知识反哺能力与母公司技术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知识反哺能力指子公司在知识反哺的过程中以合适的方式对转移知识进行说明和传授的能力。在知识反哺的过程中,子公司根据母公司对知识吸收的特点对反哺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分解,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反哺。子公司对反哺知识的编码能力、对母公司反馈信息的把握,都会对反哺的效率产生影响。子公司如何针对不同性质和内容的知识、不同的知识需求主体,选择合适的知识反哺方式,将会影响知识反哺的成本和效率,从而对母公司技术能力产生影响。子公司的反哺能力越强,知识反哺进行的就越顺利。
    检测设6:母公司知识吸收能力与母公司技术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母公司作为知识反哺的接受方,其知识吸收能力同样影响着知识反哺绩效一个完整的知识反哺不仅包括反哺过程而且还包括知识的吸收和利用过程,母公司吸收知识的能力同样也决定着知识反哺绩效。
    反哺的知识最终要在母公司特有的组织情境中得到运用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因此整合与应用能力是母公司吸收能力的外在表现。

    三、 实证分析

    本研究属于企业层面的研究,为验证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检测设,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所需数据。本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问卷进行发放,在抽样过程中考虑到了样本的企业类别、规模等控制变量。问卷发放的形式主要采取网上调查问卷和电子邮件两种。根据统计,本研究在问卷预试阶段,通过问卷星的形式进行问卷的收集,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

    5.17%。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潜变量进行测量,要求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在进行结构方程检验前需要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本研究各测量题项的偏度绝对值均小于2,而峰度绝对值均小于5。表明各测量题项的值的分布基本服从正态性分布,可以进行结构方程检验。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子公司知识反哺意愿对母公司技术能力提升无显著影响。子公司知识反哺意愿对母公司技术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知识反哺意愿对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和知识反哺意愿对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反哺意愿对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均未能达到显著水平。在实践中,母公司通常对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具有控制或重大影响,子公司通过知识反哺的形式提高母公司的技术能力有利于子公司获得母公司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公司对母公司进行知识反哺的动因。所以,子公司的反哺意愿对母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均没有显著影响。
    2. 子公司知识反哺能力对母公司技术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公司知识反哺能力对母公司技术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知识反哺能力对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和知识反哺能力对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的水平下,子公司知识反哺能力对母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实践中,子公司知识反哺的源头,其反哺能力不仅影响知识反哺的形式和传递方式,而且决定着其对母公司知识需求的了解。子公司的反哺能力越强,在知识反哺时针对性越强,同时能够以多种形式对母公司进行知识反哺,从而提高母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3. 知识复杂性对母公司技术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知识复杂性对母公司技术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知识复杂性对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和知识复杂性对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水平下,反哺知识的复杂性对母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实践中,子公司向母公司反哺知识的复杂程度越高,该项知识在反哺过程中就需要越多领域的知识,需要越多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该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专业人员间彼此的交流就更加复杂。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跨部门的合作,通过反哺过程中专业人员的交流,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母公司的专业人员对该项知识逐渐吸收,其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获得提高。
    4. 组织距离对母公司技术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距离对母公司技术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组织距离对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和组织距离对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水平下,组织距离对母公司技术利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均具有正向影响。即组织距离越大,母公司技术能力提升越快。在实践中,组织距离主要指伙伴间在商业惯例、制度和组织文化方面的不相似程度。母子公司间组织距离越大,越有利于母公司技术能力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的提升。
    5. 知识距离对母公司技术能力影响较复杂。知识距离对母公司技术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知识距离对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和知识距离对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水平下,知识距离对母公司技术利用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知识距离对母公司技术开发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实践中,母子公司间的知识距离越小,越有利于母公司技术利用能力的提高,对母公司技术开发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6. 母公司吸收能力与技术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母公司吸收能力对母公司技术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吸收能力对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和吸收能力对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在1%的水平下,母公司的吸收能力对其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实践中,母公司的吸收能力取决于母公司现有知识的存量和知识的多样化,反映母公司之前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因此,知识吸收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增强其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鹏,赵景华.基于软环境视角的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管理评论,2011,(6):99-107.
    2.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11,(2):1-9.
    3. Takehiko Isobe, Shige Makino and Did B. Montgomery.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all manufacturing firms in Japan. Asia Pacific Manage,2008,(25):413-428.
    4. Jing-Lin Duanmua Felicia M.Fai.A Proces- sual Analysis of Knowledge Traner from Foreign MNEs to Chinese Supplie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7,16(4):449-473.
    5. Szulanski G.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 ess: Impediments to the Tran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27-43.
    6. AiLing Chuaa, Shan L.Panb Knowledge Tran- er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Offshore Sou- rcing. Omega,2008,36(2):267-281.
    7. 魏江,王铜安.个体、群组、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06,(1):91-97.
    8. 贾生华,田家欣,李生校.全球网络、本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126-135.
    作者简介:徐艳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龙,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13-04-15。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