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工程 >谈谈深度SNS平台在推动深度学习方面比较

谈谈深度SNS平台在推动深度学习方面比较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6795 浏览:225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SNS技术及SNS网站作为一项迅速发展的基于Web 2.0网络平台的用户创造类媒体,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它们为学习者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协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怎么写作。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选择目前可用于深度学习的五类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从知识维度、技术维度、交互维度、学习维度四个方面对SNS平台促进深度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SNS平台能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最大帮助,基础技术功能和交互方式完善,多采用内外链接结合的交互链接结构,基本支持各类学习工具和实现深度学习的认知方式。但部分SNS平台缺乏深层次知识和反映知识框架的形式,且技术支持和交互效能仍有待提高:认知效果也和设想不完全一致,部分网络学习者仍处于浅层学习的阶段。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SNS平台:深度学习;Web

2.0:高阶思维:比较研究

[]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5-0026-09

一、研究背景

Web 2.0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新型的技术和网络形态,丰富的怎么写作和应用也接踵而至。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交互频率和范围也因此增大,其重要应用之一——SNS怎么写作及SNS软件为用户的有效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最大程度地拓展了个体之间互动的领域和层次,改变了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方式。网络学习的推广和普及,为发展SNS平台将个性化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带来了重要启示。
SNS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怎么写作),其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创立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怎么写作,并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人脉的平台,它的表现形式是社会网络软件和网站,这个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内涵也是全文所支持的观点。
如今的SNS平台比较普遍,它既包括各类SNS工具,又包括综合性较强的SNS网站。SNS工具如:Blog、Wiki、Tag、Podcast、Google、Social Bookmark、RSS等,而SNS网站如国外的Myspace、Facebook、Cyword、Mixi、Twitter、Graasp;国内的如开心网、人人网、校友录、搜狐白社会、5i.com、5G等都属于大型综合性SNS平台。
SNS平台支持多种学习类型,其中学习科学领域较多关注的是SNS平台支持下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间进行分析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与深度学习对应的是浅层学习,即没有深刻领会概念原理。只是对知识不断地重复和记忆。无法形成高阶思维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高水平思维和批判性思维。Lewis和Smith在1993年给出了“高水平的思维”的详细定义。“高水平思维是指人将新信息和记忆中储存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并对其进行重新组织,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或在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找到可能的答案的过程”。从对高水平思维的界定可以看出,高水平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Jan Herrington和Ronoliver指出。高水平思维中存在大量的意义单元,这些意义单元被分为不确定、活动路线、判断、多种视角、赋予意义或元认知类别。钟志贤在《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一文中提到。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高阶思维的定义可以发现,高阶思维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不难发现,高阶思维和高水平思维本质上并不存在区别。只是名称上有所不同。两个概念可以互换。因此。后文提到高水平思维时也指代高阶思维,反之亦如此。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和观察法。一方面。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08至2011年间关于“SNS支持下的学习”、“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比较和分析,共找到了79篇文献资料,并对其中最为重要的34篇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法,将长期使用SNS平台后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归类汇总,在前人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结论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得到研究成果。
基于对文献数据普适性和有效性的考虑,选取的文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选择标准如下:(1)文献的语言分为中、英文两类。中文文献源自于中国知网(CNKI),采用清华同方CNKI跨库检索功能,检索的数据库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英文文献主要是和Graasp平台相关的两篇文献,来源于该平台的开发者,同时也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知名专家Denis Gillet博士。综上,检索到的期刊论文质量都比较高,基本上可以保证数据的代表性。(2)文献的发表时间限定于2008-2011年间。(3)检索项限定为题名和关键词。检索词包含深度学习、网络学习、SNS学习、社会性网络学习、分布式认知、个人知识管理、高阶思维、Blog学习、Wi-ki学习、Google学习、Podcast学习等。检索结果如下: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9篇。2008年14篇。2009年17篇。2010年15篇,2011年33篇。通过对摘要及原文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发现,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有34篇,主要发表在《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和《开放教育研究》几本刊物中。著作选取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内容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与全文内容的相关度,以及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我们主要选择了《国外网络教育研究与发展》和《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两本著作。

(二)研究样本

笔者从研究的五类平台中分别抽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重点调查和分析。抽取的依据是:在目前比较热门的博客中,选择了部分教师用于教学活动的博客大巴和新浪博客。Wiki类型包括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和互动百科,选择了其中功能较为完善、实践案例较多的维基百科和互动百科。优酷网和土豆网是现在技术较为成熟、应用较广的典型Pod,cast,二者也曾被用于学习活动。Google和Graasp本身就是优秀的综合性平台,选作研究样本可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三)研究内容

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的著名教授Did Mioduser博士、Raft Nachmias博士(1999)等人统计了大约500个教育,从知识维度、教学维度、交互维度、技术维度对样本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说明站点对网络学习的促进作用,可见这些维度的设置具有一定科学性和代表性,我们基于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以SNS平台在促进深度学习方面的条件分析为核心依据,选择目前可用于深度学习的五类SNS平台——Blog、Wi-ki、Podcast、Google和Graasp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中提供的有关数据,借鉴前人经验,从知识维度、技术维度、交互维度、学习维度四个方面对SNS平台支持下深度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三、现状分析

(一)知识维度

通过对SNS平台的长期观察和探究。结合综述理论得到以下有关知识维度的研究成果。

1.知识的呈现结构

知识的呈现结构是指知识层下面的组织模版。如线性、分支、网状和模块化结构。线性结构不利于学习者的掌握和吸收,也不具备在多种知识之间灵活跳转的特性:而非线性的结构有助于学习者从概念的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同一知识可以反复认识,促进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最终使学习深度逐步递进。思维水平得以提高。
(1)Blog知识的呈现结构。知识模块化是博客大巴知识结构的最大特点。将分类后的知识存放在风尚、行者、生活、色界四个模块之下。每个模块又分为多个子模块,所有模块都包含了具体知识。主页按照更新顺序对热点博文进行排列。另外知识还以Tag标签的形式进行非线性组织,每个标签都是一个超链接,链接目标是具有相同标签的博文列表。链接结构可以方便学习者在资源之间自由跳转。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新浪博客的首页都是热门知识及焦点话题。和博客大巴相比,新浪博客的公共主页显得比较凌乱,内容较多,知识呈现得不够直观和清晰。相似的是,新浪博客也采用模块来组织知识,且模块的类别比博客大巴更多。新浪博客的个人主页知识结构比较清晰,但结构形式略微单

一、主要采用标题分类、Tag标签整合知识,形成分支结构。

(2)Wiki知识的呈现结构。互动百科呈现的知识结构非常清晰,主要通过关键词和词条对内容进行分类,另外使用Tag标签辅助管理资源。知识结构呈分支状和网状,总体框架是分支结构,父分类下包括许多子分类,每个子分类又与相关分类连接:相关词条之间是网络结构。通过超链接可任意跳转,每个词条都能对知识进行扩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动百科提供了知识地图,使站点的知识网络一览无余。维基百科和互动百科采用了相同的结构,优势是维基百科对下级类目作出了非常细致的划分,缺点是知识的呈现不如互动百科直观。
(3)Podcast知识的呈现结构。优酷和土豆也是采用知识模块化的形式。大模块下分为子模块。大模块按视频作品的类别进行划分,小模块根据关键词或节目内容进行归类。缺点是某些小模块标题不易理解,导致知识的呈现不够直观和清晰。
(4)Google和Graasp知识的呈现结构。这两类平台的知识结构都以网状形式呈现,通过链接在不同知识之间来回跳转,更侧重于扩展知识的广度。另外Graasp采用Tag标签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关联。知识结构比较清晰。
总体上看,五类SNS平台都是采用了非线性组织的方式,其中知识结构最为直观和清晰的是Wiki,采用了分支和网络相结合的结构组织信息,促进深度认知的有效发生。知识结构的清晰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Wiki>Google>Graasp>Blog>Podcast。

2.知识的呈现方式

SNS平台知识的主要呈现方式可以划分为媒体形式、链接形式和集成形式三大类型。每种类型又包含多种具体方式,观察结果见表1。
导航目录、链接资源和实时更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新是五类平台都采用的资源形式,除了Podcast外,其他平台使用了文本、图像和交互图像,可以看出,SNS平台的信息主要通过这六种渠道进行传播。作为视觉方式的动画、图表在部分SNS平台中很少见,因而对感知觉通道偏好于视觉的学习者来说难以通过观察习得知识。Blog和Wiki中音乐和视频的却乏。也不便于听觉型学习者进行认知。导航目录、链接资源以及互动百科提供的知识地图,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搜索知识,指导其完成概念交互。Google提供的数字图书馆怎么写作,能让知识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维基百科和互动百科中的知识以个体的形式出现时,相当于一个库存单元,当N个单元聚合起来后,就呈现为一个庞大的整体,即知识库。实时更新的知识可以方便学习者了解前沿信息和同伴动态,及时转变陈旧观念。Podcast、Google和Graasp提供了集成软件和单机软件。使资源形式更加丰富,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习体验。
结论:五类平台中Graasp和Google的知识呈现方式最为丰富,有11种,因此,对促进深度学习非常有效;而Wiki包括了9种知识形式,促进作用次之:Podcast含7种,作用再次之:Blog只有6种。促进效果不太理想。

3.知识类型

在SNS平台上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学习者习得非良构的知识,增强研究交流的技能,促进反思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意义建构。在发表个人言论的同时,学习者可以展示个人的学习和知识才能,形成创新思维。通过与学习伙伴或教师的交流,学习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吸收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