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物理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意识培养查抄袭率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意识培养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4571 浏览:112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课程安排,认为教学应该立足学生这一根本,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措施的具体实施,无疑是对教学人文性的一个启蒙,在改革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势必要兼顾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认知创新思维人文意识兴趣
1672-1578(2012)09-0125-01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单纯的重视地理知识的讲授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而忽视学生为主体这一根本,忽视对他们的地理学习过程。而学生对地理一步步的认识的过程却是学好地理、认识地理所必须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一旦被忽视,学生就会缺少对地理事物的科学探索精神及创新精神,于是从根本上就违背了地理这一概念。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背后就是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为了科学的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必须努力改革地理教学,注重人文关怀,应该及时发现课堂上存在的各种状况,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以便对他们的认知需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人文性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为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怎么写作。

1 激发学习兴趣,构造人文性氛围

1.1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地理知识

这是最简单可行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将生活带进课堂,学生喜闻乐见,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去研究新的地理概念,以生活的态度可以轻松、科学的学习到新知识。例如,拿南北方人的居住方式做对比,南方的房屋多是尖顶,北方的则多是平顶,引出降水分布的概念;拿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做对比,南方常吃大米、喝汤,北方人则多吃馒头,引出南北方文化的差异等等,多讲讲各地人的生活趣事,进而还可以引申到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知识的学习,进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牢固、更充分、更富有想象性的把握。

1.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认知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采取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触也仅仅是通过课本。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氛围自然僵固,师生之间长期存在一种被动的状态,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借着课程改革的这股新风,从改革教学形式上入手,加入现代化设施这一元素,采用学生们熟悉且热门的现代化设施授课方式,自然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可以采取PPT教学模式,对于地理课本中抽象的概念,采用表格、制图的方式,给学生直观的印象;采取视频演示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理的方位感和立体感,建立客观的思维模式,以科学的教学形式带动科学的知识掌握。

2 冲破学生思维定势,构造新的人文理念

教学过程中,认真重视“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2.1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发言,鼓励各种新思维

将以往那种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不敢发言、教师一言堂的气氛彻底抛除,构造一个科学思维碰撞的新氛围。为此,我组织各种辩论活动,通过哪个地方有台风,哪个地方发地震,哪个地方有洪灾、旱灾等等各类话题,让他们对他们阐述对它们的认识,讲述利害得失,讲述地质灾害发生的原理,以诙谐有趣的形式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并且对这些地理灾害产生的利弊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比赛,以此来激发他们阐述观点的勇气,同时还启发了他们学会一分为二的全面的去观看问题,利于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在唇舌战中,学生们很自然地吸收了来自其它同学的不同观点,增加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认知,还无形中增进了他们对地理本身的热爱。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氛围也越来越具人情味,地理知识的学习演变成了学生、师生之间沟通关系,合作交流的话题纽带,教学效果显著。

2.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思维

思维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在备课时间也做了充分的思考、研究。我鼓励学生多动笔,对于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拿笔写在本子上或是对某个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写篇小论文,随后在全班分享,给予奖励,达到刺激效果,实现以一带全,促使知识被学生彻底消化;或是利用拼图,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肢体的接触实现地理知识的亲近,隐形的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地理抽象概念理解的隔阂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在枯燥的课本中找到了乐趣,还诱发了他们对事物的思考,学生们变的勤快了许多,了解到这薄薄的书本里面竟然还蕴含了那么多等待自己去发现的东西,从根本上就改变了对地理原本的认识,好像重新接纳了一门新的科目似的,不仅仅是教学,还有学生脸上的表情,一切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 开阔视野,走进人文世界

不要仅仅拘束于课程的追赶,这样,教师、学生都始终会被紧张的氛围包围,以至于在知识的教授与接纳上只能释放出本能的一小部分。教学乏味不说,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根本就得不到锻炼。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试着放慢脚步,努力发现笔者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或事,然后带给学生去体验。例如,笔者会抽出一部分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走进户外,观察自己生活多年的这片土地的面貌,去参观洼地,参观池塘,参观平地等等,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地貌;接触自然中的花花草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哪些适合在南方或是北方成长,哪些适合在绿洲或是沙漠生长等等,陶冶情操,开阔学生的眼界,开阔大脑的活动空间,以便产生更开阔的思维,真正的走进人文世界,让自己的行动、思维能力也变得更富有人文意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因素,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地理这门与自然紧密联系的科目自然成为教育所重视的核心,教师应该努力配合新课标要求,做好相应的改革工作,去培养具备浓厚的人文意识的健全型人才,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以上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意见,希望能为地理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朱恒夫主编.教学是一门艺术[M]. 同济高中出版社,2006.
石峰.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