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化学教学 >简述教学建构主义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

简述教学建构主义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4613 浏览:117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和支架式教学法以及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特点,描述如何将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并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关键词】建构主义 计算机网络 专业教学 支架式教学
0450-9889(2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013)04C-0143-03
在当前对教学的研究中,有关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有些学者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还有学者认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相似度检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这些不同的定义虽来自不同的底层理论基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是一种为人的、人为的和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学是一种为人的活动,说明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要把特定的知识传授给特定的对象。教学是一种人为的活动,说明了在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教师只能尽最大努力按照设定计划进行,却无法保证实施过程和结果与设定的计划和目标完全一致。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事件来得突然和复杂,解决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按照理论指导实践的哲学观点,既然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具有一定的为人性、人为性和复杂性,所以它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理论来指导。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特点,本文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课程实践的活动。

一、建构主义简述

建构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完全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或者其他手段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观性,最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而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最基本四要素。
情境——学生学习的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必须要为意义构建怎么写作,教师设定的情境必须要有助于学生最终意义的构建。
协作——学生在意义构建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收集学习资料,共同分析问题的要点,共同提出问题的检测设,共同验证。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协作贯穿始终。
会话——学习者相互交流,每个学习者将思维成果与同组成员共享,有助于组成员意义的构建。
意义构建——学习者的终极目标。将学习者放置于相应的情景中,通过同组的协作,通过会话的方式,最终使每个学习者构建起事物的本质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式教学。本文将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进行教学。所谓支架式教学,引入“支架”寓指“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协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则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和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支架式教学的操作程序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步骤。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特点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知识非常抽象。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是学者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重要的核心知识点,比如OSI网络七层结构、各类数据包格式尤其是帧头格式、各类协议模型及运行过程等都具有理解难度大、抽象性高的特点。
第二,实践性强。计算机网络专业本来就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理解并灵活应用网络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积累相应的工程经验。
第三,知识点联系性强。计算机网络通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各知识点之间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知识点相互交叉形成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模型。
尽管计算机专业知识抽象难懂,但这些理论知识毕竟来源于生活,所以,可以利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构建好的情境中,利用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构建起来。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结构,相当于一整座大厦,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如何使学生能尽快的构建起这座大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教学强调教师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学生在脚手架的基础上构建整个大厦。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支架教学法的特点,将支架教学法应用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就显得非常合理。

三、建构主义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应用

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充分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要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严格按照“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按照最近区域理论)—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本文以路由与交换课程中的OSPF路由协议知识点为例,详细阐述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一)搭脚手架。所谓的搭脚手架其实就是构建教学情境,在搭脚手架时要充分考虑如下三个方面:
1.要有助于学生意义的构建。教师在搭脚手架时,要遵守搭脚手架是为学生最终意义构建的原则。所以,教师在搭脚手架时,务必要考虑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后期独立探索沿脚手架攀爬。在OSPF路由协议的授课中,教师可以按照“RIP协议的不足—OSPF的概念—hello协议—OSPF的网络类型-DR BDR选取规则—DR BDR选取过程—编辑本段OSPF邻居关系—OSPF泛洪—OSPF LSA类型—OSPF末梢区域—OSPF配置”这样的脚手架来进行搭建的。

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