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简论方针论高中物理教学方针与策略学位

简论方针论高中物理教学方针与策略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34422 浏览:1586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研究对象广泛,基础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其高中教学阶段,更是需要综合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做到科学教学。

【关键词】 以下是本人就自身多年教育经验的体会浅谈将从教师教育和学生发展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三点教学方法

1006-5962(2012)10(a)-0075-01

1激发兴趣

学习知识的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走好这三步就构成了教学和学习关键。但是首先要做的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拥有探索精神和前进动力。物理与现实密不可分,这就注定了它要以贴切生活为主的方式授业解惑。例如在力学中,我们常常使用‘杠杆定理’节省力气,磁学中的变压器原理,则存在于家中的任何电器,也即交变电场引发磁场现象,当然还有建立在光学基础上光谱和胶片感光等等。而只有通过和学生就日常现象交流互动,才能避免枯燥无味的僵化模式,进而摆脱填鸭教学的弊端。在我看来,激发同学兴趣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物理诚然深奥,但只要找对方法,循循善诱,自有通幽曲径。

2注重试验

物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偏强的科目,试验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物理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是基于不断的物理实验才得以提出和印证。在科学家的头脑中,试验是印证检测想的方式,而在学生的眼中,试验则是帮助他们理解物理公式的途径,是将抽象化概念进行具象化认知的必经之路。教师不仅要自己做好课上的演示实验,更要抽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例如,在研究与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何在已知T=5*0.02s=0.1s的情况下计算即时速度v,又如何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Δs=at2),通过亲自使用打点计数器,学生能够得到更深刻的体会,记牢计算步骤。又例如,在描迹法平抛物体运动中,如果没有注意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和竖直线的重锤线检等一系列问题,在计算速度Vt=(Vx2+Vy2)1/2=[Vo2+(gt)2]1/2)与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中,就会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这些实际发生的失误,可以使得他们以后在这些方面额外重视,也就避免了在习题和应用中的“马虎大意”。实际上,学生在做题中的不仔细来源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足,只是一味生般照套自然就容易遗漏某些步骤。我认为,必须注重实验的原因在于,试验不仅能够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根深蒂固,更能够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些素质是他们一生都不可或缺的成功基础。

3分层教学

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上,与初中的物理学习存在断层。我们常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其不同差异采取个性化,专一化教学方式。在这里我要指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分析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差异,高中物理成绩不佳的同学,有些往往在初中还能出类拔萃,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遭遇断层,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初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大多较为简单,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物理不仅在深度广度上都有所提高,而且就同一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有所提高,更多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所以学生在登上新的台阶后,难免会不知所措。在此需要在此强调的是,注重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类比推理,演绎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之后,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同学的实际水平,树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达到充分发展。这里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辅导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的宗旨应该在于先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归到感性。首先提出生活现象使学生从感性上接触这门科学,在意识形态上加以认同,随后再客观地将科学层面上的知识加以传授,也即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一旦学生对公式和现象的掌握进入到更高层次阶段,就能够举一反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够自觉联想到自己学过哪些知识,而非之前的从现实生活事例中感知物理,那么也就回归到了感性阶段,物理已经真正成为了他们经验积累的一部分,并不是仅仅用于考试的学术性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知识。上述的三点论述主要基于克服教学的索然无味,激发学生动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出发,其中,注重实验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同时也为加深印象和分层教学打下基础。我相信,只要在恪守职业道德的标准下奉行优化的教学方法,将使得物理教学由难变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物理学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