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程项目管理 >> 管理工程 >探究高层建筑生态设计文化内涵设计

探究高层建筑生态设计文化内涵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31580 浏览:1455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进入20 世纪以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耗能巨大的高层建筑。今天随着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确立,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这也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那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几座高塔建筑设计的读解,来探问生态文化的创造在这里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关键词:建筑设计;高层;生态

一、艺术性的生态文化转换

2010 年1 月4 日,一座“海拔”828 米的“哈里发塔”亮相迪拜。这座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一下子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那令人震撼的高度背后是先进的科技支持与新材料的应用,正是这些为这神话般的高度铺展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20 世纪初,工业的发展、混凝土的出现、电梯的发明使高层建筑突破300 米的高度。今天随着钢材与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新材料的大量涌现,抗风、抗震、地基对建筑的支撑等诸多技术难题的攻克,建筑高度的竞赛正在上演。在高层建筑中强风是最常见的问题,工程师可以利用电脑模拟仿真实验,计算强风对建筑的影响,从而完成高层建筑的内、外部结构设计。人们兴许早已见到悬于台北101 大厦88-92 层空间的巨大钢球,在它撼人心魄的视觉体量背后更有着强大的功效。它重达660 吨,当遇到强风和地震时,通过传感器探测建筑物的摆动程度,再利用计算机控制钢索悬吊的钢球动作,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它还可以吸收地震时的震波, 达到抗震目的。
然而仅从钢球的外部看去,那一圈圈的梯级设计,和谐完美的序列组合,恰当的比例尺度,造型式样,以及在整个建筑中的空间安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让这个高技术产品倒更像一个具有视觉形式美感的装置艺术品。这正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契合。电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用操心从地面到达上百层高度的往返时间。以哈里发塔为例,它拥有世界速度最快且运行距离最长的电梯,楼内57 部电梯的速度,高达每秒17.4 米,人们可以在眨眼的瞬间安全地到达目的地。这或许不能与那些飞行器的速度相比,但它却能让大多数人体会到“飞升”失重的异样快感,这正是速度带给我们的非常规享受。除此之外为了避免电梯快速升降时给人带来的不适及保护乘客生理机能,电梯间都安装了增压设备。还有就是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例如碳纤维、金属钛,它们质硬且轻,耐腐蚀,这不仅能减轻建筑对地面的压力还能保障本身在空中少受侵蚀。
风靡半个世纪的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不再一统天下,建筑艺术的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然而不管哪种流派,都以各自的审美观为形式基础。从沙利文“三段式”设计风格的克莱斯勒大厦、罗杰斯高技术风格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再到西班牙建筑设计师为上海设计的仿生态大厦,建筑审美观已超出了传统建筑美学在外在形式上追求的构图平衡、和谐,以及视觉上的舒适度。当代建筑更能体现设计师对事物的主观感受,那种“非美”倾向恰是对传统建筑美学观的发展和补充,而非对传统美学的否定。当代建筑美学正从单纯地注重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本身。这也是建筑思潮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多样的建筑艺术形式让人们选择,让社会取舍。

二、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时代语言交流

外部形态是高层建筑最直观、最显性的部分,它在民族性的表述上,主要依靠建筑师对传统建筑式样或符号的创造性运用,即将抽象的、符号化的形式融入到高层建筑隐喻中。例如与高层建筑最相似的传统建筑类型便是塔。由SOM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迪拜哈里发塔和上海金茂大厦都具有塔的意象。哈里发塔为伊斯兰教建筑风格,楼面为“Y”字形,并由三个建筑部分逐渐连贯成一核心体,核心逐级向上转化成尖塔。阿德兰·史密斯亲自担纲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它的平面构图是双轴对称正方形,立面构图是13 个内分塔节,由下而上,四角内收,建筑上小下大,逐节加快,似摩天宝塔,巍峨神奇,兼有保俶塔和大雁塔的视觉意象又似通天丰碑。李祖元设计的台北101 大厦,也颇具东方宝塔的特征。西萨·佩里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塔,除了兼具塔的神韵之外,设计师还巧妙地引用了马来西亚尊重的伊斯兰教正方与圆形的叠加图案,隐喻了盛开的莲花。高层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蕴藏着建筑本体的民族性,诸如潜在哲理、建筑气质、总体气势等。只有那些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物质、精神、文化兼备的高层建筑,才能称为上乘之作。正如中国的黄鹤楼、岳阳楼一样,成为传世佳作。
如果说外部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形态的借鉴属于浅层的民族性表述的话,那么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样式进行解构与剥离,对建筑内部空间组织重新进行特定化阐释,则具有较深层次的民族性。从上海金茂大厦的内部环境设计中,就能充分领略到这一点。例如前厅中庭就将江南园林的月洞门抽象成现代的建筑形式,还将北方民居的花格窗演绎成金拱顶饰,这里尽管看不到传统材料,却也极富地域文化特色。
今天, 无论是吸纳西方现代文明的“洋为中用”, 还是寻找东方古代文明的“古为今用”, 都要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 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 使高层建筑在真正地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产生出客观真实的东方语汇的“世界性”,这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时代责任。用“民族”生命力的历史文脉, 来耕耘人类“共性”的心灵, 取得“世界性”共鸣。回望历史, 一个伟大而又健康的国度总是具有自信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在深刻的民族传承中面向着世界的未来走向。

三、高层化对城市生态文化构建的影响

20 世纪20 年代,柯布西耶描绘了一座拥有300 万居民的摩天楼,在他精心构筑的“城市”中,住着城市的管理者、科学家、艺术家⋯⋯这里有屋顶花园、商店、画廊、剧院⋯⋯这俨然就是城市管理与经济运行的中心。城市中各个水平空间都被安排在这垂直竖向的摩天建筑中。它为城市留出了大片绿地,为个体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柯布西耶描绘的摩天楼是理性的,秩序的,它是当代城市的乌托邦。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对城市作出贡献是其必然的选择。无论主动与否,高层建筑都是城市中具有超级影响力的核心因子。
随着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正在成为规范我们社会行为的指导原则,并深入地影响到建筑以及相关的专业。在建筑领域即“生态建筑”概念的产生,即“绿色建筑”,它将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完成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在高层建筑中强调生态设计是一种时代的诉求。杨经文结合当代建筑思潮、技术材料发展以及生态设计理念,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建筑朴素的生态性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利用现代生态技术材料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尤其是在建筑形式的创新上,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建筑的设计语汇。建筑外墙覆盖有白色铝板,以降低太阳对室内的辐射,建筑外立面是大量的凹廊、空中花园以及巨大的屋顶挑棚。凹廊为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建筑,提供了大量凉爽的空间;开向凹口的房间,吸纳了热带炎热的直射阳光;沿垂直方向镶嵌在建筑里的空中花园,为建筑营造了一种与自然景观亲密融融的空间,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阴影,使得建筑的立面充满了具有光影对比、协调的丰富形式变化和光影跳跃。

四、结束语

如果说20 世纪的高层建筑表现的是技术,那么21 世纪的高层建筑则是借尖端技术而实现的一座座“艺术品”,它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未来的高层建筑将不再仅仅以高度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它是生态学与建筑学指导下的绿色建筑。它的发展将永无止境,它是人类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的重要工具,是人类理想城市的乌托邦。
参考文献:
沈康,李华“. 现代”的幻像——中国摩天楼的另一种解读[J].时代建筑,2005(4):14-17.
吴向阳. 杨经文[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