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 >开放性初中历史教学开放性选题

开放性初中历史教学开放性选题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13663 浏览:585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达到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的优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现实历史教学中,尤其在农村初中,“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卷”的教学形式仍占据主流,这种封闭、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实行一种开放性的历史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求。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制订,都是由老师一人闭门造车,根据老师的意图、老师的想象、老师所谓的推测来完成。结果往往是老师在面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备课笔记,面对自己洋洋洒洒的解说水平暗自得意的时候,学生们却对之不屑一顾。这种供需的矛盾当然还是老师自己造成的。新的教学模式下,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因而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仅仅依靠历史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目标。学生的参与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一起研读教材,搜集历史资料,共同确定教学目标;也可以是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这样就使教学一开始就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制订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正因为老师所讲的正是同学们所需要的,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供需双方的不平衡现象也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教学手段的开放性

有的历史课堂教学除了老师说就是老师写,单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满了厌倦的感觉,更谈不上与创新了。学生们多彩的内心,同样渴望多彩的课堂世界,这就需要老师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更新教学手段,使良好的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催化剂。当今,科技的现代化也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多媒体教学以其趣味性、知识性、直观性为一体的特点,深得师生们的喜爱。比如讲新航路的开辟,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可以将新航路开辟过程示意图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让同学们首先从图上清晰地了解到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优势以及三大洋的地理方位,然后利用动画技术制作一只可以任意控制方向的小船,通过小船在屏幕上的移动直观地再现出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过程。这样就让学生对这一很抽象的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顿增不少。而多媒体技术中

源于: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的超级链接,随时都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与Inter网相链接,随时去网上搜索出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从而让教学真正地冲出课堂、走向开放。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任何教学环节都是老师精心预设的。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能被动地听从老师安排,这样的教育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出来的最多是一个驯服了的绵羊式的“人才”。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懂得继承,但更要让他们懂得在继承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唯有这样,社会才可能进步。如果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么时代就会停滞不前。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拘一格,走出封闭狭隘的教学俗套,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和空间。让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参与到课堂中,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要充分发挥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的作用,启发学生回味历史。
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将现成的历史结论搬给学生的状况,而要在教给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历史事件,勇于向已定论的东西挑战。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比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影响、农民起义的破坏性等等,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甚至对课本上所阐述的内容提出质疑,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估的开放性

有些历史老师往往把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视为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同时又往往用统一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衡量评估同学们对一道题的解决、对一个问题的认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教学进度赶上去了,所谓的预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被剥夺了,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被忽视了。因而新的教学模式下,要将学生真正从旧的框架与模式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有与开放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估机制。首先,不能再以是否完成预设任务作为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或许,学生的独立思维、各抒己见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会让老师预设的任务无法完成,但只要学生的能力能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激活,就应该称得上是一堂好课。其次,不应以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学生的思维。同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认识。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赞同“进步说”,也可以赞同“灾难说”;对辛亥革命的结果,可以赞同“成功说”,也可以赞同“失败说”。这一切,都使得新的评估机制中,对于研究的结果是什么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研究的态度如何。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可以因人而异,给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在创新中得到飞扬。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