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健康教育 >对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网

对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网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15511 浏览:694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实践能力已成为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关键,医学研究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医学发展的要求。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注重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并具备在本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进行科学探索,训练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在基础医学领域作出一定创新的潜在素质。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毕业的研究生将为临床医疗工作或医学基础及应用研究输送大量人才,无论是临床还是教学科研工作都需要较强的科研探索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探索能力,是医学研究生教育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提高研究生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增强实验技术和科研能力等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论课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研究生的理论课教学,不应该只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理论教学方面,应更注重专业性强的内容,尤其是学科研究前沿和新技术的发展,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领域科研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掌握科研探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科室在“临床病理生理学”课程中,以授课教师自身科研方向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科前沿,讲述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和功能代谢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内容时,重点讲解近年来新的治疗靶标的发现及相关药物研发情况,讲述新的药物靶标发现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科研前沿成果发现和发展过程的实例更好地理解科研思维和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想和探索能力。课程在内容上涉及神经生物学、高血压、干细胞、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不同的疾病相关领域,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领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研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并增强科研能力。

二、加强课题研究方向的文献阅读

研究生课题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对特定的专业领域有非常充分的了解。医学方向的研究生涉及的专业领域很广阔,在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上往往跨度很大,很多课题属于交叉学科,这就要求医学研究生需要更深入地阅读文献,在进入课题研究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课题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而且,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跟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以便根据需要对科研内容做出合适的调整。在文献阅读方面,对阅读文献的选择和阅读方式的要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文献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在文献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发表年代较近和影响因子较高的文章进行精读,这类文献代表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对自己课题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不同文献的阅读方式,直接取决于阅读的目的,为解决实验技术的困难只需重点了解实验方法部分,如果要了解研究内容则要重点阅读实验结果部分。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本教研室的不同课题组研究生每周都会进行文献的读书报告,将精细阅读的一篇课题相关国外文献以幻灯片的形式在实验室会议上进行汇报。在读书报告中,学生除了对文献的内容进行讲述,还要联系自己的研究课题提出想法,其他教师和其他课题组的学生对报告进行提问和讨论。以读书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和讨论,可以使学生养成及时阅读文献和总结归纳的良好习惯,也可以促进不同课题组的学生进行思考,获得启发,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三、提高基础实验能力

1.基础实验能力欠缺的现状
医学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较重的理论课学习及临床实习任务,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忽视了基础实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较薄弱。然而,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验功底,还需要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基础。一部分医学研究生对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有了解,但对实验不熟悉,还有的学生对基础理论了解有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科研实验能力。例如,菌种和质粒的保存、PCR的引物设计和实验操作等基本实验的不熟悉和错误操作,都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或实验材料的损失和浪费,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基础实验能力欠缺的问题,既与研究生个人因素有关,又与本科院校实习管理不善有关,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招生制度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相互制约的结果。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基础,使其基础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匹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2.加强对基础实验理论知识的了解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要提高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医学研究生由于在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内容不同,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别,有些学生来自临床医学对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理论知识,是增强相关实验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学习实验操作相关书籍,如《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等经典著作,会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和带教
进入实验室的低年级研究生,刚开始往往不熟悉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需要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和带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室常规仪器使用的培训。对基本实验操作的培训包括:质粒提取、RNA提取、PCR、凝胶电泳、细胞培养等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同时还要培训学生对PCR仪、显微镜、生物安全柜、酶标仪等常用仪器的规范使用。完成这些基本培训后,根据学生研究课题的需要,安排老师或高年级学生指导其进行课题相关的实验。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带教的过程中,要求低年级学生认真学习和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细节,反复练习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考核。除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外,还需指导学生做好规范的实验记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加强大型仪器操作能力和新技术的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质谱仪等大型检测仪器越来越多地用于生物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而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来说,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积极参加大型仪器使用的讲座和专门的技术培训,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大型仪器的规范使用和操作,并更好地利用仪器功能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怎么写作。在科学研究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在科研中需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多生物医药公司会经常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讲座,适当的学习和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前沿的实验技术,并及时有效地用于课题研究中。

四、定期实验室会议

实验室周会是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实验室管理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我国的科研单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教研室课题组每隔一到两周举行实验室会议,由研究生汇报课题实验的阶段性进展,同时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工作计划。在会议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指导,其他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验中的困难,更合理地设计好实验,并促进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增强科研能力。同时,会议中学生的汇报使导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实验的进展,有助于研究生提高科研实验的效率,通过对研究内容及结果的汇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马金龙、高彦丽、南瑛等.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50~52
[2]陆才德、王国良、叶华.浅谈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33~134
[3]黄万武、杨东亮.中外医学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57~59
〔责任编辑:陈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