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法学 >> 经济法 >立法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与权利保护理由选题

立法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与权利保护理由选题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7126 浏览:237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隐名股东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论述界与实务界的一大难题,因为它涉及到隐名股东、显名股东、第三人诸多利益主体,他们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法律联系,法律很难在他们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所以《公司法》并没有也不可能对此不足作出正面、直接、完整的回应。“有着的往往就是合理的”,隐名股东或为规避法律,或不愿公开自己的身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无论基于何种理由,法官都不能以立法的缺位而拒绝对此不足作出裁判。幸好2010年5月17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不足的规定(一)》,并自2010年8月16日起施行,其中第14条至第21条对隐名股东不足作出了相关规定。2010年12月6日,最高院又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不足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并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德国基希曼语)虽然以论述上说,法律的创制与法律的解释有严格的区别,但事实上两者往往又难以区分,以至,司法解释在我国事实上起着法律的作用。尽管司法解释只能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不足作出回应,在逻辑上还欠周延,甚至免不了有着不合理之处。本论文紧紧围绕《公司法解释三》而展开论述(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不足的规定(一)》仅适用于外商投资公司,故本论文不重点展开论述,但会偶尔提及),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其中正文分为五章。首先第一章对隐名股东作出一般界定,包括隐名股东的概念、法律特点、分类、现实原因等不足作出简要介绍。对隐名股东的概念,笔者采广义说,即隐名股东包括协议型隐名股东、非协议型隐名股东(主要是被冒名股东)。虽然《公司法解释三》并不保护冒名股东作为股东享有权益,但笔者还是进行必要的论述。紧接着,第二章试以比较法的角度对隐名股东作比较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立法、司法提供借鉴。接下来,第三章、第四章分别探讨两个不足,一是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不足,即隐名股东是否具有股东资格(对于此不足,论述界有三种观点,即肯定说、否定说、折衷说,本论文赞同第三种观点,即折衷说,这种观点也在《公司法解释三》中得到了体现)。隐名股东根据隐名股东协议可享有股东权益吗?隐名股东协议可对抗第三人吗?冒名股东享有股东资格吗?这都是第二章要探讨的不足。总之,笔者认为,对于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应坚持“内外有别”的标准,尊重契约自由,兼顾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贯彻商法的公示主义、外观主义理念,实现各策略律联系主体的利益平衡并力求实现利益最大化。二是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不足。隐名(显名)股东享有哪些权利与义务?该怎么保护他们的权利?又该怎么规制隐名股东不足?第三章围绕这几个不足展开论述。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系信托制度方式来梳理隐名股东法律联系。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可根据隐名股东权益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资产收益权、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一方违反合同义务时(主要是显名股东),另一方可追究违约责任,不过他们的约定只能约束合同双方,不可对抗公司等善意第三人。最后,笔者在浅析现行立法不足的基础上,大胆提出改善隐名股的立法倡议,表明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我国现行关于隐名股东立法不够明确、有着法律漏洞(具体有着的不足在第五章论述);立法位阶不够,应上升到立法的高度;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尽管具体条款有待进一步商榷,但应逐一改善之。结论部分总结全文,不敢奢望本论文对我国的立法、司法实务有所裨益,但求能抛砖引玉,让社会各界对此不足更加重视。关键词:隐名股东论文资格认定论文权利保护论文立法改善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11

    引言11-15

    一、选题缘起、背景与作用11-12

    二、探讨策略12-13

    三、文献综述13-15

    (一) 中文探讨文献综述13-14

    (二) 国外探讨文献综述14-15

    第一章 隐名股东的一般界定15-21

    第一节 隐名股东的内涵15-16

    一、隐名股东的概念15

    二、隐名股东的法律特点15-16

    第二节 隐名股东的分类16-18

    第三节 隐名股东涉及的法律联系主体及法律联系18

    第四节 隐名股东的现实原因18-20

    第五节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分离的合理性浅析与对策20-21

    第二章 比较法上的隐名股东21-24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隐名股东规范21-22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隐名股东规范22-24

    第三章 我国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学说与实践24-33

    第一节 我国关于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学说与争论24-27

    一、实质说(肯定说)24

    二、形式说(否定说)24-25

    三、折衷说25

    四、余论25-27

    第二节 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具体标准27-33

    一、股东资格的确定27-29

    二、隐名股东纠纷类型化浅析29-33

    第四章 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33-39

    第一节 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方式浅析33-36

    一、隐名(间接)写作技巧方式33-35

    二、以合伙制度方式保护隐名股东的可行性浅析35

    三、信托制度方式35-36

    四、余论36

    第二节 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内容探讨36-39

    第五章 隐名股东的立法改善与倡议39-43

    第一节 隐名股东立法不足之处39-41

    一、立法不够明确,有着法律漏洞39-40

    二、立法位阶不够40-41

    三、隐名股东法律地位定位不明41

    第二节 改善隐名股东的立法倡议41-43

    一、明确细化法律,弥补法律漏洞41-42

    二、提升法律位阶42

    三、引入股权信托制度,衔接好信托制度与隐名股东制度42-43

    结语43-4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