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高中班主任 >探析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探析

探析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探析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8719 浏览:1322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针对一些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校园文化薄弱的问题,文章以中国计量学院的两次新校区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校园文化盘点—校园文化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为线索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作者简介]姜羡萍(1973- ),女,黑龙江鹤岗人,中国计量学院宣传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研究;顾佳隽(1980- ),女,浙江平湖人,中国计量学院宣传部校报编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校园文化和校园媒体研究。(浙江杭州3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课题“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LX2012Y230)和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大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udooo.com

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CG38)的研究成果之一。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59-0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11年4月,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第四大职能提出,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辟了新校区或分校。但由于建设时间短、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新校区普遍缺乏校园文化氛围,使文化育人的功能难以实现,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进步。如何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价值、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两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提出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

一、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建立、形成和不断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事物,它一方面是维系学校生存发展的内部动力,另一方面也是一所学校的外在形象。一所成功的高校必然有着极富生命力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它周围的生活环境。”这里所指的周围生活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富有创造性且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会对人的精神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高校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它是知识、学术的传授平台,也是文化、精神、价值观传承的场所,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健全人格塑造的乐园。高品位高水准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信仰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新校区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目的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校园文化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所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学者和教授,有才华出众的学生和最好的设备仪器,它还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大学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校园文化,它渗透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校园活动中,赋予大学独特的气质和高雅的精神追求。又是这种气质与追求,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熏陶感染着身处其中的师生不断地创新与奋斗,并推动着大学向着一定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进。而这种力量正是新校区发展所必需的。

(三)校园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高校校园文化功能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它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在培养人、造就人方面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一方面,高校师生在不断批判、吸收、发展中形成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校园文化,为社会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校园文化通过影响师生的言行、面貌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高等院校新校区选址一般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市区边缘或开发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必将带动当地社会文化的整体提升。

二、新校区校园文化氛围淡薄的原因分析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持续扩招,学校校舍、设备和师资力量等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大学纷纷开始了新校区的建设。然而,相当多的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文化建设,出现了“屋新树不古”的校园文化危机。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一)对校园文化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开拓性事务,要想卓有成效地进行,一定要有促进其成长的思想意识氛围。有些人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成熟的认识,认为校园文化只能靠积淀形成,没有主动传承老校区的文化,也没有积极设计和营造新校区的文化,任其自然生长;也有人简单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搞的文体活动,或是建筑新大楼放置雕塑,没有认识到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提高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尽管新校区极大扩展了办学空间,整合了许多办学资源,大大提高了办学实力,但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仍显不足。

(二)校园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

由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它们的精神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有着很大的趋同性,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理念不鲜明;新校区没有老校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建成时间较短,常常缺少蕴含校园文化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景观等校园物质文化;新校区的制度文化建设,也往往暴露出师生参与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存在利益、观念、惯性上的差异等因素,尚未形成成熟的制度文化;新校区的学术科研活动和师生文体活动等行为文化也大多雷同,缺少独特性和延续性。因此,从一个学校的新校区到另一个学校的新校区,人们常难以感受到不同的学校在文化上的差异。

(三)校园文化传承受阻,“文化生态”失衡

新老校区之间的距离,造成文化传承上的断层。由于新校区位置偏远,生活不便,到新校区上课的教师一下课就忙着赶校车,与学生交流互动少,学生难以得到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也难感受老师搞科研的氛围,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观念断层。同时,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缺乏互动。学校周围缺少自然的社会生态,大学城里见到的人大多数是学生和教师,客观上阻碍了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的互动。

如何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创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三、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构建

(一)模式构建

要在较短时期内在新校区营造出一个相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根据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和新校区文化建设特点,全

面布局,分步实施。中国计量学院于2000年开始新校区的建设,2003年整体搬迁至位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新校区。学校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校园文化设施的投入,设计高雅的文化情景,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起独具“计量”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2007年学校又开始建设独立学院新校区,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在新校区建设中再次复制,传承和移植了学校本部的文化精神。学校在近十年经历的两次扩建新校区的实践中,探索并构建了以“校园文化盘点—校园文化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为线索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如61页图所示)。

(二)实施步骤

1.盘点——厘清学校已有的文化。文化盘点是文化建设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厘清了发展方向和思路,才能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到实施中一系列环节的相应效果,避免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首先,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与沉淀。这种传统、历史、文化的沃土,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校园文化成为有源之活水,有本之良木。我国的计量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灿烂的古代科学文明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这为中国计量学院的计量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支撑和文化积淀。其次,传递与移植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将老校区作为校园文化源向新校区进行校园文化的传递,是极其合理并可行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文化是在一定传统基础上发展,但又不断地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因此,新校区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复制老校区的文化,要充分考虑新老校区时代背景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继承老校区优良文化的同时,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新文化。第三,挖掘校园文化的独特性。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也有着不同的现实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形成特色,才能打破“千校一面”的局面,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走出属于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之路。中国计量学院作为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无论是学校的特色学院、特色学科群、特色专业的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化、课程体系的特色化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特色化建设,都打上了深刻的“计量”烙印,增强了学校文化特色。

2.设计——建立、完善文化建设体系。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后,就要将其渗入到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规划和整体构建。(1)以精神文化熔铸校园文化的核心。高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中国计量学院而言,在程中,学校由自发到自觉逐渐确立起“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学校在依据这“三立”理念办学的实践中,广泛征集,群策群智,进而凝练出了“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严格严谨、求实求新”的校风、“尚德乐业、博学善教”的教风和“励志笃学、求真诚行”的学风。这些校园风气逐步凝结为强大的中国计量学院校园主体精神。(2)以物质文化烘托校园文化的氛围。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承载于校园建筑物、橱窗等各种物质环境中。良好的物质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以先进的建设理念指导建设富于意蕴的校园物质文化尤其重要。行走在中国计量学院的校园中,“计量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大量使用了我国古代计量器具、计量科学家的名字和有关计量术语的楼名路名;校园里校训石碑、校名碑、校友纪念碑,教室里的“一训三风”立体刻字,图书馆人文长卷浮雕;还有“计量史馆”和“校史馆”都成为计量文化的生动写照。(3)以制度文化内化校园文化的要求。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得以形成的保证。制度文化是一门隐性德育课程,在更深层面上,制度文化能给师生带来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新校区的发展诉求凸显了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健全、完善学术制度,有利于弘扬学术价值,保障学术自由;创建、完善与严格执行教与学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培养优良的教风与学风;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有助于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

3.实施——宣传、渲染、强化文化力量。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文体活动、生活娱乐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动态地体现和折射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传统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文化实施在时间上贯穿了师生所有的在校时间,在空间上包含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具体可有校史宣扬法、校训激励法、名师示范法、活动凝聚法、品牌培育法、仪式法等多种做法。

入学时的校史馆参观可以让新生尽快融入校园文化;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可以让学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各类学术讲坛、讲座可以浓厚校园学术氛围;各种科技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各类文体艺术活动可以活跃校园风气,让教育性与娱乐性更好地结合;社会实践、志愿者行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怎么写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这一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实施要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展开,同时要注意培植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树立文化标杆,构筑较高的文化品位。只有在高品位的文化要求下,校园文化氛围才越来越浓厚、越来越朝气蓬勃,学生才能有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视野置于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吸收有利于大学发展的元素,展开与其他社会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新校区建设中对校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园文化进行认真的盘点和精心的设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姜羡萍.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化容器到文化校园[J].黑龙江教育,2011(1).

楼仁功,陈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3]张文学.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