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技术经济学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查抄袭率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15491 浏览:686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正所谓“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针对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实际性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实际性问题 对策
1004-4914(2012)09-285-02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施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3)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2.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目前,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会计控制制度,但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致使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实际工作中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有的企业只重视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这样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还有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问题出现后不能及时准确地追究责任以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影响了会计控制的执行效果。
3.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风险不断加大,然而有些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因此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审计法》只对国有单位的内部结构设置做了强制性的规定,而对非国有单位未作要求,致使许多非国有单位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部分企业设置了,大多也形同虚设。目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总经理领导,由于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威信,无法保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大大弱化了内部监督的力度。
5.缺乏沟通。部门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交换意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为了个人利益去损害企业整体利益。如当发生责任事故,且涉及到两个部门以上,此时部门之间就会推卸责任,而没有为了要解决问题提出有利的方案协商。

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导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
2.健全性原则。即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规范了各项经济活动,覆盖了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普遍适用于企业每一位职员,不得留有制度上的空白和漏洞。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且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3.实用性原则。每一个企业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针、措施等。
4.可行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的规定,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
5.有效性原则。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按规定进行处理,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及时修正并完善。企业全体员工必须竭力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约束的权力。
6.成本效益原则。即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各机构、各部门及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经营运作成本,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做好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核算,并提出有效措施,提供给企业的相关部门,及时落实。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指的是如果由一个人担任,出现差错和弊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应当设置2~3人担任相应职务。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记账、审批、经办、保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约束。具体措施如下:(1)记录收款与保管职务分离;(2)货款支出与记账的职务分离;(3)存货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等职务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与付款职务分离;(4)存货的收发与记账相分离;(5)开具银行支票与掌管签章职务相分离;(6)开具与收款职务相分离。
2.授权批准控制。该方法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的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业务。这样,不但各部门分工明确,而且岗位责任明确,能清楚体现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应有的职权和应负的责任。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应当追究负有责任的有关部门和人员,以实现控制的职能。
3.建立会计系统控制。该制度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4.实行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

源于:论文大全www.udooo.com

也就是财产安全控制,它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主要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5.加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加强对数据输入和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1.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
2.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这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3.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落实、监督审查企业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4.加强外部监督,通过外部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督促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我国的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加大执法力度。国家还应当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披露,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总之,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不变的有效途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郝竹梅.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0(22)

2.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1日实施.

4.吴大军,王秉选.管理会计.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5.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1年1月1日实施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多种经营管理局 山西太原 030031)
(责编:若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