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生物教学 >关于结构设计基于JiTT方式高职高专网络课程结构设计技巧

关于结构设计基于JiTT方式高职高专网络课程结构设计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23095 浏览:9875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简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课程设计

学位论文www.udooo.com

中存在的问题,引入JiTT教学理论,提出了基于JiTT模式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型,讨论了基于JiTT模式网络课程的实施步骤,给出了包含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网络课程功能模块结构。
关键词:
1672-5727(2013)01-0098-02
高职高专网络课程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培养21世纪的新型高职高专人才和大规模进行劳动力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将目前拥有的网络教室、校园网和Internet等资源作为新型教学环境,构建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给出的网络课程定义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据此说明,网络课程除了应具有常规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之外,还应当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方面的特点。网络课程作为现代高职教育的新型载体,能直接作用于网络教学的各个方面,而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型则是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课程不断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高职高专类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已有1023门。在网络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多种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法,例如仇善梁等人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建设,武法提等人在基于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环节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开发偏重技术应用而忽视理论指导,课程设计方法的研究缺乏理论深度,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缺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开发平台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特别是对网络课程的设计讨论缺乏教学理论的支撑,还停留在各个模块的技术实现上。笔者拟将JiTT理论引入高职高专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型,讨论基于JiTT模式网络课程的实施步骤,并给出该模型下的课程结构。
JiTT的涵义
JiTT(Just-in-Time Teaching)是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Active Learner Classroom)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一般译为“适时教育”或“及时教育”。该理论是由美国航空学院名誉物理学教授格雷戈尔·诺瓦克(Gregor Novak)在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校教学策略。目前,这种教学策略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被大力推广和应用,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JiTT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设计的预习要求,完成教师指定的预习任务,并在课前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所提交的预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教学,以达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目标。
JiTT还强调构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过程需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与辩论,其范围可以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或者是整个班级内。通过开展这些讨论与辩论以及期间穿插的诸如角色扮演、操练与练习、演示或实验等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并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和被动灌输地位的局面,真正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
JiTT模式的实施过程
如图1所示,JiTT模式的实施包括五个步骤,并形成了两个反馈环。
步骤1:教师课前在网上发布预习内容(Warm-up Questions)。教师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预习内容,制作成网页放在网络上。预习内容包括与下一节课相关的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以及多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扩展资源网页。
步骤2:学生的课前预习及反馈。学生在课前需要及时浏览上述预习网页,并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根据已学知识,参考搜集的扩展资源来思考练习题的解决办法,并在下一节课开始前通过网络上交作业。
步骤3: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做出调整并施教。教师在上课前,通过网络及时查看学生的反馈材料,根据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存在问题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与方法策略)做出适应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教学,以达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特点的目标。
步骤4:创设“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通过预习已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此时教师应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与辩论。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能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
步骤5:课后的“难题探究”(Wrap-up Puzzles)。为了促进学生高级、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并确认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教学内容,JiTT模式还要求在课后开展基于网络的“难题探究”,即要求学生将某些较复杂、困难的问题作为专题进行探究。这种探究性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更科学、严格、清晰的概念,并留下深刻的记忆。
通过JiTT模式下的教学活动,能形成预习反馈和难题探究反馈这两个反馈环节。通过反馈环的顺畅运行能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交互,预习反馈能使教师及时获悉学生的当前状况,调整课堂教学设计;而难题探究反馈则使教师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调整原来的预设问题以及课程作业的难易程度。
基于JiTT的网络课程结构
基于JiTT的网络课程结构应该能实现JiTT模式的五个实施过程,并体现出两个反馈环的功能。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该两端的具体结构功能如下。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