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技术经济学 >谈述舆情网络舆情诱发集群行为影响因素要求

谈述舆情网络舆情诱发集群行为影响因素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7117 浏览:230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集群行为的诱发因素很多,但诱发主因是由于网络舆情而产生的集群行为,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模式。文章通过前人的理论,结合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规律和特点,剖析了网络舆情形成与转化过程中的群体心理,以及在舆情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预防与化解的关键要素。研究这一问题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掌握主动,及时化解矛盾隐患,构建由大学生网络舆情诱发集群行为的预防及化解的安全稳定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舆情 集群行为 诱发
1004-4914(2013)01-013-02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特点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每日必网,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无论是网上学习,了解新闻,沟通交流,娱乐休闲,还是参与讨论,发泄不满,网络舆情表达等等,都会由于这一群体成长过程的特殊性,由某一敏感事件诱发网络舆情,继而演变成现实中的集群事件。
基于“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大学生内隐的情绪和态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表达途径,形成了形式多样化的网络舆情信息,网络舆情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真实地表达出了大学生的态度和情绪。”{1}另一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交流过程中,心理群体的存在使网民个体的舆情表达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甚至扭曲。一群思维活跃但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接受新事物快,但辨析能力弱、信息素质较高但判断是非能力差,且易情绪化网络表达的大学生与网络的结合,必然的结果就是网络成为高校学生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
那么,什么是心理群体呢?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指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量的个人集合体并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只有那些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都转到同一个

职称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方向,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受群体精神统一支配,被称为心理群体。”{2}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正是由于这一网络心理群体的存在,而成为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纵观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机理,究其根源是高校管理怎么写作与广大师生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习惯性地对突发事件的有意隐瞒、掩盖,以致于大学生的舆论或意见表达得不畅,缺少相应的沟通机制是一个主因。当然,也有一些舆情主要是大学生事件真相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对社会弊端问题或事关学生重大利益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看法有失偏颇,这种偏离情绪通过网络无节制表达出来,就会使其他大学生网民受到不良信息刺激,造成了他们价值判断的模糊,进而在网络上的进一步渲染,使网络舆情发展演变为大学生实体的集群行为。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互联网迅速发展并成为人们比较开放的社会政治意愿的表达方式时,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就变得较大。这一变化的实质原因之一,就是网络舆情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舆情向舆论的更快、更多、更容易和更复杂的转变,进而扩大了它的影响力。”{3}而一旦舆情转化为舆论,大学生集群事件的发生极有可能就从应然变为必然。
那么,何谓网络社会政治意愿表达?简单地说就是大学生借助于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与诉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大学生政治意愿在个体表达的同时呈现出组织化趋势。它基于以下几个背景:其一,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快捷、高效,使得人们对任何事件都追求公开、透明的诉求越来越迫切;其二,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利益分配不公等诸多社会问题凸显,最终形成青年政治意愿表达呈现出个体与组织化相交织、理性与非理性相杂糅的局面。另一方面,大学生政治意愿的理性表达中夹杂着非理性宣泄。因而往往会导致非理性的政治意愿表达,从而催生“网络愤青”与“网络暴力”。当前,高校网络舆情诱发的集群事件大多是通过网络舆情的演化而导致在现实中触发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与转化过程中的群体心理

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就是舆情性质逐步变化的过程,当舆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演化成大学生的集群行为。其中,网络舆情形成的特点,尤其是群体心理对舆情的发展演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国外对群体心理研究的理论比较成熟,对我们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1.网络集体无意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指出,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4}。而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正式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特别观察到集体无意识的非理性状态所带来的破坏作用,即“通常,当集体无意识在更大的社会团体内积聚起来,结果便是疯狂,这是一种可能导致动乱、战争或类似事物的精神瘟疫。
一个网络群体之所以能够形成集体无意识状态,那是由网络群体意识的特征所决定的。任何网络舆情在形成以及转化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依然遵循集体无意识,我们把此称为网络群体无意识。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就是群体中抛出了具有吸引力的、引导性的言论,有人跟贴表示赞同,随着上贴、跟贴人数的增加,群体之间不断强化着心理暗示,受到感染的人群不再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只有一个舆情指向。当网络舆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虚拟群体就会演变为实体群体的聚集,群体无意识行为就会爆发。
2.网络舆情形成中的群体压力。所谓群体压力就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以下是几个著名的相关实验和理论。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Muzafer Sherif)所作的自动移动光效果研究。即在模糊情境下群体依赖、群体压力的存在和群体规范的形成实验表明,群体的影响或者说压力能够超越群体的存在,出现在没有群体的环境中。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所作的“线段实验”。阿希的实验向我们表明:有些人情愿追随群体的意见,即使这种意见与他们从自身感觉得来信息相互抵触。群体压力导致了明显的趋同行为,哪怕是以前人们从未彼此见过的偶然群体。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