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化学工程 >谈述柞蚕柞蚕蛹油超临界提取与微胶囊化工艺和性状学位

谈述柞蚕柞蚕蛹油超临界提取与微胶囊化工艺和性状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7866 浏览:241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柞蚕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是目前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动物油脂油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微胶囊化则能保护被包裹的物料,使之与外界环境相隔绝,以而最大限度地使油脂原有的功能活性得到保持和延长。本论文首先比较了柞蚕、蓖麻蚕、家蚕及剿丝后家蚕蛹油的组分,然后优化了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柞蚕蛹油工艺和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柞蚕蛹油微胶囊的工艺;同时,比较浅析了蚕蛹油的酸价、皂化值和过氧化值,以及表征了柞蚕蛹油微胶囊的粒子和色差等性状。柞蚕、蓖麻蚕和家蚕由于饲料不同,其脂肪酸组分可能有着差别;同时,缫丝后的蚕蛹由于接受4个小时的沸水煮,蚕蛹油可能也有着差别。首先提取了4种蚕蛹油,采取气相色谱/质谱策略,对KOH/CH3OH酯交换法甲酯化四种不同的蚕蛹油进行定量浅析。柞蚕蛹、蓖麻蚕蛹、家蚕蛹及剿丝后家蚕蛹油的酸价、皂化值和过氧化值有着显著差别。4种蛹油的脂肪酸成分的种类都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但含量有着显著区别;4种蚕蛹油中,柞蚕蛹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是最高的,高达77.29%;蓖麻蚕蛹油的a-亚麻酸相对含量最高,为50.52%;缫丝后家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比缫丝前降低。采取响应曲面法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柞蚕蛹油进行优化。选择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为优化对象,蚕蛹油出油率为试验考察指标,浅析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的线性效应,萃取温度的平方效应及压力和温度的交互效应极度显著;萃取压力、时间、CO_2流量的平方效应及温度和CO_2流量的交互效应对蚕蛹油出油率的影响高度显著;超临界CO_2萃取柞蚕蛹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28.03MPa、35.31℃、1.83h、CO_2流量20.26L/h,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26.18%。采取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柞蚕蛹油微胶囊,利用相应曲面法优化其工艺条件。壁材和芯材之比的一次项、固形物含量、壁材和芯材之比、均质时间的二次项对冷冻真空干燥制备柞蚕蛹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固形物含量与均质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冷冻真空干燥制备柞蚕蛹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显著,其余项对微胶囊包埋率有影响但是不显著。柞蚕蛹油微胶囊最优工艺为: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2.37:1、固形物的相对含量为20.37%、均质时间为6.13min,在此条件下,柞蚕蛹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最高,为53.95%。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柞蚕蛹油微胶囊的半径都在10um以下。关键词:柞蚕论文蛹油论文超临界论文CO_2微胶囊化论文工艺优化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8

    致谢8-13

    第一章 前言13-23

    1.1 柞蚕蛹的营养价值探讨进展13-16

    1.1.1 柞蚕蛹的营养价值13

    1.1.2 蚕蛹的综合开发利用13-16

    1.1.3 柞蚕蛹油的开发利用探讨进展16

    1.2 超临界 CO_2技术(CO_2-E)16-19

    1.2.1 传统提取技术16-17

    1.2.2 CO_2-E 原理、装置及特点17-19

    1.2.3 CO_2-E 技术的运用19

    1.3 微胶囊化技术探讨进展19-21

    1.3.1 微胶囊化技术19-20

    1.3.2 微胶囊化运用及作用20

    1.3.3 微胶囊化的壁材选择原则20-21

    1.4 课题探讨背景、作用、主要内容和技术案例21-23

    1.4.1 课题探讨背景与作用21

    1.4.2 课题探讨的主要内容21-22

    1.4.3 课题探讨技术案例22-23

    第二章 不同蚕蛹油中脂肪酸的性状及组分浅析23-30

    2.1 材料与策略23-25

    2.1.1 材料与试剂23

    2.1.2 仪器与设备23-24

    2.1.3 4 种蚕蛹油脂肪酸的提取策略24

    2.1.4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24

    2.1.5 FAME 的 GC-MS 条件24

    2.1.6 蛹油的酸价的测定24

    2.1.7 蛹油的皂化值的测定24-25

    2.1.8 蛹油的过氧化值的测定25

    2.2 结果与浅析25-29

    2.2.1 4 种蚕蛹油的常规性状25-26

    2.2.2 柞蚕蛹油组分浅析26-27

    2.2.3 蓖麻蚕蛹油组分浅析27

    2.2.4 家蚕蛹油组分浅析27-28

    2.2.5 缫丝后家蚕蛹油组分浅析28-29

    2.3 讨论29-30

    第三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临界 CO_2萃取蚕蛹油工艺30-40

    3.1 材料与策略31-35

    3.1.1 试验原料及其主要试剂31

    3.1.2 主要仪器设备31

    3.1.3 柞蚕蛹中脂肪含量的测定31

    3.1.4 原料处理31

    3.1.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流程31-32

    3.1.6 柞蚕蛹出油率32

    3.1.7 试验设计与数据浅析32-35

    3.2 结果与讨论35-39

    3.2.1 模型的建立及检验35-36

    3.2.2 蚕蛹油出油率的响应曲面浅析与优化36-39

    3.3 本章小结39-40

    第四章 柞蚕蛹油微胶囊工艺优化及表征40-51

    4.1 材料和策略40-44

    4.1.1 材料与试剂40-41

    4.1.2 仪器与设备41

    4.1.3 柞蚕蛹油微胶囊化策略41

    4.1.4 柞蚕蛹油微胶囊色差的测定策略41

    4.1.5 粉末样品制作41

    4.1.6 柞蚕蛹油微胶囊包埋率测定策略41-42

    4.1.7 冷冻真空干燥柞蚕蛹油微胶囊工艺流程42

    4.1.8 数据设计与统计浅析42-44

    4.2 结果与讨论44-50

    4.2.1 模型建立及检验浅析44-45

    4.2.2 蚕蛹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响应曲面浅析与优化45-47

    4.2.3 柞蚕蛹油微胶囊不同干燥策略的色差与壁材的比较47-48

    4.2.4 柞蚕蛹油微胶囊与壁材的表征比较48-50

    4.3 本章小结50-51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53

    5.1 结论51-52

    5.2 展望52-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