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环境设计 >英文英文电影中翻译文化碰撞和

英文英文电影中翻译文化碰撞和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28320 浏览:1308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文化载体,并且可以通过景象情境将过去的历史还原,让人们可以对地区或者国家的背景有着深层次的了解。当前是一个经济文化为主导的时期,因此人们对经济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让世界电影市场如火如荼。在西方电影的发展中,一部分电影逐渐侵入我国,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以原国家语言作为翻译的基础,并且要符合我国受众的语言习惯,因此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电影出现了多次的碰撞。本文在跨文化背景下,为西方电影翻译找到合适的策略,并在交流中将东西方文化进行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文化载体;电影翻译;跨文化背景交流
人们的休闲娱乐文化中,电影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作为沟通电影源语言与受众语言理解的桥梁的翻译工作,在不同文化的撞击下凸显出重要的作用。人们的品味不断升高,我国电影院线会每年引进许多部电影,由于电影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因此会涉及文化的差异。每一部影片都涵盖了自己地区的文化,所以我们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能够看到不同地区的跨文化的翻译摩擦。在翻译工作中,我们要尽力去保存原来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一方面要按照原来语言的含义进行翻译,并且也要让我国的群众理解,但是这是我们电影翻译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在跨文化背景下,为西方电影翻译找到合适的策略,并在交流中将东西方文化进行交流与传播。

一、全球化趋势下中西方跨文化研究

面对新时期各国频繁交流的趋势,不同地区的学者都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民族相处原则,这就是说我们各自的民族可以去坚持属于自己的民族特征,但是不能相互脱离了紧密的联系而孤立存在。曾经社会学家认为现代世界民族文化中存在的状况是整体上相互交叉或者重叠的局面,中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国是具有多民族的文明古国,自身具有的多元化的文化特征一直对世界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然而到了清朝,受到封闭观念的影响,清朝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打交道,打开了我国国门。
中国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的文化逐渐在被动的情况下开始与西方交流,并且通过翻译来进行交流,斯皮瓦克曾经指出:“在当前后殖义的批判家难以回避的难题,想去脱离这种束缚,摆脱这种影响模式,但是也想去获得边缘化的,因此我们只能去用西方的特殊语言结构域策略对西方的霸权主义的力量进行冲击。”
不管是核心文化抑或是边缘化的文化,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都能够具有相互交流与理解的需求,这就是人们去发展社会的主要途径。然而我们在打开国门,汲取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带来的冲击。面对不同语言文化,翻译工作成为沟通的桥梁,比如现代的汉语言中蕴涵了许多外国的词汇,甚至会涉及多个行业。曾经西方的语言学者盖特说过,“我们在翻译中就是依靠不同语言特征中联系的相似性”,然而许多翻译工作面对的是不同地区的语言特征,并没有过多的相似性,甚至基本上存在的都是差异。所以有些学家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著中与输入国家语言特征相近的语言保留,进而成为帮助受众了解源语言文化背景的主要线索。

二、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

(一)文化差异带来的电影差异

不同民族的电影是不同的,所以电影是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让观众对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而人们精神娱乐需求提高,对于电影行业也是一个促进作用,在2011年一年,我国海内外电影收入超过了100亿元,可以说中国电影行业受到世界受众的关注。在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外国电影因为被引进到国内。我国受众范围较大,不管是西方电影抑或是,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人群。我国的观众通过观看西方电影,能够了解到外国的文化,纵观西方电影,依然会存在着与我国电影不同的文化特征。由于我国文字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因此许多时候一个词语能代表许多意思,但是英语却有着直接的思想表达,这就让许多西方人不明白中国人说话的含义。例如中国的成语与诗歌,西方国家的人们就难以深入理解中国语言的内涵,因此在电影中也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许多语言都变了味,这也是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认知差异的原因。

(二)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西方人对于科学的探索有着十分热情的精神,许多电影都是以科学为主题,多数电影都展现了高科技的情境,而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对于科学的崇拜与研究。无论是科幻主题、谍战主题或者是恐怖主题的西方电影,都能够表现出人们想要深入了解科学的好奇心,例如电影《变形金刚》就是美国人将美好的愿望寄予给了电影,希望能够研究出这种电子机器人来帮助人们。但是我国的电影,相对缺少具有科幻元素的电影,总是通过心理上的感情为联系来创作电影。而中国文化比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悠久,并且具有传统的道德观念,使得我国的民族文化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虽然改革开放了几十年,但是我国群众的心中依然是原来的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难以创新,所以在西方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重视理性的研究而忽略了主观的情感因素。但是在我国的电影中,一般都是主观的情感为主导因素,并且在语言与画面的结合上较为注重。

三、中西方文化带来的西方电影翻译的冲击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个国家地区开始呈现一体化的状态,而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原来在我国只受到小众受众关注的西方电影开始被多数人接受。而人们将电影作为日常休闲娱乐的工具,让电影文化在我国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在几十年来,我国的电影翻译工作者不断研究电影翻译工作,翻译了大量的影片,而我国的观众也在这些电影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并且了解到其他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等。可以说电影艺术是实现国家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不同文化能够进行传递与转化。面对西方国家与我国的不同文化差异,我们不只是需要对电影进行翻译工作,更重要的是将两国的文化进行交流与传递。
(一)直译原则我们都知道不同国家由于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人们生活中也会出现不同的名字的用法,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生僻古怪的字,例如Amadeus就会被翻译为莫扎特,翻译成阿马蒂斯就让观众感觉到十分奇怪,这是因为这个词语是莫扎特全部名字中间的名字。我国许多人知道莫扎特是谁,但是不知道阿马蒂斯是谁,因此翻译工作中翻译成为莫扎特就能够让观众明白。而面对一些电影,我们可以直接用原来的名字,显得直白而简洁,例如Schindlers List就被我们直接翻译成为《辛德勒的名单》,而著名电影Roman Holiday可以直接翻译成为《罗马检测日》,Lion King被直译为《狮子王》。

(二)融入适当的文化差异,缩减到最小

不同国家的电影代表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说电影艺术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因此在翻译中要融合地区的文化差异同质化,我们应当将东西方差异减少到最小。例如在电影《金刚》情节中,纳姆将支票写成了“two grand”,并不是正确的“two thousand”。因为这个词语在西方国家中一般不被应用在书面表达中,只是人们的口语,就不能用在正规的支票中。所以我们为了让我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与区分,就可以利用我们日常在填写银行汇款单中的“两”与“贰”两个字的差别来进行字幕翻译。而利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保存了西方电影的特色,还可以让观众更直接地了解电影的内涵。

(三)融合了我国的独特文化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观众感觉到翻译具有本土特色与亲近感,我们在翻译工作中适当融入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词汇是可以的,例如在西方电影中红极一时的Home Alone就被我们翻译成为了《小鬼当家》。因为在汉语中,大人们习惯对孩子的昵称就是“小鬼”,有些溺爱的成分。而在电影中,小主人公聪明伶俐,胆大心细,与我国的“小鬼”的形象十分符合,因此这样翻译就让我国受众感觉到十分亲切,还融合了我国的本土特征。另外,美国电影Tvaterloo Bridge被翻译工作者思考了许久,翻译成为了《魂断蓝桥》,因为在中国,蓝色是一种忧郁与悲伤的感觉,融入这部电影名称中,凸显出凄美的气氛。这样不但能够让我国电影观众直接了解到电影内容,在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我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保留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

在英文电影中,由于一般只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展现时间,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电影中的艺术魅力与商业价值保留下来,能够让我国受众看到不同地区文化产生的差异,这也是观众喜欢去欣赏外国电影的原因。我们会将一些电影的名字翻译成为动词,例如电影Top Gun被翻译成为《壮志凌云》。这是由于在美国Top Gun是当时的空军学校,而且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飞行员学习飞行的故事。所以我们把这部电影翻译成了《壮志凌云》,能够让我国观众第一印象先了解到这部影片的整体背景,进而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深入了解与欣赏这部电影。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五)其他原则
如果有些被直接翻译,受众就会感觉这些语言十分无聊,并且丝毫没有想象力与表现力,在看电影过程中就会疲惫。而如果用意译,那么就不能与影片的名字相联系,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把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起来,让电影增强表现力,并且无形中增添了电影的魅力。
四、结语
作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电影的翻译必定会受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破除电影翻译中文化的印痕,给观众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要让受众在自己思想意识上了解电影的内涵。我们要贴近两国相近的思想意识方式,能够在理解原有的西方电影浓缩的文化中将西方文化特征与中国文化特征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从而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电影字幕翻译的效果。
[参考文献]
罗国太,曹祥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修辞的运用[J].电影文学,2007(17).
路景菊.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J].电影文学,2007(17).
[3] 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兼评《走遍中国》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02).
[4] 于冬,丁一岚.2009,中国电影黄金十年真的来了——于冬访谈[J].电影艺术,2010(01).
[5] 李群英,薛燕.西方电影欣赏与英语语言文化学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2).
[6] 冯学民,王珍.电影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解读[J].电影文学,2007(08).
[作者简介] 戴洪波(1979— ),女,黑龙江巴彦人,硕士,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